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刘,食量大似牛

2019-07-08 05:24莫友
中国铁路文艺 2019年6期
关键词:凤姐刘姥姥贾母

莫友

《红楼梦》之所以历久不衰,其幽默趣笔的运用,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

《红楼梦》幽默风趣的语言特点,主要表现在诙谐的口语化俗语、活泼有趣的笑话、戏谑的人名称呼,以及自嘲自谦、打趣揶揄的人物对话,以此刻画人物性格、和谐人际关系、营造小说气氛,成功地表达了一种生活智慧和写作智慧。

第四十回,贾母邀请刘姥姥游大观园。饭桌上,凤姐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姥姥桌上。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令在场的所有人无不是笑态百出。

刘姥姥的这句话,成为《红楼梦》中最幽默的一句经典。幽默,意在有趣、可笑而意味深长。幽默,是一种智慧艺术。

中华民族是一个长于幽默的民族,是喜欢笑声的。“幽默”一词,最早出现于屈原《九章·怀沙》中:“煦兮杳杳,孔静幽默。”这里的“幽默”,释义是安静。现在所指的“幽默”,则是英文“Humor”的音译,1924年,由国学大师林语堂先生引入中国的。

曹雪芹是一个不乏幽默感的人。他继承了中华民族的幽默传统,发扬了美学传统中的幽默趣笔;他把机趣、崇高与幽默融合在一起,寓庄于谐,寓理于趣,把庄与谐、泪与笑统一于《红楼梦》中;他将自己的幽默情趣自然地落笔于文学人物身上,使之性格鲜明,千姿百态,极富感染力。

清代文学家、戏剧家李渔所著的《李笠翁曲话》认为,《红楼梦》“于嬉笑诙谐之处,包含绝大文章”。脂砚斋更是再三称之为“极趣之文”,可见曹雪芹是一位幽默大家。

《红楼梦》中包含着丰富的幽默内容,涉及众多的人物、事件。据统计,仅前八十回就达七十例以上。探析《红楼梦》中的幽默艺术手法及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突出个性,塑造多面立体的人物形象;二是丰富情节,增强小说的故事性、喜剧性;三是化解尴尬,活跃叙事场景气氛。

人物语言的幽默表达,智慧过人,趣话有趣,戏谑谐笑,妙趣横生,突出个性,活跃气氛,成就了生动鲜明的人物性格

《红楼梦》塑造了五百多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自然少不了富有幽默感的“笑星”。她们是大家的开心果,是人际关系中的润滑剂。其笑料笑果,让贾府的空气活色鲜香,回荡着人间烟火气。她们幽默机趣的表达,成就了聪明乖巧、直爽坦荡、智慧过人的人物性格。

(1)笑星刘姥姥

刘姥姥是一个技艺高超的喜劇演员。作为一个积年的寡妇,她历尽风雨,饱经忧患,因此变得人情练达,世事洞明。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笑料不断,笑话百出,不但赢得了贾母、王夫人的欢心,也让大观园的姑娘、奶奶们痛痛快快笑了多场。由此,刘姥姥获得了丰厚的回报,满载而归。

第四十回,贾母在大观园宴请刘姥姥。那刘姥姥正夸鸡蛋小巧,要肏攮一个,凤姐儿笑道:“一两银子一个呢,你快尝尝罢,那冷了就不好吃了。”刘姥姥便伸箸子要夹,哪里夹得起来,满碗里闹了一阵好的,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下,忙放下箸子要亲自去捡,早有地下的人捡了出去了。刘姥姥叹道:“一两银子,也没听见响声儿就没了。”众人已没心吃饭,都看着他笑。

刘姥姥进大观园,引得笑声不断。这笑声的背后,藏着刘姥姥无尽的辛酸。细想刘姥姥的许多话语,并非刻意讨好,不过是将自己庄稼人的本色夸张地演绎了一下,形成了别开生面的幽默。这些深宅大院里的富贵体面人,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新鲜,才会禁不住捧腹莞尔,笑得不亦乐乎。

