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治疗的效果观察

2019-07-08 21:59涂美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效果观察脑卒中

涂美

【摘 要】目的:观察患有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应用综合康复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正在接受治疗的8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以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于常规治疗,观察组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进行记录。结果:观察组总疗效为97.50%,对照组总疗效为75.00%,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更显著,总疗效率更高,比较结果有明显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方式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临床效果十分显著,有利于缓解患者后肩与手部的疼痛,增强患者的上肢运动能力,值得推广。

【关键词】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综合康复治疗;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9)12-03--01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是指患者的手部出现浮肿,造成手部与肩关节疼痛症状,严重限制了手部所发挥的功能,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并发症发生时间是在1~3月,若发展的期间较晚,患者会发生肢体上的功能障碍,比如上肢关节猥琐,软骨组织等,使患者的痛苦程度不断增加,并对治疗效果造成影响,无法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医疗人员为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提供了综合康复治疗,促进患者的恢复速度,使其恢复到发病前的生理状态。本次实验主要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应用综合康复治疗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期间患有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80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男患者25例,女患者15例,年龄在37岁~74岁,年龄的平均值为(52.3±3.1)岁。观察组男患者22例,女患者18例,年龄在33岁~70岁,年龄的平均值为(53.5±2.8)岁。将两组资料进行对比,不存在明显区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在观察对照组病情之后,采用常规治疗,由护士告知患者展开肢体训練,保障患者的健康状态,并锻炼患者的关节活动,在患者症状有所缓解之后,对患者进行坐位与站立指导,使患者展开训练。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加强训练强度,每天的治疗次数应为2-3次,控制好患者的血糖、血压以及血脂,治疗时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并使患者明确注意事项。观察组在观察病情之后,应基于观察组常规的训练方式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可以分为三个方面进行概括。首先,是关节腔注射治疗。若患者关节部位出现剧烈疼痛,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将适用的药物注射到关节腔内,应用最多的药物是维生素B与利多卡因。其次,是采取针灸按摩治疗。这种方式主要是选择适用的针灸针,以任督脉穴为主,在上穴位采取针灸按摩,采用平补平泻法,展开分离运动,抑制痉挛模式。待得气后与电针治疗仪进行连接,连续频率为200赫兹,患者的肌肉运动也会受到刺激,但其程度应具有一定的限度,每天的治疗次数应控制为1次,每次为半个小时。第三,是采用理疗。在对肩部治疗时主要采用超短波治疗方式,每天一次,时间为20分钟,这种治疗方式需要医疗人员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定制,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时间为一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组与对造组在治疗一个月之后,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与无效。显效:患者手部和肩部的疼痛感以及肢体浮肿等临床症状全部消失,上肢活动恢复到最初的状态;有效:患者手部和肩部的疼痛感以及肢体浮肿等临床症状有所好转,上肢活动恢复到良好,没有明显的肌肉萎缩现象。无效::患者手部和肩部的疼痛感以及肢体浮肿等临床症状没有得到转变,甚至会出现恶化现象,明显出现肌肉萎缩现象。总有效率=(治愈 + 有效)/ 总数 ×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涉及的数据内容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平方差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具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数据的处理可知,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要低于观察组,组间具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并发症,也被称之为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常发病于脑血管意外发生的1-3个月内。患者在出现该症状之后,会严重影响到自身的生活质量,如果治疗不够及时,则可能导致病情得不到控制。进而落下终身残疾。针对这种情况,若患者在脑卒中发生肩手综合征不及时治疗,或治疗方式无效,会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不到保障。根据这此实验探究,可以了解到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应用综合康复治疗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其相关方案是将患者身体正确摆放,主动运动,还可以采取针灸按摩与理疗等治疗方案,防止患者出现腕关节损伤,保证静脉回流,使患者的疼痛症状得到缓解,促进血液循环。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疗效为97.50%,对照组总疗效为75.00%,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更显著,总疗效率更高,比较结果有明显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获得综合康复治疗,能够显著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是对患有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应用综合康复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探究,该治疗方式可以辅助患者开展上肢运动,增强运动能力,加快恢复速度。

参考文献

唐朝正,陈昌成,丁政,等.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动作观察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疼痛康复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6,31(2):145-149.

李军,张晓路.针刺、推拿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26):2913-2915.

杨俊枝,郑凤莲,王志勇,等.中药离子导入结合综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分析[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7,12(4):358-359.

猜你喜欢
效果观察脑卒中
无痛胃肠镜用于儿童胃肠病诊治的效果观察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