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模式时代下课堂教学的返朴与创新

2019-07-08 03:54魏文静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创新教学模式课堂教学

魏文静

摘   要 随着课堂教学进入后模式时代,当前教学在教学模式方面出现了一系列危机,包括教学模式标签化、同质化、技术化等问题。为改变这一现状,可以立足课堂教学的返朴与创新,即回归教学的本真、实现内涵式创新,不失为有效的路径。具体而言,通过加强教学模式的理论知识研究、引导教师理性地实践教学模式、建立恰当的教学评价体系制度、从教学模式的建立以及运用实现课堂教学返朴与创新的两步跨越,以应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潮流,优化课堂教学。

关键词 后模式时代  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  返朴  创新

随着20世纪60年代西方后工业文明的发展,在文化领域逐渐掀起了后现代主义思潮。在教育领域,课堂教学作为教育变革的一个重要内容,随着时代变迁与教育理念的嬗變也呈现出时代的特征。伴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在教育领域共时性发展的集中体现,后现代主义所强调的无中心意识与价值多元取向深刻影响着当前多样化的课堂教学理念与形式,而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学模式的改革是关键。因此,有学者提出,传统绝对、单一模式的教学已经不复存在,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进入了观念多元、模式多样的时代,即“后模式时代”[1]。后模式时代是对传统教学模式时代的继承和超越,通过解构传统教学模式时代的总体意识和核心价值观,打破某一教学模式一统天下的局面,使得课堂教学模式走向多元共存的局面。然而我们在感叹教学模式繁荣景象的同时,课堂教学模式所面临的过度追求标新立异与同质化等危机也愈演愈烈。如何认识并解决课堂教学模式危机,使课堂教学实现根本性的变革成为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后模式时代下课堂教学问题反思

有学者指出,后模式时代是多种课堂教学模式共存和互动的时代[2]。不可否认,无论是对国外教学模式的借鉴和学习,还是对本土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创新,都极大地促进了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繁荣发展,然而在这种看得见的繁荣背后蛰伏着课堂教学变革的一系列问题。

1.过度追捧带来的标签化问题

在课堂教学领域,国内中小学对教学模式多样化的追求俨然成为一种流行趋势,也成为衡量学校教学特色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方面,不少学校为求新而创造“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冠以新颖的名字,将一些新式教学模式在教育界大加宣传,将教学模式与“名校”进行捆绑和销售。例如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等就成为当时风靡一时被大肆宣传和争相学习的重点对象,由此产生的名校效应,无可避免地引起了其他学校盲目效仿的热潮。另一方面,在课程改革推进过程中也涌现了许多由一线优秀教师创造的著名教学模式,诸如魏书生的“六步课堂”教学模式、钱梦龙的“三主四式”教学模式、于漪的“超越”教学模式等[3]。可以看出,这类教学模式大部分都与名师相连,随着该教学模式经权威专家的理论研究和宣传,更加刺激了一线教师对其盲目崇拜,而该教师也成为一干人众热烈追捧的对象。所引起的名师效应使得一些教师甚至是教学研究者忽视了教学模式本身,转而关注该教师本人。与此同时,不少学校为迎合课程改革而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自学过程和效果夸大化,弱化教师的引导作用,追求立竿见影的教学效果,不仅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会阻碍教学模式自身的发展,甚至背离教学改革的初衷。这些标签化现象,表面上是对教学模式变革的盲目跟风,实则是对教学模式的理论内涵把握的欠缺,缺乏对教学模式背后的理论进行深入追寻和思想碰撞。

2.盲目效仿引发的同质化危机

同质化是当前我国教育领域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4]。教学模式同质化是指教学模式构成要素的理论与实践双重属性偏离正常发展轨道的趋同现象[5]。课程改革推进至当下,涌现出了不少新式的教学模式,例如流行一时的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教学模式以及东庐中学的“讲学稿”模式,随着对这些模式的宣传和推广,在当时引起效仿的热潮,大部分教学模式模仿“先学后教”的形式,在这些模式的基础上改造与超越,其本质上属于一类教学模式。另外,对于“271高效课堂”“五步十环节”“五步三查”“四步导学”等等这类教学模式仔细思考,发现其中大量的只是一种纯粹的教学程序或结构的描摹,走入了将教学模式等同于教学程序的歧途。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在一定的学习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6]。而教学程序是指教学工作从何处入手、怎样逐步展开的问题[7]。前者之于后者的不同在于教学模式是以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为基础的,教学程序只是教学过程简单的步骤表征。由此可看出,当今很多教学模式,其实质上是对不同教学程序的表述,相互间差异仅体现在外在表现形式上,不可避免地导致教学模式的使用成为僵化执行流程的过程,并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洞察不同的教情与学情,甚至过分强调教学过程,而忽视了学生的课堂体验以及兴趣。在这些教学实践和研究虚假繁荣现象的背后,体现的是对教学模式的内涵理解欠缺,缺乏现代教育教学观念的渗透。将教学模式形式上的改造,作为一种创新的途径,即便采用一些新模式、新方法,也只是“穿新鞋走老路”,实际上遮蔽了教学活动的生动性和创造性。

3.形式标榜导致的技术化倾向

在现有的网络发展水平以及课堂教学改革基础上,信息化教学模式俨然成为中小学课堂教学的主导模式。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已经有学者们利用多媒体开发了不少信息化教学模式,如抛锚式教学模式、基于动态超文本的随机访问教学模式等,对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成为当今热点话题。观时下以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的来势之猛,大有颠覆传统课堂、迎来课堂教学革命之势,而就在信息化教学模式炙手可热的同时,带来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脱节的现象和问题。一方面,将对教学模式的理解简单化。认为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传统教学模式的简单结合就是信息化教学,认为一种教学模式包解任何教学难题,忽略真实教学情境的复杂性,不仅使网络教学模式在实践上走向单一、僵化,还会额外加重教师和学生的负担。另一方面,信息化教学模式在创新上所呈现的重形式、轻本质,重技术、轻人文,重效率、轻过程等一系列技术化倾向,忽视了作为人的教育意义和价值,无可避免地导致工具性的曲解行为在现实教学中恣意妄为,课堂教学由此可能愈来愈远离教育的本真诉求。有学者指出,“信息化教学模式其理论上纷繁复杂、无体系性,实践上的生搬硬套、无规律性已成为信息化教育界的共识”[8]。可以看出,教学模式在信息化移植、构建与创新的过程中走入了教育理念上的误区。

猜你喜欢
创新教学模式课堂教学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