(2)黛玉的开口笑

黛玉给读者的印象,总是哭哭啼啼。其实,她说话很有幽默感。别看黛玉平时不怎么说话,她一旦开了口来,不是叫你哑口无言,就是惹你开怀大笑。如果她能一直开心快乐下去,那该多好啊。可是黛玉就是黛玉,与众不同的一代佳人。

第二十二回,贾母给薛宝钗过生日,内院中搭起了小戏台。看戏的时候,宝玉和宝钗两人说说笑笑的,黛玉心生醋意,于是说了一句经典的话:“安静看戏罢,还没唱《山门》,你倒《妆疯》了。”她借用折子戏的戏名,一语双关,令湘云在旁边也笑了。

第三十一回,晴雯因为跌折了扇子惹得宝玉不高兴,结果晴雯和宝玉、袭人闹得不可开交。宝玉要撵晴雯,众人跪在地上求情,哭的哭,闹得闹。正好被黛玉进门碰见,笑道:“大节下,怎么好好儿的哭起来了?难道是为了争粽子吃,争恼了不成?”一句话,把宝玉和袭人、晴雯,逗得都破涕为笑了,一场风波消弭于无形。黛玉的幽默无处不在,她简直成了段子手。

第四十二回,贾母让探惜画大观园,大家忙着为她准备作画工具,宝钗拿着单子念,宝玉一旁提笔记。当宝钗念道“实地纱一丈,生姜二两,酱半斤”时,黛玉忙道:“铁锅一口,锅铲一个。”宝钗不解地问要这些东西干什么,黛玉却笑道:“你要生姜和酱这些作料,我替你要铁锅来,好炒颜色吃的。”众人都笑了起来。

接着,黛玉看了宝玉记下的单子,笑着拉探春悄悄道:“你瞧瞧,画个画儿又要这些水缸箱子来了。想必她糊涂了,把她的嫁妆单子也写上了。”探春“嗳”了一声,笑个不住。急得宝钗啊把黛玉按在炕上,又要拧他的脸。宝钗说不过黛玉,几回都要去拧黛玉的脸。这就是颦儿可爱的另一面。

由此可见,黛玉充满着机敏诙谐,难怪写起诗来总是才思敏捷的。

(3)爱打趣的凤姐

曹雪芹笔下的凤姐,是个热闹之人,她走到哪,就把笑声带到哪。

趣话本身有趣,但须由善讲趣话的人讲,才妙趣横生。凤姐善讲趣话,不仅突出了她聪明乖巧的性格,还因为她常把机趣作为媚上的手段,便使她的性格更深了一个层次。

第四十七回,凤姐陪贾母斗牌的趣笔,把凤姐逢迎媚上表现得淋漓尽致。未斗牌她先算命,算算该输多少,说贾母左右设下了埋伏。凤姐指着贾母素日放钱的一个木匣子笑道:“姨妈瞧瞧,那个里头不知顽了我多少去了。这一吊钱顽不了半个时辰,那里头的钱就招手儿叫了。”偏有平儿怕钱不够,又送来五吊来。凤姐儿道:“不用放在我跟前,也放在老太太的那一处罢。一齐叫进去倒省事,不用做两次,叫箱子里的钱费事。”

凤姐如此打趣贾母,贾母不仅不生气,反而乐哈哈的。因为凤姐深得其心,极尽奉承热闹之能事。她的话尽管泼辣,却很乖巧。趣笔让凤姐性格立体化、鲜活起来。

(4)幽默睿智的贾母

贾母是贾府中最有福气的老祖宗。她富贵逼人、德高望重,幽默与睿智并存。

第五十三回,宁国府举办新年祭祀。祭祀完毕,贾母要走,尤氏急忙挽留,让贾母吃了饭再走。贾母笑道:“你们这里供着祖宗,忙的什么似的,哪里搁得住我闹,况且每年我不吃,你们也要送去的,不如还送了去,我吃不了,留着明儿再吃,岂不多吃些。”

