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丽丝漫游奇遇记》原著与八个简写本易读度研究:系统功能语言学照应视角

2019-07-08 02:15刘衍
关键词:语义衔接语法

〔摘要〕文章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基础,通过分析照应这一语义关系的语法资源对衔接的贡献,探讨《爱丽丝漫游奇遇记》原著节选在改写成八个版本后的易读度变化问题。文章扩展了Lassen与黄国文、刘衍以Halliday语言复杂度为基础的研究,提出一系列与照应相关的易读度指数。研究以这些指数为依据对小说原著节选及其简写版本进行研究,并未发现各版本易读度呈现相同的趋势。研究提供从词汇语法的语法端上升到语义的易读度研究路径。

〔关键词〕易读度;照应;衔接;语法;语义

〔中图分类号〕H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89(2019)03-0020-10

引言

人类在从用口语交际进化到能够使用书面语,书面语篇对于人类知识的传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随着科技的发展,承载书面语的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在大数据的当下,无论是纸质书还是电子书,都成为支撑我们阅读最重要的媒介。然而一些研究直接或间接表明,无论是以教育还是非教育为目的阅读材料,有难度逐渐加大的趋势[1][2][3],使得探索降低阅读难度的途径成为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

易读度(readability)研究在美国至少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心理学家EdwardL.Thorndike根据词频高低判断单词难易程度,掀起了易读度研究的热潮。而他的做法也是效仿了德国、俄国一些语言教师[4]。传统的易读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是先把一些可量化的导致易读度变化的因素量化,然后将变量的值代入预先设定的易读度公式,最后将得出的值与一定的难易程度相对应。这样的研究套路有其优势,也有诸多不足[5][6]。国内外研究无论是专门探讨文本易读度,还是以易读度为基础研究相关问题,采用的主要是传统的方法[7]。即便是一些从认知、心理语言学出发研究话语生成、话语理解的学者,也或多或少使用这一方法。

系统功能语言学(简称SFL)是当代语言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它最根本的观点是将语言看作意义生成的系统,把语言的形式与功能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如今它也加入到易读度研究的行列。在国外从这一角度进行探索的学者主要有Lassen[8]和Ravelli[9],而在国内这样的研究也较热门。陈瑜敏、黄国文[6]以语法隐喻为切入点对英语小说《爱丽丝漫游奇遇记(AlicesAdventuresinWonderland,以下简称AAW)》及其简写本易读度进行考察。国内一部分学者也从SFL探索AAW及其简写本的易读度,但角度各异。这些视角包括语言复杂性[10]、态度意义体现方式[11]等。一部分学者则从SFL视角研究其它文学文本易读度[12]。

本文以SFL基础,通过分析相同语料语篇中体现照应这一语义关系的语法资源对衔接所做的贡献,尝试提供一套从词汇语法的语法端上升到语义的易读度的衡量标准,以此探讨语料中的难易程度问题。

一、照应与衔接

要想用SFL理论中的照应作为出发点来解决文本易读度的问题,首先就要理解SFL与照应分别是什么。本节旨在理清这一问题。

SFL最基本的语言观是把语言被视作一个意义生成的系统,在系统中做选择则能生成语篇。在这一框架下,语言就好比建筑,而这一建筑是靠体现、纯理功能、轴关系、实例化等这几大组织维度来建构的[13][14][15]。这样一来,语境、层级、系统、语篇等成为SFL中极其关键的术语。SFL中,语言是由三个层级构成的编码系统,内部分成语义、词汇语法、音系与字系层,相邻两层之间是体现关系,即下一层体现上一层。

衔接是一个语义的概念[16](5),它是选择特定的词汇语法资源来实现的,因为语篇内部的语言成分间在语义上相互关联,对某一成分的理解常常建立在理解另一成分的基础上,而体现衔接的这些词汇语法手段在表征语篇内部各种语义关系的同时,却不会产生任何的语法结构[16](4)[17](176)[18](74)。

在此要指出是,衔接虽然表征语篇内的语义关系,但衔接系统却是表达这些语义关系、体现语篇纯理功能的一個词汇语法系统。即便词汇语法在SFL中被认为是不可分割的连续体,我们不妨说构成衔接系统的是三个语法系统和一个词汇系统。其中的语法系统包括连接、照应、替代/省略,词汇系统只有一个,即词汇衔接[15](608,659)。因而,表达衔接的语义关系可以通过照应、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组织四种方式进行。

