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生活是学校德育的最终方向

2019-07-08 03:51李德臣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方向德育学校

摘   要 现如今我国在学校道德教育方面仍有很多不足,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的生活与传统道德教育不一致。为了更好地处理学校道德教育出现的问题,需要学校尽快将道德教育回归到实际生活中。在对道德教育回归现实生活遇到的阻碍和产生这些阻碍的原因进行分析后,分析有关部门对该问题是如何处理的并给出指导性意见,以期使学校道德教育尽快回归到现实道德生活中。

关键词 道德生活  学校  德育  方向

长期以来学校道德教育固有的教育理念使得当今学校道德教育与学生的现实生活严重脱离,因此目前我国的学校道德教育不得不面对更多新的挑战:学校道德教育太过于理想化和教条主义,与现实道德生活中的要求相背离,这种教育方式会使部分学生产生表里不一、道德素质低下、道德品质不高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学校对道德教育理念进行改革,使道德教育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使学校道德教育生活化,只有努力缩小学校道德教育模式和现实生活的差距,才能把我们的学生培养为社会认可的有道德品质的人。

一、道德生活的基本特点

1.道德生活的统一性

人们生活处处与道德相关联,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与人有关的生活都与道德紧密相连。人类生活具有整体性,整体性生活首先需要有一种恰当的整体性道德教育,并且该教育要关注的不是纵横切割出来的具体的小局部生活,而是人的基本的、统一的生活。人作为生物链的最高层,既有理性也有感性,是知情意行的统一整体。人类只有将理智和情感整体投入到生活中,显示人性完整的东西才是真正的道德生活。

2.道德生活的自主性

人類天生具有自己的思想意识,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这意味着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和核心是具有自主性,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都是个人自主创建的,是自由的不受别人约束和强迫的生活。道德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主要构成部分,道德生活原本是人类自觉自主的活动,是个体思想中自愿选择的生活,所以带有自主性。

3.道德生活的现实意义

人类既有现实世界又有理想世界,二者共同组成有机统一的表现形式,即现实与理想相联结的世界即生活。人们生活的主要目的即对理想的追寻和不断创造,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发展和赢得突破。真正的道德生活是引导人类建立美好的家园,过自己想过的幸福生活,而其本质就是让人们过自认为有意义的生活。所以,道德教育必须在人类活动范围之内来寻找,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通过自己的双手努力打造自己的未来以追求理想的生活。道德教育需要主动引导学生从现实世界中去感悟、体会、创建有意义的生活,才能最终过上自己理想中的美好生活。

二、学校德育须要改进的内容

1.不能只关注道德形式教育

现如今,学校开设的道德教育课程都太过于形式化、教条化,几乎与时代脱轨。道德问题应该是一个特别严肃的问题,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需要父母老师的言传身教以及自身的体会。近年来,我国的道德教育形式一直存在这样的一个问题,即在课堂上教师只是滔滔不绝地讲书本上的道德知识并向学生传授,学生只是在课堂上当了个听众却不会付诸行动,这样对学生的道德教育真的可行吗?答案是否定的,这样做不仅会使学生逐渐对课堂道德教育失去兴趣,还会使他们误解了道德教育对自身未来发展的意义。

2.缺乏可用的资源,须多开发德育生活资源

道德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引起了我国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由于我国可用的道德教育资源有限,因此必须转变观念,从生活出发,多开发和利用生活道德教育课程资源。虽然,最近几年我国道德教育课程也在努力改进,比之前有了更大的进步,但是纵观课程整体,改进的还不完善,我国在关于生活道德教育课程资源的分配、管理及利用等方面仍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特别是在家庭教育和社会层面。

3.生活道德评价须纠正其片面性

为了实现生活道德教育目标,需要教师提高生活道德教育质量,学生监督并定期对生活道德教育课程进行评价。通过评价结果进行改进,以更好地完成必要的道德教育工作,培养具有良好道德素质的学生。但在我国大部分学校的道德教育中,道德教育评价的功能并没有真正落实,只是停留在表面。学校一直把校规和学生学习成绩作为生活道德教育评价的核心标准,没有认识到生活道德教育的本质,片面地根据学校规则进行评价,如果想要在生活道德教育课程改革中做出成绩,就须要改变观念,重新制定生活道德教育评价标准。

三、学校德育教育难回归到生活中的原因

1.学校教育带有严重的功利性

随着国家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人们对物质和精神的追求会越来越高。家长和学生一直以来都把学校的升学率放在首位,家长想尽办法将自己的孩子送入高升学率的学校,而学校更是迎合家长和学生这个需求,在安排教学时只注重提高升学率,采取各种措施以提高学校的升学率。从初三到高中时期,所有的课程几乎都跟升学或高考密切关联,在课程表中几乎看不到培养学生情操的音乐、体育、道德等科目。

2.被传统教条主义影响

虽然教育部早已开始实施课改,但仍然难以快速改变这么多年的传统教育方式,因此仍须继续努力。现在大部分教师仍然按以前形成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没有把德育课程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连接起来,因此学校道德教育真正生活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没能真正认识德育教学

学校和教师只是遵循教材,对道德教育没有实质性的了解,他们的认识只是局限在表面,有些教师本身对学校道德教育就有歧视。大部分教师考虑的是自身利益,为满足家长,想尽各种办法帮学生提升成绩,对课改模式熟视无睹。而且,学校没有把道德教育列入教师的最终考核中,使教师不关注道德教育。他们普遍认为道德教育教学跟自己的最终考核不太相关,也带不来多大的利益,因此没有必要在道德教育上投入精力。一直以来提倡高分才是王道的教学观念与我们要实施的道德教育回归生活的计划不符,学校的应试教育一直没有彻底改变,因此必须彻底转变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

