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分离焦虑自闭症男童的沙盘游戏治疗个案

2019-07-08 03:51王小莉
教育界·中旬 2019年4期
关键词:沙盘游戏自闭症转化

王小莉

【摘要】课题研究共进行了三十三次沙盘游戏治疗,从适应性量表数据、沙盘游戏表现的变化以及班主任老师、家长的综合反馈来看,个案从开始治疗到现在不断进步,情绪、行为发生了明显的转化,分离焦虑情绪明显舒缓,能在不断变化的生态环境中进行自如转换,游戏过程中主动与他人眼神互动显著增多。

【关键词】自闭症;沙盘游戏;自由游戏;转化

一、个案背景

(一)个案基本信息

天天(化名),男,5岁,3岁5个月时被某专业医院诊断为孤独症谱系障碍、精神发育迟缓。婴儿—初中学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测验分判断重度缺损。

(二)家庭背景

咨询师通过半结构访谈的方式,对天天的出生史、家庭成员以及教养方式等资料进行收集。天天生产时为难产,出生时头有水泡,眼睛浑浊,5岁才开始说话,先会叫奶奶,词汇量较少,不能说完整的短句,5岁半前没有上过幼儿园。平时与爷爷、奶奶和母亲租住在一起,没有兄弟姐妹。家庭教育以溺爱为主。

二、主诉问题

天天的分离焦虑和社会性适应问题尤为突出。天天初入学时分离焦虑表现得极其严重,整日大声哭闹,嘴巴不停地念叨“找奶奶”“回家”,不喝水,不愿意坐到课室指定的位置。教师叫其名字,提问,给予奖励,均无反应,会持续哭闹三四个小时。午休时,天天不愿意躺在自己的床上,在午休室外面的走廊上一直不断哭闹并念叨“回家”“找奶奶”。

本个案的咨询治疗方案正是立足于天天严重的分离焦虑情绪和社会性适应困难的问题而展开的。

三、分析诊断

个案被诊断为自闭症。自闭症儿童是指起病于婴幼儿期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儿童,主要表现为:①社会沟通和社会交往的障碍;②行为、兴趣或活动的局限、重复和刻板等。

沙盘游戏是指在咨询者的陪伴下,来访者从玩具架自由挑选玩具,在盛有细沙的特制箱子里进行自我表现的一种心理疗法,是游戏治疗的一种形式[1]。

个案天天几乎没有语言表达,常用的词汇量不超过10个,无法与教师进行任何简单的问答互动,语言对话为主的心理咨询并不适合介入天天目前面临的问题[2]。因而,综合对天天各方面情况的考虑,咨询师决定采用沙盘游戏治疗作为天天分离焦虑和社会性适应困难心理咨询的主要介入手段。咨询师希望通过沙盘游戏,使天天得到一个有效地释放和表达情绪的途径,能让天天模拟真实的世界中的各种人际关系[3],进而锻炼其观察与处理事情的能力,帮助解决目前遇到的问题。

四、辅导过程

天天的沙盘游戏治疗截至文章撰写日,历时一年,最终完成了三十三次沙盘游戏治疗。根据治疗关系的建立和个案沙盘游戏治疗深入发展的情况,咨询师沙盘游戏治疗的部分关键过程呈现如下。

(一)初始沙盘(某年9月12日)

1.治疗过程。天天在咨询师的陪伴下来到沙盘游戏室。开始,天天在外面大哭,表现很紧张。咨询师牵着他的手,在门口陪伴着他,对其说:“老师陪着你,跟你一起去看看里面有什么东西。”5分钟后,天天进入沙盘室。他一看到车车就很高兴,说“车车”,并把它们一遍遍地埋入沙中,再取出来,同时嘴巴一直不停地念叨“吃完饭就回家”。给治疗者印象最深刻的是,天天一进入沙盘室就对沙具、沙子产生了兴趣。

2.咨询师感受。首次沙盘游戏,为了尽量让他感受到自由、安全,接受沙盘游戏,同时也为了评估天天对游戏的接受水平,咨询师完全采取自由游戏的方式。天天在游戏过程中的重复性语言和行为比较多,这种重复行为让他获得暂时的安全感。他的游戏并没有想象性,没有情境,转移快。咨询师觉得,目前的首要任务是通过自由游戏给予天天无条件的积极关注,让他建立安全感。

(二)第八次(某年11月17日)

1.治疗过程。天天一进门就直奔沙盘玩沙子,两分钟后,他拿了红色、白色、蓝色的小汽车各一辆和推沙器,在沙盘上进行“开车”游戏。随后,个案拿起咨询师附近的玩具挖沙子,并且主动跟咨询师说:“老师,你挖。”这次沙盘游戏治疗,天天首次和咨询师进行了轮流、互动游戏。