照应系统具有体现语篇功能的特征,这关键在于说话人在交际中说出的某一语言成分能否在语篇生成的某个时候能迅速有效地被听话人识别。听话者能否识别这一成分,取决于他/她能否在语篇内部或外部找到线索:倘若能找到线索,识别就完成了;要是找不到,他/她就会在理解语篇时把该成分当作是一个新成分。听话者可能在语篇内部找到线索,这要么是在说话人已经说的话里,要么在即将说的内容里。除此之外,在语篇外部语言交际的环境中找到线索、完成识别,也并非不可能[15](623-624)。语篇中的照应可以分为人称照应、指示照应和比较照应三种,而这三种照应的手段又分别是在人称、邻近、一致或者近似这些系统中做选择完成的[16](37)。在语言的真实使用中,照应会产生衔接纽带或者更长的衔接链。

正是由于SFL中关于照应这一语法衔接机制与语义的体现关系,使得易读度研究从这一视角进行成为可能。

二、语料

本研究以SFL为大的理论框架,尤其以Halliday、Hasan、Matthiessen等学者对照应的描述作为直接的理论框架,探索语篇中各种照应手段是如何影响易读度的。为了使得研究更加具体,本文使用的语料来源于英国小说家LewisCarroll的AAW原著和其在国内出版的八个简写本。下面的表格展示了语料的具体信息,包括版本、作者/改编者、书名、该书在本文中的缩写、出版年份、出版社与读者对象。这一语料的选取延续了陈瑜敏、黄国文[6]和黄国文、刘衍[10]从SFL其它视角考查文学作品改写中的易读度问题时所选的语料。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儿童

为了便于分析,本文在AAW中选取的是第二章“眼泪流成的水洼(ThePoolofTears)”中的第4、5、6三段:

(1)[1]PoorAlice![2]Itwasasmuchasshecoulddo,lyingdownononeside,tolookthroughintothegardenwithoneeye;buttogetthroughwasmorehopelessthanever:shesatdownandbegantocryagain.

[3]‘Yououghttobeashamedofyourself,saidAlice,‘agreatgirllikeyou,(shemightwellsaythis),‘togooncryinginthisway![4]Stopthismoment,Itellyou![5]Butshewentonallthesame,sheddinggallonsoftears,untiltherewasalargepoolallroundher,aboutfourinchesdeepandreachinghalfdownthehall.

[6]Afteratimesheheardalittlepatteringoffeetinthedistance,andshehastilydriedhereyestoseewhatwascoming.[7]ItwastheWhiteRabbitreturning,splendidlydressed,withapairofwhitekidglovesinonehandandalargefanintheother:hecametrottingalonginagreathurry,mutteringtohimselfashecame,‘Oh!theDuchess,theDuchess![8]Oh!wontshebesavageifIvekeptherwaiting![9]Alicefeltsodesperatethatshewasreadytoaskhelpofanyone;so,whentheRabbitcamenearher,shebegan,inalow,timidvoice,‘Ifyouplease,sir—[10]TheRabbitstartedviolently,droppedthewhitekidglovesandthefan,andskurriedawayintothedarknessashardashecouldgo.

節选部分是以第三人称的叙事手法讲述爱丽丝大哭到泪流成水洼的故事:由于她身高剧增,头已经不听使唤地往大厅顶部撞。她看到桌上放着一把金色小钥匙,连忙一把抓住,径直走到一个小门旁,想把门给打开。她眯着一只眼睛使劲往花园里看,可怎么也看不清楚,情急和无助之下只能哭个不停。她没料到泪水流到地板上竟汇成水洼。此时小说中另一个角色一只白兔又出现了,他从别的地方赶回来,双脚踢踏作响。他的穿衣打扮和上次遇见他时截然不同,爱丽丝擦干眼泪后才分辨出他是谁。他说话很大声,满嘴表达的都是不满。爱丽丝试着主动与白兔交谈。他说话的声音不但低沉,还伴有回响,可能是因为这样听起来不是太悦耳。她有些害怕,便匆匆跑开,还把身上穿戴的一些东西给落下了。本文分析的语料实际上就是AAW中节选部分及其在八个简写本中的对应部分。

三、人称照应与易读度

前面指出,由于照应这种衔接机制与语言的语义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节通过试图分析语料中的照应,尝试性地提出几个能反应语篇中三种照应的衔接机制对易读度影响的指标,对比AAW原著与简写本中平行语篇的易读度。