作为贾府的老祖宗,她有的是山珍海味,显然不在乎多吃多占。然而,老太太偏偏说了这么一句幽默话,既说明了自己不能留下的理由,又给了尤氏充足的面子,还让大家都顺带乐呵了一下。

第五十七回,紫鹃虚构“黛玉明年回扬州”,来试探宝玉的心,导致宝玉“急痛迷心”。贾母知悉原委,不禁流泪感慨。这时,林之孝等前来看望,宝玉把林之孝说成是来接林黛玉的林家人,“大闹着要打出去”。

贾母听了,也忙说:“打出去罢”又忙安慰说:“那不是林家的人。林家的人都死绝了,没人来接他的,你只放心罢。”宝玉哭道:“凭他是谁,除了林妹妹,都不许姓林的!”贾母道:“没姓林的来,凡姓林的我都打走了。”一面吩咐众人:“以后别叫林之孝家的进园来,你们也别说‘林字。好孩子们,你们听我这句话罢!”众人忙答应,又不敢笑。

面对痴情的宝玉,顺势而言,充满幽默感,可见贾母睿智过人。

幽默叙说人物和事件,夸张与谐谑,滑稽与调侃,庄谐并重,化解尴尬,增强小说的喜剧性、故事性和趣味性

《红楼梦》是一个大舞台,尽情地表演着人间悲喜剧。在这个舞台上,人物出场时常借助古典戏曲中的场面,或使用一些诙谐逗趣的话,或运用一些发笑的动作与道白,撒科打诨,庄谐并重,让一些枯燥、乏味的东西,变得滑稽可笑起来。特别是,从那些表面看来似乎毫无联系的事物中,通过寻找相似点,以此喻彼,相映成趣。活跃了情节气氛,化解了尴尬场面,增强了小说的喜剧性、故事性和趣味性。

(1)制造谐谑,添加滑稽调笑色彩

谐谑,即诙谐逗趣,语言滑稽且略带嘲弄的意味。

谐谑手法,即运用超乎常理的方式方法,幻想、表现生活中的矛盾可笑之处。或借助传说中的鬼神對话,或借助现实中的荒谬事,调侃世情百态,构筑、推进故事情节。

第十六回,秦钟之死。秦钟的灵魂与鬼魅的一场对话,全用调侃方式写成,看似与主题偏移,其时,这正是曹雪芹借鬼神之语,讽刺、鞭挞旧制度、旧官场。

秦钟已发过两三次昏了,许多鬼判持牌提索来捉他。秦钟苦苦求情。“正闹着,那秦钟魂魄忽听见‘宝玉来了四字,便忙又央求道:‘列位神差,略发慈悲,让我回去,和这一个好朋友说一句话就来的。从鬼道:‘又是什么好朋友?秦钟道:‘不瞒列位,就是荣国公的孙子,小名宝玉。都判官和众鬼顿时忙了手脚,只得将秦魂放回。”

这个索命的场景幽默逗趣。阴间的判官和小鬼竟然也害怕阳间“运旺时盛的人”,还俗话说,天下官管天下事,自古人鬼之道却是一般,阴阳并无二理。这是多么滑稽可笑啊。曹雪芹乐此不疲,意在运用谐谑手法,表达一种批判精神,揭示深刻主题。

第四十六回,鸳鸯拒绝邢夫人为贾赦纳妾说合,她去花园散心时,遇见平儿,平儿则以“新姨娘来了”来打趣她;当鸳鸯把平儿、袭人作为知己,说出自己不愿意的内心时,平儿道:“你既不愿意,我教你个法子,不用费事就完了。”鸳鸯道:“什么法子?你说来我听。”平儿笑道:“你只和老太太说,就说已经给了琏二爷了,大老爷就不好意思要了。”鸳鸯啐道:“什么东西!你还说呢……”袭人笑道:“他们两个都不愿意,我就和老太太说,叫老太太说把你已经许了宝玉了,大老爷也就死了心了。”

