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庆
摘要:在科学研判内外部形势和自身条件的基础上,各类建筑央企未雨绸缪,提前谋划,凭借其品牌、资本、技术、政治等优势,谋求向水务环保领域转型,本文分析了建筑央企进军环保领域的原因及其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筑央企进军水务环保领域的三种路径。
关键词:建筑央企;进军;水务环保;路径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论”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无论是拓展稳定低风险持久性业务,还是主动承担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建筑央企都不应该缺位。近几年来,在国家大力推行PPP模式的背景下,一些央企和大型国企战略转型加速明显,以葛洲坝、中国建筑、中国中铁、中国铁建等为代表的传统行业巨头先后成立了生态环境类专业化分支机构,大举进军生态环境领域。我们看到,建筑央企主动进军水务环保领域,更是以此为契机谋求转型。本文以此为背景,分析建筑央企进军水务环保领域的原因、优势,并提出相应对策。
1建筑央企进军水务环保领域的原因分析
1.1响应国家政策推进体制改革
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出明确要求,国务院国企改革领导小组会议提出将抓紧研究制定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在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强国资国企监管、增强研发创新能力、强化财务硬约束、完善激励机制、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金回报率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一步细化量化任务指标。同时,国务院国资委密集发布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央企混改和央企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基本操作流程和操作要点,央企混改、股权激励等改革举措将进入加速落地见效期。作为建筑央企,我们也应主动作为,及早谋划,通过并购主业关联度高、业务互补性强、效益好、发展空间大的新市场,积极拓展新的领域,获取专利和人才等紧缺的核心资源。
1.2完善企业产业链必经之路
传统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行业集中度高、市场空间有限,竞争非常激烈,作为建筑央企,要未雨绸缪、提前布局新的市场、新的领域、新的经济增长点,事关企业未来发展。这就要求建筑企业在牢牢固守交通基础设施、铁公机、路桥隧等传统领域的优势地位,在丝毫不削弱企业在传统市场优势的前提下,依托主业关联度高的如给排水技术、水利水电技术等,进军新的领域,扩大经营领域和延长产业链。
1.3水务环保市场空间巨大
党的十九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水务环保行业得以空前发展。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推动下,环保产业步入高速发展黄金期,尤其是水、气、土三大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出台,开启了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效果为导向、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环境治理时代。经过第一轮的跑马圈地,有实力的竞争者已经入围。随着环保督查空前严格及资管新规等政策影响,市场趋于规范。2018年,国务院明确提出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提出水源地保护、黑臭水体治理、长江保护修复、渤海综合治理、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等五大攻坚战。随着中央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的纵深推进,国家环保大监管格局已经形成,环保产业已经从政策播种时代进入到政策深耕时代,在水气固废治理、土壤修复、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海绵城市建设等领域仍然蕴含着巨大机遇。
2建筑央企进军水务环保领域的优势分析
(1)品牌优势。建筑央企在国内外具有较好的品牌信誉,在其转型和进入新的领域时,更容易获得市场的认可。
(2)技术优势。建筑央企一般都具有铁路、公路、桥梁、隧道、市政公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等领域特级或壹级资质,便于向不同领域拓展,甚至还具备市政、建筑行业设计资质、工程造价咨询等多项资质,为产业链延伸提供了可能。
(3)资本优势。建筑业和水务环保领域均属于资本密集型企业,而建筑央企拥有良好的信誉,各大银行均给足其充足的授信额度。甚至个别建筑央企还成立了信托公司、财务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基金公司等融资平台公司,满足内部需求,为水务环保业务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4)政治优势。建筑央企通过区域化营销,通过在建铁路、公路、轨道等项目做熟、做透、做精一片市场,与政府、业主建立维护了良好的关系,在片区市场拓展新业务领域时能够近水楼台先得月。
3建筑央企进军水务环保领域的路径分析
(1)短期通过并购快速抢占市场。2018年,我国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5%,城镇供水领域除已转让的外,大多掌握在政府或政府投资平台公司,市场份额有限。排名前11的企业市场占有率为36.2%,行业的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高。在水务行业发展日趋成熟阶段,行业的重新整合和聚集将是企业发展的趋势。因此,建筑央企要通过并购补强短板,快速抢占市场份额,提升企业布局水务环保领域的实力。2015年以来,环保行业迎来了风口期,一大批环保水务企业抓住机遇上市,行业并购风起云涌。中铁、中交、中国电建等大型建筑央企,凭借资本优势,通过并购或斥资成立环保专营平台等方式,迅速布局环保领域,抢占一席之地。2018年,市场并购达到87项,涉及计金额达到565亿元。
(2)在产业链上进行纵横延伸。这是建筑央企最易实现的路径之一。鉴于产业链上下游的关联性、以及相似细分领域技术积累的优势,在横向上,建筑央企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全产业链布局,可以向与之关联的水利工程、城市供排水领域拓展,如污水处理、工业园区水处理、水环境综合治理、村镇环境综合治理、海水淡化等。如,葛洲坝先后收购了凯丹水务、中固科技等,实现了向水源、供水、污泥处置等产业链的延伸。2018年,“野蛮人”葛洲坝以营业收入266.82亿元的业绩跻身“中国环境企业50强”榜首之位。从纵向角度上,建筑央企主要负责项目建设施工,鲜有涉及运营管理及服务等。2017年财政部92号文的发布,对项目的绩效考核和长效运营真正得到重视,具有专业水务环保运营能力的才能反哺前端市场。目前,铁投与中铁一局合作中标的泰城水生态环境治理工程项目,正是这种能力的体现。中国电建制定了“投资设计建设运营”一体化的转型开发模式、中国交建正在实现由“工”到“商”的角色转变等。
(3)远期通過技术领先行业。目前,环保领域尚未出现颠覆性的技术,未来以技术立足、靠价值驱动将成为行业发展主流。建筑央企要引进固废和垃圾处置、水环境综合治理等行业领域高端技术人才,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重点领域技术创新;联合高校及科研机构等,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主导产品,实现技术上的突破和跨越。如,首创公司就坚持科技创新,先后与专家、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等,搭建了供水、污水处理、水环境治理三大技术支持平台。紧盯新三板专业技术的企业,积极采取并购和股权转让等方式,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获取更多核心技术和相关资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如,2018年,兆盛环保专注于城市污水、污泥处理等领域的设备设计、研发、制造和销售,被中环装备以100%股权收购,补充其转型高端节能环保装备中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
4结语
面对外部激烈的竞争,在客观认识自身的基础上,提出建筑央企向环保领域进军的路径,即短期内通过并购迅速抢占市场,同时通过产业链延伸不断提高运营及管理水平,长期通过核心技术提高企业竞争力方能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