人称指代是通过人称代词的使用在语篇中构建照应语义关系的,因而它可以被认为是影响易读度十分重要的一个因素。在语料分析中发现,人称指代也是三种照应机制中最为突出的。AWW节选(1)中出现了小说的三个角色:爱丽丝、白兔和公爵夫人。指称这三位角色的照应关系形成了三条照应链:

(2)AAW中的人称照应链

a.[1]Alice–[2]she–she–[3]You–yourself–Alice–agreatgirl–you–she–[4]I–you–[5]she–her–[6]she–she–her–[8]Alice–she–her–she

b.[7]theWhiteRabbit–he–himself–he–I–[8]theRabbit–you–sir–TheRabbit–he

c.[7]TheDuchess–theDuchess–she–her

注意,本文中方括号内的数字表示的是小句复合体出现的次序,而两个照应项之间的小横线代表照应关系。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爱丽丝是节选部分最重要的角色,因为指称她的链条(2a)跨越了八个小句复合体,当然中间一些小句复合体中没有出现她的照应项。这条人称照应链可以把与爱丽丝相关的故事情节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即[1]Alice–[2]she–she–)发生在主角刚被叙事者介绍到节选部分中来的时候,第一次称呼她用了名字,而后续称呼使用了第三人称代词she。第二阶段(即–[3]You–yourself–Alice–agreatgirl–you–)是爱丽丝自言自语的阶段,以第二人称代词you和属格yourself为标志的,中间还插入了指示同一人的一个专有名词Alice和名词词组agreatgirl。在第三阶段(即–she–)叙事者指示爱丽丝时,又转为第三人称代词。第四阶段(即–[4]I–you–)爱丽丝又开始喃喃自语,人称代词包含第一人称代词I和第二人称代词you。最后一个阶段(即–[5]she–her–[6]she–she–her–[8]Alice–she–her–she)并不是爱丽丝说的话,而是叙事者对故事的叙述,由跨越三个小句复合体的链构成。

从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照应链的变化表明爱丽丝角色从被动地被叙事者提及,转变为主动地自我指称,接着又从反方向转换。与此相关的人称代词这一语法资源的使用让这个转换过程更加明晰。在照应链(2a)中偶尔插入专有名词Alice,使得前后的前指、后指能够成为可能,从而加强了照应链。笼统地说,在适合的语境下使用合适的词汇语法手段是能够提高易读度的。

然而必须指出的是(2a)、(2b)和(2c)所体现的照应关系衔接效果并不相同。相比之下,(2a)、(2b)的效果要强一些,因为它们中不但有小句复合体内部的衔接纽带,还有小句复合体间的衔接纽带。小句复合体内部各成分存在结构关系,形成衔接纽带是理所当然的,而让语篇产生语义上衔接的主要是联系小句复合体之间的衔接纽带。相比之下,(2c)中指称公爵夫人的照应关系虽然表示语义上的衔接,但衔接效应就要差一些,因为这些衔接关系都是在小句复合体的范围之内。

本文在AAW原著中所选段落在改写之后,在简写本中的人称照应模式变得更多样化。这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其易于理解的程度。在此影响易读度很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整个人称照应链的总长度。这样一来,很容易认为照应链越长的语篇易读度就越高。

在大对数的简写本中,与爱丽丝相关的人称照应链占据主导地位,这使的她成为节选段落在简写本中对应部分举足轻重的人物。当然在AAW2、AAW4和AAW7三个版本的节选中就存在例外。请看下面的分析:

(3)AAW2中的人称照应链

a.[1]You–yourself–Alice–herself–suchagreatgirl–you–[2]I–you–she–herself–[3]Alice–her–her–[4]she–[5]she–her–she–her–[9]Alice–she–[10]she–[11]Alice–her

b.[6]theWhiteRabbit–[7]he–he–[8]He–himself

c.[8]TheDuchess–theDuchess–she–her

(4)AAW4中的人称照应链

a.[1]I–she–[2]She–[3]she–[4]she–[5]She–[6]she–her–[7]Alice–[8]she–[9]she–[10]She–[11]She–[15]Alice–[16]she–[19]Alice

b.[11]theWhiteRabbit–[12]He–his–he–[13]he–[14]me–I–[15]him–[16]sir–[17]TheWhiteRabbit–[18]He–his–his