显然,这几个丫头间的打趣,无疑是一组冷幽默,组合成相对完整的谐谑情节。

(2)装傻充愣,糊涂学的运用

装傻充愣,掩东藏西,答非所问,是一种智慧。利用语言的歧义性和模糊性,故意错解对方的说话,说东答西。或利用一些傻的举动,让人啼笑皆非,由此产生特别的幽默感,出奇制胜。

第二十一回,凤姐的女儿出痘疹好了,贾琏搬回屋住。凤姐见了贾琏,便问平儿:“拿出去的东西都收进来了么?”平儿道:“收进来了”凤姐道:“可少什么没有?”平儿道:“我也怕丢下一两件,细细的查了查,也不少。”凤姐道:“不少就好,只是别多出来罢?”平儿笑道:“不丢万幸,谁还添出来呢?”凤姐冷笑道:“这半个月难保干净,或者有相厚的丢下的东西:戒指,汗巾,香袋儿,再至于头发,指甲,都是东西。”一席话,说的贾琏脸都黄了。

此时,平儿心如明镜,她知道琏二爷干了啥,也知道凤姐想说啥,却一味地装傻充愣,振振有词,与凤姐对答如流,形成幽默效应,令人忍俊不禁。

第三十三回,宝玉挨打前,急于找人报信解救。正盼望时,只见一个老姆姆出来。宝玉如得了珍宝,便赶上来拉他,说道:“快进去告诉:老爷要打我呢!快去,快去!要紧,要紧!”宝玉一则急了,说话不明;二则老婆子偏生又聋,竟不曾听见是什么话,把“要紧”二字只听作“跳井”二字,便笑道:“跳井让他跳去,二爷怕什么?”宝玉见是个聋子,便着急道:“你出去叫我的小厮来罢。”那婆子道:“有什么不了的事?老早的完了。太太又赏了衣服,又赏了银子,怎么不了事的!”

民谚曰:聋子爱打岔。这个老姆姆因耳聋产生的语音岔解,导致了出其不意的喜剧效果。

第七十三回里,傻大姐拾得五彩绣香囊。原来这傻大姐年方十四五岁,是新挑上来的与贾母这边提水桶扫院子专作粗活的一个丫头。只因她生得体肥面阔,两只大脚作粗活简捷爽利,且心性愚顽,一无知识,行事出言,常在规矩之外。贾母因喜欢她爽利便捷,又喜她出言可以发笑,便起名为“呆大姐”,常闷来便引她取笑一回,毫无避忌,因此又叫她作“痴丫头”。

常言道,演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傻大姐出场,本身就是一台戏,不演就让人发笑。正因为她傻,才把“两个人赤条条的盘踞相抱”认为是“两个妖精打架”,才敢拿来“太太请瞧一瞧”。也许她并不是有意装傻充愣,而是一种自然表现,但正是傻大姐的率真,造就了一种人生幽默,堪称无所畏惧的最高境界。

(3)声东击西,出奇制胜战术

这是一种不正面接话的手法,言在此而意在彼,回避冲突,巧妙解围,以求绝处逢生。

第九回:宝玉要去上学,向贾政辞行。贾政向陪读的李贵说道:“你们成日家跟他上学,他到底念了些什么书!倒念了些胡言混语在肚子里,学了些精致的淘气。等我闲了,先揭了你的皮,再和那不长进的算帐!”吓得李贵忙双膝跪下,摘了帽子,碰头有声,连连答应“是”,又回说:“哥儿已念到第三本《诗经》,什么‘呦呦鹿鸣,荷叶浮萍,小的不敢撒谎。”说的满座哄然大笑起来。贾政也撑不住笑了。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本是《诗经·小雅》中的句子。尽管李贵不识字,但他天天跟着宝玉,听宝玉读《诗经》,应该早就听熟了里面句子的。李贵读成了“呦呦鹿鸣,荷叶浮萍。”显然是有意为之,声东击西,以求讨好贾政一笑。李贵的幽默,化解了宝玉、李贵遭受贾政责骂的尴尬。