2.咨询师感受。此次沙盘游戏的过程,天天表现得非常安静、认真,不停地玩沙子。这是天天第一次很开心地由始至终在沙盘上玩,而且玩得非常认真投入,无意义的重复性语言大大减少。

咨询师通过与班级老师的沟通了解到,天天参与班级生活时不再整日哭闹。早上可以微笑跟奶奶说“再见”,虽然奶奶走后会扁嘴委屈地哭一两分钟;可以坐在自己的位置参与集体课程,但仍会突然间随意走动;午休时可以坐在自己的床上,但嘴巴会时不时地念叨“回家”“放学回家”。

(三)第十七次(某年2月23日)

1.治疗过程。由于学校放寒假,一个多月没有进行沙盘游戏,天天表现得非常期待。一进沙盘室,天天主动把灯打开,在沙架前仔细张望,一直念叨:“鸭子呢?”咨询师陪着他一起找,结果发现他找的是推沙器。首次出现绕着沙箱四周走动着推沙,并且第一次开始留意到沙子是否有溢出沙箱。此次沙盘游戏最大的一个变化是,天天在沙箱中将沙具首次有序列地排在一起。开车的时候还主动邀请咨询师“一起玩车车啊”。

2.咨询师感受。时隔一个多月再次进行沙盘游戏,咨询师本来非常担心天天的表现退化到最初状况,毕竟退化是自闭症患儿最容易出现的情况[4],结果出乎所料。

据班级老师反映,天天迅速适应新学期的生活,没有出现明显的分离焦虑情绪,班级的规则意识保持良好,并在班级的游乐场玩起开车的游戏。这说明,天天在沙盘游戏过程中习得的开车游戏的经验开始迁移到了日常班级生活中。

(四)第二十七次(某年5月15日)

1.治疗过程。第一次出现了完整的主题沙盘——“车”。一进沙盘室,天天就开始问咨询师:“老师,公仔呢?”没等咨询师回答,天天自己在沙架前认真挑选沙具并邀请咨询师一起开始玩“开车”“坐车”的游戏。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天天都在认真地一起和咨询师不断完善开车游戏的环境和方式,并对咨询师参与游戏的方式提出了要求。

2.咨询师感受。天天首次在游戏中增加了人物,他还试图通过调整位置角度等让四个人物都坐在卡车上,邀请咨询师参与游戏的同时,天天第一次对咨询师参与游戏的方式中提出要求:“不是这样的”“开这里”“这里,这里”。在教治疗师怎么开车、怎么种树、怎么浇水等简单合作游戏过程中,天天笑得很开心,治疗师感受到天天从互动游戏中体验到快乐。

同时,咨询师通过天天的班级教师了解到,天天在班上开始和其他同学一起建火车,建房子,并对其他同学的行为提出要求。互动游戏的发展对个案具有重要意义,他在沙盘室中体验到与治疗者互动的快乐会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去[4]。目前看来,天天在沙盘游戏中获得的经验已经慢慢地迁移到了他的日常学习、生活中。

五、效果评价

自闭症儿童的沙盘游戏治疗是非常漫长的一个过程[5],本个案共进行了三十三次治疗,从班级教师和父母的反饋来看,个案分离焦虑的焦虑情绪和社会性适应困难得到了明显的缓解,最明显的是个案目前非常适应学校的生活,偶尔参与班级的外出社区活动也不会出现明显的分离焦虑,并且有了自己的好朋友(虽然与好朋友的互动表现与普通同龄人相比仍有明显的差距)。游戏活动中主动与他人互动的次数越来越多,语言方面能开始说简单的主谓宾短句。

但是,由于自闭症障碍谱系两大核心障碍的影响,个案的语言表达、社会性适应、社交沟通、兴趣活动较同龄人仍存在明显的差异,沙盘游戏治疗仍需继续进行,疗程设置至少2—3年更为适合。

【参考文献】

[1]高岚,申荷永.沙盘游戏疗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2]张日昇.箱庭疗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3]Barbara Labovitz Boik.沙游治疗——心理治疗师实践手册[M].田宝伟,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4]陈顺森.箱庭疗法治疗自闭症的原理与操作[J].中国特殊教育,2010(03):42-47.

[5]张日昇,王丹.箱庭疗法应用于特殊儿童临床的研究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七届全国心理卫生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北京:中国心理卫生协会,2014.

猜你喜欢
沙盘游戏自闭症转化
关爱自闭症群体应从消除误解开始
“基因剪刀”或可减轻自闭症症状
自闭症是个什么鬼?
让沙漠之花悄然绽放
自闭症孩子画作中国美术馆展出
沙盘游戏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践与应用
沙盘游戏在中职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