c.[13]theDuchess–theDuchess–[14]She

(5)AAW7中的人稱照应链

a.[1]She–her–[2]her–[5]Alice

b.[3]TheWhiteRabbit–[4]He–[5]him–Sir–theWhiteRabbit–[6]he

可见,在AAW2、AAW4和AAW7中指称白兔的衔接链明显长于AAW原著中相应的链,但这些链还是短于相应的简写本中指称爱丽丝的衔接链。我们也注意到在AAW7中指称爱丽丝的链(5a)变得比指称白兔的链要短,同时AAW原著中指称公爵夫人的照应链在该版本中也消失了,这使得白兔这一角色在AAW7的节选部分中地位更加突出。在AAW2和AAW4中各有一条指称公爵夫人的链(3c)和(4c),但它在(2c)和(3c)中是限制在一个小句复合体内部,而在(4c)中联系了两个小句复合体。因而(4c)的衔接效应要明显强与(2c)和(3c)。

八个简写本中也不乏更极端的例子。比如在AAW8中节选段落被改写后只剩下一条人称照应链,它是指称爱丽丝的链,使得她成为这个版本节选中唯一出现的角色。

(6)AAW8中的人称照应链

[1]Alice–she–[2]her–[3]Alice–[4]Alice

AAW6中的人称链又是另一种情形。AAW原文节选中出现公爵夫人在AAW6中消失的同时,另一条指称爱丽丝留下的泪水的链条也产生了。

(7)AAW6中的人称照应链

a.[1]Alice–[2]She–[3]she–her–[5]Alice–herself–[6]You–abiggirl–she–you–[7]she–her–[8]she–her–she–[11]Alice–[13]Alice–[14]she–her–she

b.[3]thetears–[4]they–[7]thebigtears–[7]apooloftears

c.[8]theWhiteRabbit–[9]He–his–he–his–[11]him–[12]I–[13]him–[15]TheWhiteRabbit–[16]he–[17]He–he–his

AAW原著节选在改写前由238个词构成,而简写本中相应部分的篇幅从42词到220词,长短不一。因此,改写过程其实产生了八个不同的故事,它们所采用的是与原著节选所不同的人称照应模式。在篇幅较短的AAW8中,照应项的选择仅限于Alice、she和he,而每个项具体指谁,这个问题在语篇中能相对容易地找到解答的线索的。在篇幅稍长的AAW4,也只增加了一个照应项,即第一人称的I。然而在像AAW2这样的版本中,照应项就更多了,包括asillygirl、Abiggirl和you。

简写本中出现许多人称照应项,而这些项在相似的语境下指称相同或不同角色或事物。加入交替使用合理的照应项,能缩小读者与简写本之间的差距,使得他们更好地理解这些项之间的语义关系,从而改变简写本易读度。然而,单纯的描述很难对各版本对应部分易读度进行横向的比较。

理论上说,照应链长度增加会让语篇的衔接效应增强,但是那样是不是就意味着易读度就增加了。我们认为,在SFL探索易读度时,判断一个语篇比另一个语篇更容易为读者理解的关键之处考查词汇语法的选择模式对语义复杂程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说有一条照应纽带的语篇要比没有这样一条纽带的语篇要易读,而有一条照应链的语篇又要比包含照应纽带的要易读。上面AAW和简写本中未出现单独的人称照应纽带,而人称照应链却不少。

黄国文、刘衍[10]从词项密度和语法复杂性作为突破口解决易读度问题。鉴于此,我们提出“句子间人称照应纽带密度”概念,计算时需要用句子间的照应纽带总数除以总的照应链总数。需要特别注意,这里是用句子间照应纽带数做被除数,而不是句子间照应链总数。算出的结果表示的是平均每个照应链中跨越句子的照应纽带数。句子间人称照应纽带密度越高,易读度越高;反之亦然。正是由于平均每个照应链中跨越句子的照应纽带数越多,人称照应所产生的复杂的语义关系才使读者在阅读时能更轻松地读懂照应关系。

AAW原著节选(1)中3条照应链中有7条句子间的照应纽带,因而其句子间人称照应纽带密度为2.33。据此可继续计算八个简写本中的句子间人称照应纽带。表2是原著节选及八个简写本对应部分句子间人称照应纽带密度与相应的易读度排名。

由表可知,八个简写本的对应部分的句子間人称照应纽带密度范围在2.50到7.50之间,超越了原著节选。以各版本节选的人称照应密度为参照,各节选易读度为AAW4最高,AAW最低,AAW1与AAW8易读度相同。

