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诚
【摘 要】目的:调查中国成都市大学附属综合医院护士生理工作负荷现状并分析原因。方法:使用生理工作负荷量表于2018年第一季度对成都市三所大学附属综合医院工作的304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生理工作负荷得分为27.78(SD=10.25)。结论:成都市大学附属综合医院护士的生理工作负荷高于丹麦养老院女性工作人员,低于美国加尼福尼亚护士。中国护士面临较严重的机械装置缺乏,护士管理者应制定策略、配备相应器械以减轻护士生理工作负荷。
【关键词】生理工作负荷;护士;护理管理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Physical workload of nurses in affiliated general hospital of university in Chengdu
Chen Cheng(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engdu University Sichuan Chengdu610081)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tatus of physical workload of nurses in affiliated hospitals of Chengdu University and analyze the reasons. Method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on304nurses working in three university affiliated general hospitals in Chengdu in the first quarter of2018using the Index of Physical Workload (IPWL). Results The physical workload of nurses was27.78(SD =10.25). Conclusion The physical workload of nurses in affiliated hospitals of Chengdu University is higher than the Denmark female elder care service workers,and lower than that of California nurses. Nurse managers should develop strategies to reduce the physical workload of nurses.
Keywords: Physical workload; Nurse; Nursing Administration;
【中圖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9)12-03--01
生理工作负荷(Physical Workload)是工作期间的身体姿势以及体力消耗对下腰椎导致的肌肉骨骼负荷[1],它与职工的日常工作行为及姿势有关。生理工作负荷是导致医护人员腰背痛的主要影响因素,国外多项研究发现,生理工作负荷引起的工作场所肌肉骨骼疾病将会为组织和个人带来多种问题,例如提早因残退休、肌肉骨骼疼痛、心血管疾病以及心肺功能减退[2],提升离职率、降低护理质量、患者预后差等[3]。根据文献回顾,国外已有部分针对医护人员生理工作负荷的研究,且结果都发现护士的生理工作负荷较高[4]。但遗憾的是,尚未发现有针对中国护士生理工作负荷的研究,中国护士的生理工作负荷尚未得到调查。但多项研究表明,中国护士的骨骼肌肉疼痛症状发生率极高,这意味着中国护士可能正承受着非常高的生理工作负荷,这提示了调查中国护士生理工作负荷的重要性以及迫切性。为了解中国大学附属综合医院护士的生理工作负荷现状,为护理管理者制定政策措施以减轻护士生理工作负荷提供理论及数据支撑,作者于2018年第一季度使用中文版生理工作负荷量表(Index of Physical Workload,IPWL)对成都市三所大学附属综合医院的一线护士进行了问卷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对象为就职于成都市三所大学附属综合医院中符合纳入标准,且不符合排除标准的护士。
纳入标准为:
直接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
排除标准为:
(1)护理管理者;
(2)手术室护士;
(3)产假、病假、工休及外出学习进修的护士。
根据统计,三所大学附属综合医院的一线护士总数为2341名,根据Yamane公式计算得出初始样本量为342[5],由于存在潜在的无效问卷,因此额外增加了10%的样本量。因此最终样本为采用按比例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从三所大学附属综合医院抽取的377名护士。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每一位参与研究的护士都收到一封包含知情同意书、一般资料调查表及一份生理工作负荷量表的信封。内容介绍如下:
(1)一般资料调查表,由作者查阅文献自行设计而成。内容包括医院、部门、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工作年限、专业职称以及科室机械设备可用性。
(2)生理工作负荷指数量表(Index of Physical Workload,IPWL),由Hollmann团队研发[1],该量表由5个部分共19个项目组成,分别统计了护士的各类日常工作姿势的频率,如躯体弯曲、上肢下肢状态、以及工作负重情况。采用五分制进行衡量,参与试验的护士将被要求根据项目,选择与实际相符的工作姿势频率,将从不赋值为0,很少赋值为1,有时赋值为2,经常赋值为3,频繁赋值为4,最后再使用配套公式计算量表总分,较高的总分表示护士承受着较高的生理工作负荷,该量表在国外已被广泛使用。在作者取得Hollmann团队的授权后,采用翻译-回译方法将生理工作负荷量表从英文翻译成中文,未做任何修改。
本研究所使用的生理工作負荷指数量表信度由10名符合纳入标准的护士完成,且10名参与信度测试的护士将不纳入最终试验者名单,最终重测信度结果为0.97。本次研究共回收335份问卷(回收率:88.86%),再剔除空白及无效问卷后,最终304份(80.64%)的有效问卷被用于最终进行数据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一般资料采用百分数、频数、均数和标准差进行描述。生理工作负荷数据的正态分布情况由K-S检验进行测定,并使用了平均值、标准差进行描述。
