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合调整对牙周病患者正畸治疗前后牙周状况改变的影响观察

2019-07-08 21:26冯辉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正畸治疗牙周病

冯辉

【摘 要】目的:探究咬合调整对牙周病患者正畸治疗前后牙周状况改变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就诊于我科的牙周病患者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两组均采取正畸治疗,对照组不采用咬合调整,观察组采用咬合调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牙周状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牙周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出血指数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牙周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出血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牙周炎患者进行正畸联合咬合调整治疗,能够减少牙周出血,减少咬合创伤,有利于牙周组织的恢复。

【关键词】牙周病;正畸治疗;咬合调整

【中图分类号】R78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9)12-03--01

牙周病属于口腔科常见的疾病,发病率较高,可引起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移位甚至脱落,对口腔功能造成了影响,进而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咬合创伤作为加重牙周病的重要因素,可导致牙齿移位、伸长,进而发生继发性畸形,最终加速牙齿松动、脱落。研究发现咬合调整对牙周病有一定的疗效,本文通过研究78例牙周病患者,观察咬合调整对牙周病患者正畸治疗前后牙周状况改变的影响,现将结果进行阐述。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就诊于我科的78例牙周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男性21例,女性18例,年龄23-43岁之间,平均年龄(31.8±6.3)岁;轻中度牙周病患者26例,重度牙周病患者13例。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17例,年龄21-42岁之间,平均年龄(30.9±5.8)岁;轻中度牙周病患者24例,重度牙周病患者15例。两组患者在各个方面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基线一致性。纳入标准:(1)牙周病由牙周专科医师进行确诊,全口牙缺失<14颗;(2)无严重全身系统疾病;(3)至少1个牙位存在咬合创伤,并有正畸愿望,对正畸治疗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1)妊娠或哺乳;(2)精神疾病、认知障碍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牙周综合治疗。医师对牙周给予龈上洁治、龈下刮治、根面平整等治疗,同时对患者进行口腔卫生宣教,教会患者维护牙龈健康,待炎症消失、牙齿松动好转或骨吸收静止后4个月进行正畸治疗。正畸治疗遵循微小牙移动的原则给予个体化疗法。均由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人员进行完成。基于以下原则:选择简单的矫正装置,佩戴矫正器,使用最小力,定期对牙周维护。观察组在排除颞下颌关节和肌肉损伤情况下,采用T-ScanIII数字化咬合系统(美国Tekscan公司生产)进行咬合检查。向患者介绍自然闭合到牙齿错位咬合接触过程测试的重要性。取坐位,双目平视,根据患者咬合力的敏感度,选择传感器薄膜放入口腔内进行最大咬合力咬合,获得异常接触点和咬合力分布的情况。将咬合纸放入口腔内最大咬合力咬合获得印记,在二維轮廓模式和三维柱状模式找出早接触点和牙合力异常最大的接触点,去除牙齿错位、早接触、侧向及前伸等情况调整咬合,治疗结束后再进行全面的咬合调整,确保牙齿受力均匀。

1.3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牙周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出血指数和牙齿松动度。

1.4 数据统计分析 使用SPSS20.0软件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平均值±标准差的方式进行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的方式表示,统计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统计结果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比较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牙周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出血指数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牙周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出血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结论

对于牙周病患者,牙周支持组织减少,抵御伤害的能力下降,牙齿出现一定程度的松动移位,可能出现咬合损伤,进一步加重牙周病的发展。由于牙周病长期反复发作,当承受正常的外力时,牙周膜的应力值增加,继发咬合创伤。正畸治疗可以移动伸长、移位的牙齿缓解拥挤,减少菌斑聚集,恢复正常牙齿的接触关系,恢复正常的咀嚼功能。咬合调整通过对牙齿的咬合接触点进行调磨,改变牙齿的形态,消除咬合受力不均匀带来的创伤,尤其适用于牙周病较严重的正畸患者。牙周探诊是一项牙周检查技术,可通过专业的牙周探针探测牙周组织破坏程度和牙周附着丧失。牙齿松动度能够反应牙齿对咬合的承受能力,当出现咬合创伤,牙槽骨将加速吸收,牙周膜间隙增宽,牙齿松动。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牙周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出血指数低于对照组,且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说明对牙周炎患者进行正畸联合咬合调整治疗,能够有效减少牙周出血及咬合创伤,有利于牙周组织的恢复。咬合调整能够明显改善接受正畸治疗的牙周病患者的牙周状况。

参考文献

张晓敏,谭军艳,付兆江.咬合调整联合正畸治疗牙周病临床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8,27(10):114-116.

顾梦,吴细霞.咬合调整改善牙周病正畸患者牙周状况的效果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17,26(11):103-105.

姚霜,刘晓君,周治,杨鸘,季娟娟,周新,沈勇.咬合调整对牙周炎正畸治疗患者牙周状况的影响[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7,44(01):50-54.

猜你喜欢
正畸治疗牙周病
探讨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效果
牙周基础治疗联合正畸干预在牙周病患者中的应用及对美观的影响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的效果探讨
每天刷三次牙 降低患糖尿病风险
正畸治疗中拔除第一前磨牙对下颌第三磨牙轴倾度的影响
Ⅲ类颌间牵引在安氏Ⅲ类错矫治中的应用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的疗效分析
喝生姜水预防牙周病
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牙列缺失伴牙颌畸形的效果观察
减数矫治病例拔牙间隙关闭后牙龈折痕的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