四、指示照应与易读度

指示照应是照应的另一种类型,产生的原因是语篇中使用了指示词this、that、these、those和the[16]。指示照应在AAW及简写本中比比皆是。本节试提出基于指示照应的易读度标准,并探索各版本节选易读度的差异。

下面是AAW节选(1)中指示照应情况的分析:

(8)AAW节选中的指示照应

a.[?]...[3]this(in“‘Yououghttobeashamedofyourself,saidAlice,‘agreatgirllikeyou,[shemightwellsaythis],‘togooncryinginthisway!”)

b.[?]...[3]this(in“...inthisway”)

c.[?]...[4]this(in“Stopthismoment,Itellyou!”)

d.[?]...[2]the(in“Itwasasmuchasshecoulddo,||lyingdownononeside,||tolookthroughintothegardenwithoneeye;”)

e.[?]...[5]the(in“Butshewentonallthesame...”)

f.[?]...[5]the(in“untiltherewasalargepoolallroundher,aboutfourinchesdeep||andreachinghalfdownthehall.”)

g.[?]...[6]the(“thedistance”)

h.[?]...[7]the(in“theWhiteRabbit”)–(8)the(in“theRabbit”)–The(in“TheRabbit”)

i.[?]...[7]the(in“Oh!theDuchess,theDuchess!”)–the(in“Oh!theDuchess,theDuchess!”)

j.[7]a(in“...withapairofwhitekidglovesinonehandandalargefanintheother”)–(8)the(in“...andafanintheother”)

k.[7]a(in“...droppedthewhitekidglovesandthefan”)–(8)the(in“...andthefan”)

l.[?]...[8]the(in“thedarkness”)

AAW中指示照应可分为两组。第一组包含了在(1)中第二段里前两个小句复合体中出现了三次的this(即8a、8b、8c),但它们在名词词组中的功能结构并不相同:第一个this作为中心语/事物(Head/Thing),另外两个this作为前置修饰语/指示(Premodifier/Deictic)。

所指方面,第一个this指代的是Alice在对谈论的内容不敢兴趣却又别无选择时说的内容;在(8c)中this之前的语句中有些内容作为其理解的语义域。第二个this表明,Alex在自言自语时期待自己能知道的方式;这里this的语义域并未清楚地标明。对于第三个this,Alex警告自己停止哭泣的确切时间可以从语篇中推断出。由此可见,出现三次的this起到的是照应的作用,因为每次出现都预设上文中的内容。像this这样的指示词是前指的,所指的位置是在说话人的附近,能够从上下文(即语言环境)中确定。

在AAW节选的八个简写版中,使用三次this(即9a、9b、9c)和另外一个指示词that(即9d):

(9)AAW节选的八个简写本中与this和that相关的指示照应

a.[?]...[2]this(in[3]“Yououghttobeashamedofyourself,saidAlice,‘agreatgirllikeyou,[shemightwellsaythis],‘togooncryinginthisway!”)(AAW1)

b.[?]...[1]this(in“‘Whatasillygirl,shesaystoherself,‘tocrylikethis.”)(AAW2)

c.[?]...[1]this(in[1]“‘Whatasillygirl,shesaidtoherself,‘tocrylikethis.”)(AAW5)

d.[?]...[1]that(in[1]“‘Iwanttogointothatgarden!shethought.”)(AAW4)

This和that的区别在于接近和遥远:this所指的实体、人物与说话人或作者距离上或概念上是接近的,that的所指则较远[16](38)[14](557)[15](629)。当然,这种远近的差别当然是说话人或作者的视角,而非听话人或读者的视角,但是读者理解也会因为指示词选择的差异有所差别,会影响易读度。

第二组指示词是the。传统语法将其归为定冠词,但它实际上是指示词。AAW中(8d)到(8l)都是就典型的例子。指示照应总是预设前文中的某个内容。

分析表明,只有在某些例子(即8h到8k)中才有明显的指示照应链。即便在这些链中,仅有两条链(即8i和8k)中有两个指示词:第一次提及时非特指的a(即8i里apairofwhitekidgloves中的a,以及8k里ainalargefan中的a),以及后续提及时特指的the(即8i里thewhitekidgloves中的the,以及8k里inthefan的the)。因而,对于(8j)和(8k)中的指示照应,所指是很容易确定的,因为它出现在一个小句复合体之中,而该小句复合体之前的另一个小句复合体中已包含相关指示词。