2 结果
2.1 在304份纳入分析的问卷中,绝大多数护士为女性,男护士占比仅为2.63%;护士的主要年龄段为20至30岁之间(70.72%);超过半数以上的护士工作经验为1至5年(53.95%);本科学历的护士占比为56.91%;职称占比最高的为护师(50.99%);此外,值得一提的是,61.18%的受测护士表示他们所在的科室没有提供任何减轻护士日常工作体力消耗的工具或设备,如过床板等。
2.2 成都市大学附属综合医院护士的生理工作负荷最终得分为27.78(SD =10.28)(见表1)。
3 讨论
生理工作负荷: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成都市大学附属综合医院护士的生理工作负荷为27.78(SD=10.25)。通过与国外相关研究进行比对,发现中国护士的生理工作负荷高于丹麦养老院女性工作者的生理工作负荷(17.3,SD =9.5)[6]。然而,中国护士的生理工作负荷低于加利福尼亚州护士的生理工作负荷(35.0,SD =13.3)[7]。经过分析,该结果的可能原因如下:
与养老院老人相比,医院中住院患者的健康状况更严重。患者相对更依赖护士的照护,护士需要更多时间、体力和精力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如对于昏迷患者或被限制活动的患者,护士需要定期翻身拍背以避免压疮,弯腰俯身为躺在病床上的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此类情况将绝对会增加护士的体力消耗,从而增加生理工作负荷。并且,护士所在科室是否提供减轻体力消耗的工具和设备也会影响护士的生理工作负荷,经统计,在本研究中,只有26.3%(n =80)的护士声称她们所工作的科室提供了相应的工具或设备,而61.2%的护士(n =186)报告没有,余下的12.5%(n =38)护士则报告不知道科室是否有提供相关工具或设备,这意味着至少73.68%(n =224)的护士在日常工作中没有使用减轻工作强度和体力消耗的工具或设备。此外,有研究表明,参与研究人群的年龄也会影响生理工作负荷,年龄越大将更有可能从事行政管理工作,而非直接对患者提供照护。在本研究中,护士的平均年龄为29(SD=5.46),远低于丹麦养老院女性工作者的平均年龄46.3(SD=9.1)[6]。这就为本研究中护士的生理工作负荷高于丹麦养老院女性工作者的工作负荷提供了合理解释。
此外,由于中国护理专业学生需要在医院实习至少8个月才能获得护士执照考试资格,为了更好的为毕业后的工作做好铺垫,获得更好实习教育经验,大多数学生将选择大学附属医院进行实习。在实习中,学生将在带教老师的监督下完成各项护理操作,包括且不限于病人翻身、转运、晨间护理、测量生命体征等。由于大多数学生的实习工作内容与体力劳动有关,他们的帮助将减少护士的部分体力消耗,从而减少护士的生理工作负荷。此外,由于大学医院的护士须承担教学任务,在日常工作中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因此大学附属综合医院也比普通医院有更高的标准,所以护士将更有可能遵循标、准规范的操作流程,在日常工作中保持更好的工作行为习惯,从而降低生理工作负荷。以上这些原因解释了本次研究中的生理工作负荷低于美国加利福利亚护士的生理工作负荷。
4 小结
该研究结果显示大学医院护士的体力负荷平均得分为27.78(SD=10.25),高于丹麦养老院的女性工作人员[6],低于美国加尼福尼亚护士[7]。中国护士面临较严重的机械装置缺乏,护士管理者应制定策略、配备相应器械以减轻护士生理工作负荷。
参考文献
Hollmann S,Klimmer F,Schmidt K H,et al.Validation of a questionnaire for assessing physical work load[J].Scandinavian Journal of Work Environment & Health,1999,25(2):105-114.
Brighenti-Zogg S ,Mundwiler J ,Ulla Schüpbach,et al.Physical Workload and Work Capacity across Occupational Groups[J].Plos One,2016,11(5):e0154073.
Stone R I.The Direct Care Worker: The Third Rail of Home Care Policy[J].Annual Review of Public Health,2004,25(1):521-537.
Arzu Gen?,Kahraman T ,Evrim G?z.The prevalence differences of musculoskeletal problems and related physical workload among hospital staff[J].J Back Musculoskelet Rehabil,2016,29(3):541.
Yamane Taro.Statistics.An introductory analysis[M].Harper and Row:New York,1973.
Clausen T ,Andersen L L ,Holtermann A ,et al.Do self-reported psychosocial working conditions predict low back pain after adjustment for both physical work load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A prospective study among female eldercare workers[J].Occup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Medicine,2013,70(8):538-544.
Chin D L ,Nam S ,Lee S J.Occupation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obesity and leisure-time physical activity among nurses: A cross sectional stud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2016:S002074891600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