第四十四回:贾琏和鲍二家的偷情,被凤姐抓了现行。贾母痛骂贾琏,让贾琏给凤姐赔礼。贾琏不想认错,想责难凤姐,可又不敢直接说。于是,贾琏来了个声东击西。他便笑道:“老太太的话,我不敢不依,只是越发纵了他了。”贾母笑道:“胡说!我知道她最有礼的,再不会冲撞人。她日后得罪了你,我自然也作主,叫你降伏就是了。”

这祖孙俩的对话,显然是一唱一合。扯东说西,让贾琏化被动为主动。

第五十七回中,薛姨妈与宝钗、黛玉、紫鹃说起贾母给宝玉定亲的事,薛姨妈有意无意说出黛玉与宝玉是“四角齐全”“好姻缘”的话。紫鹃赶紧抓住机会,笑道:“姨太太既有这主意,为什么不和太太说去?”薛姨妈哈哈笑道:“你这孩子,急什么,想必催着你姑娘出了阁,你也要早些寻一个小女婿去了。”聪明的薛姨妈,并没有上紫鹃的套,而是巧妙的调转了话题,变为打趣紫鹃,从而解脱了自己。

(4)贬褒并举,含蓄表达见解

明有贬损,实为褒扬,这是一种幽默技巧。

有些难以启齿不便直说的话,不妨从相反的角度,藏起语锋,软化语意,含蓄委婉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这样运用得当,不乏幽默诙谐,既便于听者接受,又可以化解彼此的尴尬。

王熙凤与长辈说话,十分讲究转弯艺术,或褒扬、奉承在先,或似贬实褒。

第三十八回,贾母说起自己幼时,失足落水被木钉碰破,鬓角留下“指头大一块窝儿”。此“窝儿”即疤痕,是“陋处”。王熙凤笑道:“那时要活不得,如今这大福可叫谁享呢!可知老祖宗从小儿的福气就不小,神差鬼使碰出那个窝儿来,好盛福寿的。寿星老儿头生原是一个窝儿,因为万福万寿盛满了,所以倒凸高些来了。”凤姐指“陋”说“美”,虚贬实褒,巧妙奉承,充满谐趣。

第四十六回,贾赦企图霸占贾母的侍女鸳鸯,贾母大发脾气,埋怨那些儿子孙子儿媳孙媳都在哄她骗她算计她,连凤姐、王夫人都遭到责难。凤姐儿笑道:“我倒不派老太太的不是,老太太倒寻上我了?”接着,凤姐儿道:“谁教老太太会调理人,调理的水葱儿似的,怎么怨得人要?我幸亏是孙子媳妇,我若是孙子,我早要了,还等到这回子呢。”王熙凤是表面“贬损”,实质“褒扬”。其结果是,赢得了贾母的高兴,缓和了氛围,打破了尴尬,也就产生了谐趣。

好话添趣味,趣中见好话,有趣有味,妙语迭出,幽默表现林林总总,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其乐无穷也

幽默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写作品质。

幽默的表现方式没有一定之规,但有两条要义:一是要有趣,二是要有味。幽默绝不等同于一般的说笑话开玩笑,重在有趣味。这种趣味往往是要仔细品味才能领略的。幽默者必然机智,而机智往往是要想想才能悟出来的。幽默来自于生活,以严肃的态度讲趣话,从趣话中见“好话”。严肃与“荒唐”巧妙结合,在矛盾对立中引爆出热烈的笑声。

实际上,所谓幽默表达,有时候只需要在你日常所习惯的表达方式上,做一些小小的变通。幽默好比是一个魔方,稍微一转动,就会才思敏捷、口齿流畅、妙语迭出。幽默表现林林总总,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其乐无穷也。

