对急性心肌梗死重症监护患者使用优质化护理干预的效果及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程度

2019-07-08 00:26翁美玲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重症监护急性心肌梗死效果

翁美玲

【摘 要】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重症监护患者使用优质化护理干预的效果及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程度进行分析。方法:研究回顾了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期间我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重症监护治疗的32例患者资料,随机将患者分成了对照组(n=16)以及观察组(n=16)。对照组患者采取护理措施为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使用护理措施为优质化护理措施,之后对比两个组别患者的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以及出现不良反应概率。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以及抑郁评分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 > 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以及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别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概率高于观察组,组别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阻患者进行优质化护理措施能够减少患者出现并发症概率,缓解患者的焦虑以及抑郁情绪,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重症监护 患者 优质化护理 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9)12-03--02

前言

在临床当中,急性心肌梗死是严重冠心病的一类,高致死率、高致残率以及高发病率是该疾病的主要特点。由于急性心肌梗死一般发病比较急且复杂,患者容易出现许多不良情绪,必须对其采取合适的护理干预措施。本文正是基于此,选择了3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急性心肌梗死重症监护患者使用优质化护理干预的效果及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程度进行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回顾了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期间我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重症监护治疗的32例患者资料,随机将患者分成了对照组(n=16)以及观察组(n=16)。对照组男女性患者分别是9例和7例,年龄范围为51岁至74岁,平均年龄为62.1岁。观察组男女性患者分别是10例和6例,年龄范围为52岁至73岁,平均年龄为61.5岁。所有患者资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能够分析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性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使用优质化护理措施,医护人员需要依据患者情况进行个性护理计划的制定,主要内容为:1.心理优质化护理: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对患者的情绪进行关注,积极分享其他患者的成功案例,提高患者对于治疗的积极性[1]。2.健康教育优质化护理:医护人员可以适当使用动画以及宣传片等等方式提升患者对于护理的重视程度,同时告知患者这一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注意事项。3.心电以及血压监护优质化护理:医护人员必须对患者的心电图进行二十四小时的关注,一旦发现患者心电图发生异常必须立即对患者使用抢救处理[2]。医护人员同时需要对患者尿量、体温以及血压变化进行监控,患者一旦存在问题必须立刻处理。4.氧气护理:在患者进行氧气机的使用时必须对氧气浓度进行注意,避免患者出现心肌缺氧。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出现情况以及护理前后焦虑和抑郁评分进行对比。患者焦虑评分使用Zung 制定的焦虑自评表进行评估,抑郁评分使用Hamilton 制定的抑郁量表进行评估,总分均为100分,五十分是患者是否存在焦虑和抑郁情况的临界点,患者分数在50至59分为轻度焦虑抑郁,分数在60至69分为中度焦虑以及抑郁,分数高于70分为重度焦虑抑郁,患者分数越高说明其焦虑抑郁情况越严重。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研究使用软件为SPSS21.0统计软件,P<0.05说明组别之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使用检验手段分别是χ2检验和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以及抑郁评分之间的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以及抑郁评分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 > 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以及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别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对比 对照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概率高于观察组,组别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当前临床当中具有较高死亡率和发生率的疾病之一,由于患者发病比较急大多会选择在重症监护室进行观察治疗,同时需要予以护理干预。优质化护理措施通过心理干预以及健康教育等等方式对患者负面情绪进行干预,提升其对于治疗的信心。同时由于优质化护理分工比较明确,大大提升了护理治疗以及效率,从而提升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治疗依从性[3]。在本研究中,回顾了32例患者资料,随机将患者分成了对照组(n=16)以及观察组(n=16)。对比两个组别患者的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以及出现不良反应概率后发现,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以及抑郁评分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 > 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以及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别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概率高于观察组,组别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急性心肌梗死重症监护患者进行优质化护理措施能够减少患者出现并发症概率,缓解患者的焦虑以及抑郁情绪,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刘功晖,陈鑫鑫,黄晓铭. 探讨重症监护优质化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研究[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9,9(11):58-59.

杨文梓,汤丽丽,孙亮. 重症监护优质化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響研究[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7(02):212-215.

姬东坡. 重症监护优质化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复的影响[J]. 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22):127.

猜你喜欢
重症监护急性心肌梗死效果
灵动耳环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不同输血指征对重症监护患者预后的影响
重症监护中常见快速心律失常的护理对策
临床护理路径在重症监护治疗患者的家属健康教育中应用
伪装效果
各种运动项目的锻炼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