对(8a)到(8l)中的指示照应,并非所有的语义关系都是显性的。正因为如此,帮助理解指示词的语义域可能被看作是一个占位者,用中括号中加问号来表示。这里的问号是用来表示该位置已被占,但是什么占据了位置只有读者通过推理才可理解。

由于更隐性的指示照应纽带的产生,从(8a)到(8i)与(8l)在(1)中促进的衔接,但这降低了易读度:在指示照应纽带产生的同时,理解this和that所指的语义域却很难被发现。这就是分析过程中使用问号的原因。

然而,我们必须注意到(8a)到(8l)中指示照应与(2a)到(2c)中人称照应的区别:(2a)到(2c)中人称照应涉及相对明显的跨越句子的指称纽带,(8a)到(8l)的指称纽带既有句子间的,也有句子内部的。因而在某些例子中,识别指示词所指的语义域是很困难的。

(8i)与(8h)中的指示照应与(8a)与(8f)中的有所不同,后者以链的形式出现,其对节选文段的衔接效应更深。把照应纽带扩张成照应链的同时,语义关系变得更加复杂,易读度也随之增加。

在把AAW中节选(1)改写后,所有版本都使用指示词the或其它指示词。在较长的AAW1中,一部分指示照应(即10a、10b、10d)是显性的纽带,另一部分(即10c、10e)则是隐性的纽带:

(10)AAW1中使用the的指示照应

a.[?]...[3]the(in“downthehall)

b.[?]...[4]the(in“thesoftsoundoffeet”)

c.[?]...[6]the(in“theWhiteRabbit”)–[10]the(in“theRabbit”)–[11]the(in“theRabbit”)

d.[?]...[6]the(in“alargefanintheother”

e.[?]...[8]The(in“TheDuchess”)–the(in“theDuchess”)

使用指示代詞时若形成的是单独的照应纽带,易读度要比形成照应链时更低。

在大多数的改写版本中,指示词the的使用出现都是指示小说中三个角色(即Alice、白兔和公爵夫人),从而形成指示纽带或链。这个指示词在其它场合出现时,也形成照应纽带或链,指称在语篇中或语境中可以找到的内容,但这些纽带或链是隐性的。

在某种程度上说,指示词the与this、that很像,但也有区别。比如,虽然两组词都表示被指示的实体或人能够被读者、听话者所识别,但只有this和that暗示了实体或人是距离说话人近还是远。因而,笼统说来,理解the的指示照应要比理解this或that的要难。在产生指示照应时,前者更不明确,因而当读者碰到两组指示代词时对前者的理解更困惑。因而,在指示照应方面,指示词the出现的频率越高,小说易读度就越低。

前面探讨的指示照应与易读度关系很笼统,下面将进一步提出两个易读度指数,其中一个是“指示照应链密度”,另一个是“this/that密度”。首先谈谈指示照应链密度,其计算方式是指示照应主要链总数除以指示照应主要关系(即包括链和纽带)总数。各版本的指示照应链密度与易读度的联系,请参考表3:

由表可知,指示照应链密度的范围是0到0.50,易读度递增,易读度最高的为AAW2,高于AAW。AAW1与AAW7易读度持平。易读度最低为AAW8。

除了指示照应链密度外,我们也可以从this/that在所有指示代词的比例来讨论易读度。各版本的this/that密度与易读度联系,请参考下表:

由本表可知,this/that密度最高的为AAW,最低的为AAW3、AAW6、AAW7和AAW8,易读度的排名同this/that密度排名。

五、比较照应与易读度

除人称、指示照应外,比较照应是另一类照应的类型,对AAW的节选(1)的易读度有某种效应。构成比较照应的语法资源起到衔接的作用,因为使用这类语法资源就意味着存在与其它特定事物的比较。在(1)中共有6个比较照应,分析见(11):

(11)AAW选段中的比较照应

a.[2]as(in“Itwasasmuchasshecoulddo...”)

b.[8]as(in“and[theWhiteRabbit]scurriedawayintothedarknessashardashecouldgo.”)

c.[5]same(in“Butshewentonallthesame.”)

d.[8]so(in“Alicefeltsodesperatethat...”)

e.[7]other(in“apairofwhitekidglovesinonehandandalargefanintheother.”)

f.[2]more(in“buttogetthroughwasmorehopelessthanever.”)

