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晓莉 胡鹤
【摘 要】目的:探析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重建采用康复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院选取30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和康复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的膀胱的容量以及残余的尿量。结果: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6.7%显著高于观察组的6.7%,观察组患者的膀胱容量显示大于对照组,残余尿量显著小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康复护理模式对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重建的效果。
【关键词】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重建;康复护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R69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9)12-03--01
前言
神经源性膀胱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及其周围的神经系统出现损伤以后,造成的膀胱尿道出現功能性障碍,这种功能障碍会导致患者出现尿失禁,需要及时治疗,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将会导致泌尿系统感染,给患者造成的非常严重的影响[1]。康复学科是以对患者进行功能重建的学科,康复护理在其中是这一学科非常重要内容,康复护理对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以及缓解患者的功能障碍具有重要作用。本次研究中,我院通过对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进行康复护理模式,对重建患者功能非常有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选取30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5)例和实验组(n=1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年龄35-63岁,平均年龄(54.2±6.3)岁,观察组患者年龄34-60岁,平均年龄(53.2±6.3)岁。30例患者对本次研究都知情并签署同意书,并且患者病情都符合临床中对糖尿病的诊断标准[2]。排除患者有其他疾病,不存在精神类疾病,以及先天性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各个方面的资料都没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和康复护理模式,具体内容包括:①基础护理是给患者创造隐蔽性的排尿方式,从而保证患者的隐私,保障患者病房的环境适宜。由于患者出现脊髓损伤导致排尿反射系统无法控制,膀胱无张力状态,导致患者不能自主排尿。脊髓损伤休克期间应该持续开放导尿管进行尿管引流,从而降低膀胱和输尿管压力,帮助患者减轻肾脏负担,提高肾脏功能。同时注意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和生命体征。②心理康复护理,神经源性疾病的的病程相对较长,而且非常容易反复,很多患者会出现急躁、紧张、焦虑的情况,这种不良情绪会导致治疗受到阻碍。护理人员应该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使患者了解疾病的相关的知识。在日常护理中轩逸给患者更多的关注和爱护,通过鼓励患者使患者提高治疗积极性和信心。③间歇性导尿康复护理:患者病情稳定后需要及早实施间歇性导尿康复护理。控制患者每日的因数量在1800毫升,每小时尽量饮水100毫升,在晚间八点以后禁止饮水。同时患者需要注意清洁尿道口,后期也不可以着急拔出尿管,患者需要屏气保持腹部压力升高,促进你熬夜的排除从而减少患者你熬夜的残留。针对病程时间较长的患者,需要由护士操作,严格保障患者进行无菌操作。注意指导患者家属按照相关操作制度实施,注意患者会阴部位的清洁。④训练排尿功能,加强患者膀胱括约肌的训练,有意识的进行憋尿训练,从而强化患者的骨盆底部的肌肉力量。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两个月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两组患者的膀胱容量和残余尿量。
1.4 统计学处理 根据SSPS19.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t检验,计数资料(%、n)以χ2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对比
两组患者的治疗成功拔管后,采用两种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照组15例患者发生并发症患者7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6.7%,观察组15例患者中并发症患者1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7%,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膀胱容量和残余尿量对比
对照组:患者拔管时膀胱容量和残余尿量分别为(200.3±80.2)、(150.3±70.1),间歇性导尿4周以后的膀胱容量和残余尿量为(210.5±86.3)、(133.2±65.4)。
观察组:患者拔管时膀胱容量和残余尿量分别为(221.1±86.3)、(132.4±63.1),间歇性导尿4周以后的膀胱容量和残余尿量为(236.5±89.3)、(122.1±60.2)。
观察组患者的膀胱容量显示大于对照组,残余尿量显著小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康复护理后膀胱容量显示大于对照组,残余尿量显著小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膀胱功能障碍的原因是由于患者的脊髓损伤导致的患者皮层高级中枢以及排尿脊髓反射中枢,两者之间出现的联系性障碍。脊髓损伤后导致患者神经性膀胱在当前的医学研究中属于重点内容。出现这种疾病后,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恐惧或者抑郁等多种不良情绪,这种心理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信心。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重建采用康复护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患者能够不再使用导尿管,可以有规律的进行拍年,不再出现尿失禁,重点是以没有滴漏性质的尿失禁。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通过沟通交流,尽量鼓励患者,减少患者的不良情绪,同时通过规范合理的训练排尿功能,还可以进行电刺激的多种康复护理模式,电刺激训练是在中医医生的指导下,并且由针灸科室的医生,根据多种穴位进行半小时左右的电刺激,进行两天一次的训练,以四周为一个疗程。促进患者采用更加灵活正确的治疗方式,从而更合理有效的改善患者功能重建的效果。所以采用康复护理可以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曾海涓,刘文伟,汪家钰,等.膀胱尿压测评训练联合个体化康复护理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重建的效果观察[J].广西医学,2017,39(11):1756-1757.
胡琼丹,汪澄.间歇性导尿在脑卒中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功能恢复及降低尿路感染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2017,21(12):2314-2317.
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不同治疗效果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2016,32(7):978-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