(1)习俗闹趣

借用习俗,影射和寓意现时情景,或打趣搞笑,或讥讽嘲弄,直抒胸意,求得一乐。

《红楼梦》中市俗取笑的分量很大。曹雪芹并不是一味追求曲高和寡的高雅,倒是極力摒弃恶俗,化俗为雅,把谐趣升华为庄严。

第二十五回,凤姐送两瓶茶叶给林黛玉,黛玉连声道谢。凤姐笑道:“你要爱吃,我那里还有呢。”林黛玉道:“果真的,我就打发丫头取去了。”凤姐道:“不用取去,我打发人送来就是了。我明儿还有一件事求你,一同打发人送来。”林黛玉听了笑道:“你们听听,这是吃了他们家一点茶叶,就来使唤人了。”凤姐笑道:“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众人听了一齐都笑起来。

同一个茶字,黛玉用的是一般义,凤姐用的是特殊义。旧俗受聘,谓之下茶、吃茶。“种茶下子,不可移植”的茶文化,隐含“娶妻生子”与“守贞不移”的意思。茶作为男方下聘女方的聘礼,故“吃了茶”即“允了亲”,如此说黛玉,当然引笑众人。

第二十回,宝玉为丫头麝月篦头。宝玉笑道:“咱两个作什么呢?怪没意思的,也罢了,早上你说头痒,这会子没什么事,我替你篦头罢。”麝月听了便道:“就是这样。”说着,将文具镜匣搬来,卸去钗钏,打开头发,宝玉拿了篦子替她一一的梳篦。只篦了三五下,只见晴雯忙忙走进来取钱。一见了他两个,便冷笑道:“哦,交杯盏还没吃,倒上头了!”宝玉笑道:“你来,我也替你篦一篦。”晴雯道:“我没那么大福。”

交杯酒、上头,都是旧时婚礼习俗。新婚夫妇换杯饮酒,叫吃“交杯盏”。旧时女子出嫁梳发髻,叫上头,表示由姑娘变成了媳妇。

(2)自骂戏谑

用自嘲、罚咒,表明心迹,用诙谐有趣的话,缓解气氛。戏谑行为的动机很简单,就是满足某种心理需求。

第二十三回,宝玉戏语惹怒黛玉,宝玉着了急:“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教癞头鼋吞了去,变个大王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在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碑去。”

第二十六回,薛蟠假冒宝玉之父名义骗宝玉出来喝酒,宝玉很生气。薛蟠忙道:“好兄弟,原来为求你快些出来,就忘了忌讳这句话。改日你也哄我,说我的父亲就完了!”宝玉道:“嗳,嗳,越发该死了。”

宝玉、薛蟠的自骂戏谑,尽管有些油滑粗俗,但是一种真诚的表达,令人发笑,也就具有了幽默的雅趣。他们急于取得对方原谅,又不知说何方好,语无伦次,自骂戏谑,也是一种性格流露。

贾母也有过自嘲。第三十九回,贾母对刘姥姥说:“什么福,不过是个老‘废物罢了。”古代读音有“反切”之说,即用两个汉字相拼给一个字注音,切上字取声母,切下字取韵母和声调。如“福”的读音,可以用“废”的声母加上“物”的韵母读出来的。由此,贾母用“废物”自嘲,其实是一种高雅的幽默。

(3)谐音谐趣

谐音曲解常生谐趣,形成幽默。

第四十七回:凤姐陪贾母玩牌,贾琏找来。贾母道:“……什么好下流种子!你媳妇和我顽牌呢,还有半日的空儿,你家去再和那赵二家的商量治你媳妇去罢。”说着,众人都笑了。鸳鸯笑道:“鲍二家的,老祖宗又拉上赵二家的。”贾母也笑道:“可是,我哪里记得什么抱着背着的,提起这些事来,不由我不生气!”