这些比较照应项可分为两组:一般与特殊。第一组包括从(11a)到(11e),涉及某些副词的使用。在(11a)和(11b)中有两个as:前一个是副词,后一个是结构连词。这两个as共同出现表示比较,但只有第一个as才表示比较照应。在AAW的例子中,副词as和连词same向读者传递的是同等,副词so传递相似,形容词other传递的是差异。在上面的例子中,只有(11f)用到副词more。

无论不同组的语法项的特征是什么,读者使用时都会留意到这些词所创造的照应关系。简言之,这些语法项将当下讨论的事物同前面提到的其它相同、相似、不同或具体事物相关联,同时保证特定的易读度。

通过分析,可以从一般与特殊的区分来考察比较照应与易读度的关系。理解一般比较照应比理解特殊比较照应要难。例(11a)(11b)(11d)和(11f)中的比较是通过特殊比较照应建立的,相反,(11c)和(11e)中比较的标准是特殊的,因而更难理解。然而,需要强调的是理解(11e)中的other需要更多的努力,虽然它指称的内容能在同一个小句复合体中很快被理解。

上述讨论表明,使用有特殊涵义的语法项能提高易读度。类似前面提出的各种易读度指数,这里提出另外一个,即“特殊的比较照应次要纽带密度”。计算时用特殊的比较照应次要纽带总数去除以比较照应主要纽带总数,算出的数值越高易读度越高,反之亦然。

根据特殊的比较照应次要纽带密度,AAW中节选(1)的易读度是最高的,因为超过一半的比较照应主要纽带有特殊意义。易读度第二高的有四个简写版:AAW2、AAW3、AAW5和AAW8,这里有一半的比较照应主要纽带有特殊意义。

(12)AWW2中的比較照应

a.other(in“Hehaswhiteglovesinonehandandafaninhisotherhand.”)

b.so(in“WhenheseesAlice,heissofrightenedthathedropshisfanandhisgloves.”)

(13)AWW3中的比较照应

a.[12]other(in“Hewashurryingdownthelongroom,withsomewhiteglovesinonehandandalargefanintheotherhand.”)

b.[16]as(in“TheRabbitjumpedwildly,droppedtheglovesandthefan,andhurriedawayasfastashecould.”)

(14)AWW5中的比较照应

a.[6]later(in“Ashorttimelatersheheardthesoundofsomeonewalking.”)

b.[9]other(in“Hehadtwobeautifulwhiteglovesinonehandandalargefanintheother.”)

c.[16]so(in“Hewassofrightenedthathedroppedhisfanandhisgloves.”)

d.[17]as(in“Thenheranawaydownthehallasfastashecould.”)

(15)AWW8中的比较照应

a.[9]other(in“Hehaswhiteglovesinonehandandafaninhisotherhand.”)

b.[15]so(in“WhenheseesAlice,heissofrightenedthathedropshisfanandhisgloves.”)

很显然,(12)(13)(14)和(15)使用的比较照应副词基本相同,只是(14)多了一个副词later。

其余版本特殊的比较照应次要纽带密度都低于0.5,因而易读度也更低。AAW1和AAW6有2/5的比较照应是特殊的。

(16)AWW1中的比较照应

a.[1]such(in“...suchagreatgirllikeyoucryinginthismanner”)

b.[3]same(in“ButAlicewentoncryingallthesame”)

c.[6]other(in“WhowoulditbebuttheWhiteRabbitreturning,splendidlydressed,withapairofwhitekidglovesinonehandandalargefanintheother.”)

d.[9]so(in“Alicewassodesperateforhelpthatshewasreadytoaskanybody.”)

e.[12]as(in“Hespedawayintothedarknessasfastashecouldgo.”)

(17)AWW6中的比较照应

a.[3]so(in“Becauseshewassobig,thetearsthatfellfromhereyeswereverybigtoo.”)

b.[9]best(in“Hehadhisbestclotheson,andhehadtwoverycleanwhiteglovesinonehandandafaninhisotherhand.”)

c.[9]other(in“Hehadhisbestclotheson,andhehadtwoverycleanwhiteglovesinonehandandafaninhisotherhand.”)

d.[14]nicest(in“Shetriedtospeakinhernicestwayasshesaid,“Please—”)

e.[17]as(in“Heranawayasquicklyashecould,andtheglovesandthefanfellfromhishands.”)