四、德育教学由知识化转向生活化是必然趋势

1.学校德育生活化是必然要求

道德知识需要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和世界中获得,还需要情感、动力、行为的积极配合。但是学校道德教育不与现实生活和世界接触,只是简单地说教理论,无法把纯道德知识变成有生命活力的使学生真正被吸引的有道德情感、有价值的课程,因此学校道德教育必须改革。而把学校道德教育生活化会使学校德育的缺点一并暴露在外,这样难免会造成人们对学校的不满。只有从现实生活和世界出发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并把学校的道德概念、道德理念、道德学习等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学生从道德实践中体会其意义,才能使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及理论真正融为一体,使学校道德教育发挥作用。

2.学校德育生活化是教育的必然选择

从生活与德育两者的关系分析可得,学校德育最终回归现实生活世界不是简单的实验假设,而是德育发展壮大的唯一途径。传统的德育教育理念下,学校德育只是提出要遵循的社会价值,把道德理念、道德学习等作为学生学习的德育目标,这些很难促进学生个体价值的体现和最终的成长,反而会使学生内心产生逆反情绪、抵触心理,甚至不愿意上课。学校教学只是把道德教育看成简单的教育课程或知识教学,容易使学生对道德理论与道德实践的认知产生脱节。学校德育环境中,本来可以活灵活现的道德教育却变成了枯燥乏味的纯理论教学课程,学生学不到完整的道德情感,得不到真正的道德体验,最终会导致学生缺乏道德情感。因此学校应当采取积极措施,快速将德育转向生活化,只有把德育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真正习得道德的真谛,使学校德育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五、学校德育转向生活化的必要方法

1.制度改革

(1)管理制度须要改革

学校之所以制定管理制度,主要目的是让学校道德教育快速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学校的管理制度落实到位后,接下来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想办法使其发挥最大的价值,之前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主要是靠强制管理的方式达到管理目标。然而,之前传统的强制性管理模式并没有发挥很好的作用,其最大的缺陷就是强制性管理容易造成学生的不满和逆反心理,所以一定要改变管理制度,新的管理制度一定要重视激发型管理,要让全体教职工提高工作责任心,并从激发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出发去培养他们。

(2)道德教育评价制度须要改革

生活道德教育评价对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共同进步有很大的帮助作用,但必须保证评价制度的公平公正,需要把评价因素都考虑到。将这种生活道德教育评价制度应用于学校道德教育评价制度中,并根据评价情况对教师实行奖惩政策,这种方式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因此道德教育评价一定要列入每位教师的最终考核中,而且评价因素一定要包括德育教师的道德品质,不能只关注教学效果。

2.道德教育源于生活,也要实践于生活

道德教育不能只是简单的知识教学,还需要学生亲身体会其中的某些情感因素。每上完一节德育教学课程,若是学生没有真正体会到那种情感,那么说明他们对课程的感受度不深,也不会把它灵活运用到生活之中。如果说德育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就和没有进行道德教育一样。所以,德育一定要改变教学策略,不能只是老式的知识教学形式,要知道教育和德育都来源于生活,因此最终也要回归到现实生活中去。学生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和道德有关的事情,因此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时候一定要与他们的道德生活相关,只有从生活点滴中真正体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才能将道德理论知识与实践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3.把现实生活作为德育的教育基地

在科技飞速发展、信息爆炸的时代背景下,学生的独立意识不断增强,获取信息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因此他们不愿坐在课堂上听这些枯燥无味的道德知识和理念,而且对这种死记硬背的学校德育产生了不满甚至反感。所以,学校道德教育应当根据时代需要,改变教育模式,对过去的教育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主动将德育教育與社会生活接轨。把现实生活和世界当做学校德育的教育实验基地,将德育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能在复杂多样的生活环境、五花八门的道德问题中学到更多并灵活运用。同时德育环境也需要优化,要联合学校、家庭和社会为道德教育生活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4.道德教育生活化是学校德育的最终目标

(1)应有道德教育生活化的目标

新型道德教育一定要改变传统观念,并把现实生活当成德育目标,定期开展德育活动把学生融入集体或社会中,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学校德育课程,以更好地教育学生。

(2)应有生活化的德育内容

学校德育生活化要想改变传统的道德观念,必须以学生的内心思想、道德素质、日常生活等作为出发点制定生活化教育课程,还要教育学生具有正确的消费观、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等。在生活消费上,教师应当对学生崇拜潮流、追星、爱品牌这些现象给予正确的引导,使学生拥有正确的生活消费观。对学生自私任性、冷漠少语、没有爱心等问题,学校应加强德育,引导学生树立自律、自立、自强的生活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从实践中教育学生做有道德的人。

(3)应该创造德育生活化的方法

以前纯理论的学校德育理念下,教师很难将道德知识和理念真正让学生用在生活中。因此,需要用新的方法来开展德育,可以通过引入社会真实的情境案例,模拟演练等方式进行教学,并时常举办辩论、演讲、道德征文等情境德育,让学生参加社会志愿活动以拓展德育实践,使他们真正感受到自己身边的道德生活和情感,以培养他们内心的道德信仰和自觉性,从而更好地面对学校甚至社会生活中的德育问题。

参考文献

[1] 张芳明.学校道德教育向现实道德生活世界的回归[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27(06).

[2] 杨洪续,贾淑玲.学校德育由知识化向生活化的转向[J].教育观察,2018,7(04).

[3] 王晓红.回归道德生活的学校德育[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34(03).

[作者:李德臣(1968-),男,河北承德人,承德医学院副教授,硕士。]

【责任编辑  陈国庆】

猜你喜欢
方向德育学校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2022年组稿方向
2021年组稿方向
2021年组稿方向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