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素兰
摘要:孩子们是有灵性的,汉语文学是通古今的。面对悠久的语文传统和迅速发展、变化快过学生成长的现实,如何引导学生写好每一篇习作,本文就此在学生写作习惯、写作内容以及写作方法等方面“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相信,一旦给灵性插上写作的翅膀,会更加绚丽多姿,美丽动人。
关键词:灵性;保护;习惯;内容;方法;化解
当一个个孩子,露着乳牙,天真烂漫地扑向学校、扑向课室、端端正正地坐到座位上等待老师的那一刻,每一个老师都会想:“我一定会教好他。”
其实,在每一个孩子兴高采烈地来到学校的时候,他们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知识与经验。比如已经会说简单的话了;认识了很多的人、很多的物;在家长的引导下还会问“老师好”。有的学生还认识了很多字,背诵了许多的唐诗宋词;在他们的眼中、耳中、心中,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奇妙,那么好玩。即便是到了六年级,对这个世界的好奇也依然如此。
灵性,不仅是学生凭借阅读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更是练习写作、表达自我的源泉。对于小学生而言,面对习作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即写什么?怎样写?
新课标《实施建议》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如洁云老师上的人教版一年级第二学期第9课《两只鸟蛋》,一开始就把学生说话放到了第一位,并贯穿到底。或用做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说说喜欢的字的识写方法;或让学生说说鸟蛋从哪里来?后来又到哪里去了?或让学生说说鸟蛋的样子、放在手里的感觉;或让学生说说“小心的”、“连忙”、“轻轻的”等词语朗读的语气、表达的感情;或让学生说说妈妈焦急不安,她会怎么说?最后又让学生回答“你会怎么做”?等等。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到的不只是生字,对物(鸟、鸟蛋、树等等)的认识也更加具体了,理解也就更完整了。更让人欣慰的是,教師很会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和保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孩子们总有说不完的话,自然也就有了写不完的话了。“说什么”、“写什么”的问题在不知不觉中一个个都迎刃而解了。如果教师再以“看谁写的话读起来最好听”来要求说话的感情、以“看谁写的话听起来最完整”来要求说话的完整性,以“看谁写的话想起来最有趣”要求说话的生动性等等的话、学生说话、写话的水平将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灵性必将得到更加充分地发挥。
在孩子们想说、想写,一定要一吐为快时候,抓住契机,进一步提出要求,如用上学过的字词,把话写完整等等,就会使教学过程更务实、更有序、更有效。在此基础上,我们应该乘热打铁,引导学生逐步解决“怎样写”的问题了。
新课标《实施建议》也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因此,引导学生从身边“知道的”、“熟悉的”的事物学习说话、写话乃至习作,不只是有效的,更是智慧的。
这一步,教师首先要及时引导学生,把不会写的字用音节来代替。其次是从学过的课文即范文中读懂“怎样写”,即看到什么写什么;听到什么写什么;想到什么写什么;感觉到什么写什么;怎样说就怎样写;让学生明白原来写话、习作并不难,只是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感觉到的;说过的写下来;这样就基本上化解了学生无话可写的难点。再次是,一般来说,学生平时很少说“病话”,所以要利用“怎样说就怎样写”,化解语句不通、写不完整等等的难点(第一、二学段)。
到了三年级,要引导学生在前文所讲的基础上,进一步从课文即范文中读懂“怎样写”。即读懂一篇篇好的文章,都是作者充分地运用各种观察方法去观察,去思考、在积累了很多珍贵的材料后,认真写、认真修改出来的。所以,要引导学生在观察、思考上下功夫,在写作习惯的养成方面下工夫。结合阅读、说话、习作赏评等引导学生学习“怎样写”,积极主动地做到以下四点:
1.要养成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如景物、人物、事情。
2.要养成一边观察一边思考的习惯。
3.把不理解的、难忘的记下来。
4.尽可能地勤奋,从各个方面分析事物。
还要引导学生做好课内功夫,充分运用课文即范文,学习“怎样写”的方法。真正做到积累和应用名言;提炼好词佳句;学习和借鉴好的写作方法,使自己的作品富有灵性,有自己的见解等等。
最后要引导学生从课文即范文中学习并积极主动地应用(不刻意追求)以下具体的写作方法:(第二、三学年段)
1.开头、结尾自然,引人深思;
2.语言亲切活泼,读来轻松愉快;
3.承上启下,过渡自然。
4.有自己的发现,有自己的思想,表述有新意;
5.能熟练地运用名言警句以及好词佳句。
由于每一个学生所成长的环境不尽相同,兴趣或所关注的事物有区别,所以,面对写话、习作,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以及表达方法也就不同。加上能力上的差异,说话、写话、写作的水平也就大有不同。
所以教师要熟知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引导每个学生,根据自己所“知道的”、“熟悉的”、“最贴近实际,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顺利地完成每一次习作。通过生动、有趣、有效的引导,尽量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
至此,学生已经经过了一个完整的写作训练的过程,即从有话说、有话写——把话说、写得通顺完整——把话说、写得生动有趣这一过程的训练。从“写什么”——“怎样写”都有了比较全面的理解和掌握。
如果说“学生有话说、有话写”就是保护和张扬了学生的灵性,那么把话说、写得通顺完整、写得生动有趣,就是给灵性插上了翅膀,云游墨海了。
面对写作教学,我们还要注意:一直以来被人们忽视的习作的另一个教学目标,即习作不只是让学生写一篇好的文章,更是为了让学生去观察、去思考 去认识、去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去亲近自己的亲人,去认识故乡的一草一木!去学做人,学做事,学会生活;去想象未来的世界。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真善美,发现科学与愚昧等等。否则习作就失去了写的根本意义,更谈不上灵性了。
孩子们是有灵性的,汉语文学是通古今的。面对悠久的语文传统和迅速发展、变化快过学生成长的现实,如何引导学生写好每一篇习作,的确值得深思。但我相信,一旦给灵性插上写作的翅膀,一定会更加绚烂多彩,美丽动人。
本文仅此抛砖引玉,愿得以进步,请批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