在(16)中,另一個语法项such也使用了,这个词的意义是“如此以至难以想象”[16](84)。在(17)中增加了两个最高等级形容词:(17b)中的best和(17d)中的nicest。这些词的意义都是一般的,非特殊的。

改写中也有极端的例子AAW7,其中无任何比较照应存在,因而无法计算其特殊比较照应次要纽带密度及相应的易读度。

(18)AWW7中的比较照应

六、结语

本文以SFL为基础,通过分析相同语料语篇中排名体现照应这一语义关系的语法资源对衔接所做的贡献,探讨AAW原著节选在改写成八个版本后易读度的变化问题。本文在扩展了黄国文、刘衍[10]以Halliday对词项密度与语法复杂度为基础的前期研究,提出以下一些与照应相关的易读度指数:

这是一条从词汇语法的语法端上升到语义的易读度的研究路径。本研究根据这些指数对AWW原著节选及其简写版本进行研究,并未发现各版本易读度呈现相同的趋势。

本研究虽然对小说原著改写过程中易读度的变化进行了考查,也提出了一些与照应相关的易读度指数,但不可否认本研究考虑的仅是从SFL中语言建筑的某一视角出发,未从更全面、宏观的视角进行。更综合的易读度研究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ACT.Readyforcollegeandreadyforwork:Sameordifferent?[DB/OL].[2014-05-10]https://eric.ed.gov/?id=ed493180.

[2]ACT.Theconditionofcollege&careerreadiness.[DB/OL].[2014-05-10]www.act.org/research/policymakers/cccr11/pdf/ConditionofCollegeandCareerReadiness2011.pdf[DB/OL].

[3]Fisher,D.,Frey,N.&Lapp,D.TextComplexity:RaisingRigorinReading[M].Newark:InternationalReadingAssociation,2012.

[4]DuBay,W.H.(ed.).TheClassicsofReadabilityStudies[DB/OL].[2014-05-10]www.ecy.wa.gov/quality/plaintalk/resources/classics.pdf.

[5]李邵山.易读性研究概述[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4):1-5.

[6]陈瑜敏,黄国文.语法隐喻框架下英语文学原著与简写本易读度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6):853-864.

[7]吕中舌.可读性理论与英语教材[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

[8]Lassen,I.AccessibilityandAcceptabilityinTechnicalManuals:ASurveyofStyleandGrammaticalMetaphor[M].Amsterdam:JohnBenjaminsPublishingCompany,2003.

[9]Ravelli,L.J.Focus:makingtextsaccessible:adjustingthelevelofcomplexity[A].In.Ravelli,L.J.(ed.).MuseumTexts:CommunicationFrameworks[C].London:Routledge,2006:49-68.

[10]黄国文,刘衍.语言复杂性的功能语言学研究——《爱丽丝漫游奇遇记》原著与简写本难易程度比较[J].外语教学,2015,(2):1-7.

[11]陈瑜敏,张昌方.英语文学原著与简写本态度意义体现方式比较研究——以《艾丽丝梦游仙境》为例[J].外国语文研究,2015,(6):64-71.

[12]陈瑜敏,鞠雪.文学名著改写本对原著的经验重构——基于对《神笔马良》及其简写本、扩写本的功能文体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6-11.

[13]Halliday,M.A.K.Method–techniques–problems[A].InHalliday,M.A.K.&Webster,J.J.(eds.).ContinuumCompaniontoSystemicFunctionalLinguistics[C].London:Continuum,2009:59-88.

[14]Halliday,M.A.K.&Matthiessen,C.M.I.M.AnIntroductiontoFunctionalGrammar(3rdedn.)[M].London,England:HodderArnold,2004.

[15]Halliday,M.A.K.&Matthiessen,C.M.I.M.HallidaysIntroductiontoFunctionalGrammar(4thedn.)[M].London:HodderArnold,2014.

[16]Halliday,M.A.K.&Hasan,R.CohesioninEnglish[M].London:Routledge,1976.

[17]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李战子.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修订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18]Matthiessen,C.M.I.M.,Teruya,K.&Lam,M.KeyTermsinSystemicFunctionalLinguistics[M].London:Continuum,2010.

(责任编辑:高生文)

猜你喜欢
语义衔接语法
韩国语“容入-离析”关系表达及认知语义解释
跟踪导练(二)4
参考答案
论刑事技术与刑事侦查的衔接与配合
高一英语教学不可忽视的环节
高职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