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英
【中图分类号】R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9)12-03--01
目前,我国慢阻肺患者的数量正呈现出持续上涨的趋势,这与现阶段人们的生活习惯有一定关系。慢阻肺在临床上又被称作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这是一种进行性不可逆的气道阻塞性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咳嗽并且咳痰,对于慢阻肺患者来说,其发病周期较长,并且在发病的前期往往没有较为明显的临床症状表现。对慢阻肺的患者进行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有效起到促进患者康复的作用。但是从现阶段我国很多大型医院在对慢阻肺患者展开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尚且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本文对慢阻肺患者护理问题进行了如下综述:
1 泵吸问题
对于慢阻肺的患者来说,其出现泵吸问题的可能性很大,由于患者的肺部功能受到损伤,呼吸会变得相对困难,因此应该对患者的呼吸道展开针对性的治疗,在对患者呼吸道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就是泵吸的方式,其主要作用体现在可以对患者的痰液进行有效稀释,从而消除气道的炎症。但是在对泵吸的方式进行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主要是由于一些细节方面容易被忽视[1]。例如,药液没有完全混合均匀;喷口不能含在口中,应该距唇4cm;从平静呼气的末端开始吸入雾化气体,同时还应该做缓慢的深吸气,直到不能再吸为止,这时候,患者应该稍屏气,然后再呼出气体,这样可以使泵吸促进呼吸道运作的效果得到更好的体现。
2 呼吸功能的锻炼问题
进行呼吸功能锻炼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对肺部功能性进行改善,患者应该学会如何正确应用腹式呼吸的方式,这样可以有效增强膈肌的运动强度,从而使患者的通气量得到提升。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取患者的坐卧位,一只手放在胸前,另一只手放在腹部,在患者吸气的过程中,胸部应该尽量保持不动,在呼气的时候,腹部要呈现出明显的内凹状。吸气与呼气之间的比例应该控制在1:2左右为最佳。
3 氧疗问题
在进行吸氧治疗的时候,往往会面临很多的问题。首先,患者进行低氧刺激呼吸中枢来维持呼吸道的通畅,因此要持续低量吸氧。很多病人家属往往都认为吸氧的浓度越高越好,但其实这种认知是错误的,并且不利于患者的病情康复,反而会加重患者的病情。在进行吸氧治疗的时候,相关护理工作人员应该全程陪在患者的身边,对患者进指导操作,同时还应该对患者进行耐心解释,使其对氧疗的作用方式以及作用效果有更加清晰的认知,从而使得患者可以早日康复[2]。其次,由于慢阻肺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慢性疾病,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产生较为严重的为影响,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时候,应该有足够的耐心,并且规定患者每日吸氧的时间不能少于15h,否则氧疗的效果很难得到有效体现。最后,还应该对患者进行运动吸氧护理,从而使患者的吸氧量得到有效提升,正确的给氧做法是根据患者的活动量来引导患者进行深呼吸,这样可以使患者的吸氧量得到提升,有助于身体机能的恢复。
4 心理护理问题
由于慢阻肺是一种慢性疾病,其发作周期较长,并且对患者身体机能的危害是具有持续性的,很多患者在住院治疗的过程中会出现意志消沉的情况,严重的还会出现不愿配合治疗的情况,这都使得疾病治疗工作的展开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在这样的前提背景之下,护理工作人员还应该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这是非常关键的,从而使患者保持一个相对良好的心理状态。当患者患有慢阻肺之后,肺部功能性会出现严重下降的情况,从而导致很多患者对生活失去信心,并且会产生一种严重的自卑感,但是这种疾病的治疗过程较差,并且容易出现反复发作的情况。尤其是对于老年患者来说,其身体状况较差,在对其进行治疗方案选择的时候往往存在一定的困难,对于药物的选择也有诸多禁忌。同时,老年人的免疫能力较差,在对老年人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其他外界因素的干扰,从而导致最终治疗效果并不十分理想[3]。因此,在对老年患者进行慢阻肺治疗的过程中,不仅要应用药物治疗,同时还应该应用心理护理的方式来辅助治疗工作的展开,这样可以使最终治疗工作展开的效果更加理想,同时也可以有效起到抑制患者情绪恶化的作用。心理护理工作的展开应该融进患者的日常生活中,在潜移默化中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这样可以有效起到辅助治疗的效果。
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相关护理工作人员还应该对患者的病情、性格以及精神状态进行较为细致的了解,这是保证心理护理工作展开质量的关键。同时,护理人员在与患者进行交谈的过程中还应该对患者的生活背景进行了解,这样一来,在与患者进行沟通的过程中可以更好的对话题进行掌握,促进心理护理工作的展开。
由于身体受到疾病以及衰老的双重折磨,很容易产生一些负面的、悲观的情绪,精神面貌很差,经常会出现萎靡不振的情况,长期以往也势必会对患者自身的病情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不利于治疗工作的展开。并且,很多患者都容易发脾气,甚至还会暴怒。在展开护理工作的时候,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同时还应该有很强的耐心,避免患者的情绪受到刺激而产生较大波动,这样也不利于后期治疗工作的展开。在平时,相关护理工作人员还应该提升与患者的交流频率,积极询问患者现阶段的心理感受,可以有针对性的从患者感兴趣的方面进行入手,例如,可以倾听患者讲一些以前的故事,这样不仅会使患者保持一个好心情,同时也进一步增进了医患之间的感情,使得患者的注意力得到分散,其对病痛的感知能力也势必会有一定的下降。
参考文献:
陈威飞,龚娜.老年慢阻肺患者治疗依从性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医院统计,2016,23(6):436-438.
刘娜.慢阻肺患者应用康复护理自我管理模式的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影响[J].特别健康,2019,20(18):113.
闫丽琴,黄碧花,李曉林.协同护理模式在慢阻肺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9,11(3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