“抱”“背”谐对,隐含着贾母指责贾琏的暧昧,且又把因奸致命不当一回事。无疑是一种充满谐趣的表达。

第四十五回,大观园里办诗社,想请凤姐作监社御史。凤姐笑道:“我又不会作什么湿的干的,要我吃东西去不成?”第四十七回,鸳鸯抗婚骂她嫂子:“什么‘好话!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都是好话儿。”宋徽宗以画鹰见长,赵子昂善画马。这里的湿诗同音、话画同音,都是同音相谐而生的谐趣。

第六十一回,王夫人屋里丢了玫瑰露和茯苓霜,断定是五儿偷了,将她关了起来。五儿急的便说:“那原是宝二爷屋里的芳官给我的。”林之孝家的便说:“不管你‘方官、‘圆官,现有了赃证,我只呈报了,凭你主子前辩去。”此处以“方”谐“芳”,再缀以“方”之反义字“圆”,“芳—方—圆”均为谐音,实为一“体”。连贯而用,产生奇妙诙谐的效果。

第二十八回:黛玉找宝玉吃了闭门羹,宝玉赔罪不已。黛玉道:“你的那些姑娘们也该教训教训,只是论理我不该说。今儿得罪了我的事小,倘或明儿‘宝姑娘来,什么‘贝姑娘来,也得罪了,事情岂不大了!”说着抿着嘴笑。第五十二回,小丫头坠儿偷拿一个镯子被发现,晴雯横眉倒竖:“什么‘花姑娘‘草姑娘,我们自然有道理,你只依我的话,叫他家的人来领他出去。”

“宝贝”成词,“花草”连属,这里的宝姑娘、贝姑娘,花姑娘、草姑娘,显然都是因谐音,连成的谐趣。

(4)对偶寻趣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对偶句式看起来整齐美观,读起来节奏铿锵,便於记诵。由此及彼,活泼语言,造就幽默感。

第十六回,凤姐责怪贾琏把“外人”看作“内人”,拿皮肉倒往那些不相干的外人身上贴。凤姐笑道:“可不是呢,有‘内人的他才慈软呢,他在咱们娘儿们跟前才是刚硬呢!”“内人”与“外人”相对偶,且语带双关,讥讽贾琏分不清内外。

第二十六回,薛蟠在酒宴上说他看到一幅“庚黄”的画,“真真好的了不得”。众人听了都不知“庚黄”为何许人,最后还是宝玉猜着了,薛蟠是将“唐寅”误读为“庚黄”。众人取笑他,薛蟠只觉没意思,自我原谅说:“管他什么‘糖银与‘果银”。此处的对偶表达,调笑薛蟠的无知与粗鄙。

第二十八回,宝玉说药名。王夫人道:“前儿大夫说了个丸药的名字,我也忘了。”宝玉道:“我知道那些丸药,不过叫他吃什么人参养荣丸。”王夫人道:“不是。”宝玉又道:“八珍益母丸?左归?右归?再不,就是麦味地黄丸。”王夫人道:“都不是。我只记得有个‘金刚两个字的。”宝玉扎手笑道:“从来没听见有个什么‘金刚丸。若有了‘金刚丸,自然有‘菩萨散了!”说的满屋里人都笑了。

左归与右归,金刚丸与菩萨散,都是很典型的对偶幽默。

(5)闲笔趣笔

所谓闲笔,是指文学作品中非主线情节的文字。

《红楼梦》处处有闲笔,如书启、书信、灯谜、酒令等。用闲笔穿针引线,刻画个性,活跃场景,妙趣横生,将小说润色得张弛有度、有滋有味。

第二十二回,元宵节后,元妃与荣府的小姐、少爷們互送谜语相猜。元妃派太监来颁赐奖品,独迎春、贾环没得到。太监说:“三爷说的这个不通,娘娘也没猜,叫我带回问三爷是个什么。”贾环十分难堪。贾环的灯谜是:“大哥有角只八个,二哥有角只两根,大哥只爱床上坐,二哥爱在房上蹲。”谜底是枕头与兽头。谜如其人,以枕头的草包与兽头的卑劣,指喻贾环很是贴切。

第二十八回,宝玉、薛蟠、蒋玉菡、云儿在冯紫英家聚宴。宝玉提出行酒令:要说悲、愁、喜、乐四字,要说出女儿来,还要注明这四个字的原故。薛蟠的酒令是:女儿悲,嫁了个男人是乌龟。女儿愁,绣房撺出个大马猴……曲子是:一个蚊子哼哼哼,两个苍蝇嗡嗡嗡。此酒令实在是龌龊不堪。就这样一个酒令,薛蟠还是“急得眼睛铃铛一般,瞪了半日”才吭吭哧哧挤出来。此处闲笔,刻画了薛蟠胸无点墨、浪荡放纵的纨绔子弟形象。

两处闲笔,异曲同工。贾环与薛蟠,真乃是难兄难弟。

第四十二回:黛玉问惜春:“我且问你,还是单画这园子呢,还是连我们众人都画在上头呢?”惜春道:“原说只让画这园子的,昨日老太太又说,单画个园子成个房样子了,叫连人都画上,就像行乐似的才好。”黛玉道:“人物还容易,你草虫上不能。”李纨道:“你又说不通的话了,这个上头那里又用的着草虫?或者翎毛倒要点缀一两样。”黛玉笑道:“别的草虫不画罢了,昨儿‘母蝗虫不画上,岂不缺了典!”众人听了,又都笑起来。黛玉一面笑的两手捧着胸口,一面说道:“你快画罢,我连题跋都有了,起个名字,就叫作《携蝗大嚼图》。”众人听了,越发笑个不住。

诚然,闲笔所写的趣笔,皆与情节、主题密切相关。闲笔不闲,通过幽默搞笑,使人物形象更鲜明、更性格化。同时,闲笔也是活跃气氛的催化剂。

(6)方言、笑话成趣

借助方言、笑话,丰富趣谈,增加情趣。

《红楼梦》幽默风趣的语言特点,还表现在方言、笑话上,让古老的东西,跃动着新的生命,给现代人提供借鉴的哲理和生活智慧。

第四十四回,凤姐生日,贾琏私会鲍二家的,引发凤姐与贾琏的激烈冲突。贾母笑道:“什么要紧的事!小孩子们年轻,馋嘴猫儿似的,那里保得住不这么着。从小儿世人都打这么过的。都是我的不是,他多吃了两口酒,又吃起醋来。”说的众人都笑了。

这就是“歪引斜连”,一句“馋嘴猫儿似的”方言,让冲突烟消云散。由“酒”与“醋”食物关系的“挂连”,引出婚性妒忌的取笑话题。

第四十回,刘姥姥逛大观园。刘姥姥让出路来与贾母众人走,自己却走土路。琥珀拉着她说道:“姥姥,你上来走,仔细苍苔滑了。”刘姥姥道:“不相干的,我们走熟了的,姑娘们只管走罢。可惜你们的那绣鞋,别沾脏了。”她只顾上头和人说话,不防底下果跴滑了,咕咚一跤跌倒。众人拍手都哈哈的笑起来。贾母笑骂道:“小蹄子们,还不搀起来,只站着笑。”说话时,刘姥姥已爬了起来,自己也笑了,说道:“才说嘴就打了嘴。”

“才说嘴就打了嘴”,一句方言,自嘲解围。

第五十四回中,贾母讲了一个笑话:十个媳妇倒有九个拙,唯有“喝了猴儿尿”的心巧嘴乖,公婆最疼爱。薛姨妈说:“笑话不在好歹,只要对景就发笑!”这笑话与凤姐对号,正是凤姐的性格表达。

第五十四回里,人们一听善讲笑话的凤姐要讲笑话了,找姐唤妹,挤了一屋子。岂知她讲完聋子放炮仗的故事后,大家以为底下还有笑话便继续追问,凤姐儿将桌子一拍,说道:“好罗唆,到了第二日是十六日,年也完了,节也完了,我看着人忙着收东西还闹不清,那里还知道底下的事了。”众人听说,复又笑将起来。这里的妙趣在于,不是笑话而是真话。因与大家期待的相反,出乎意料,听者预想与说者揭示相背,形成幽默笑料。

(7)贯口趣笔

贯口趣笔,是从相声艺术中借鉴的一种表现形式。

贯口的“贯”字,即一贯到底。著名相声的段子《报菜名》,就含有大段的贯口。表演贯口,要求吐字清晰,语言流畅,情绪饱满,快而不乱,慢而不断,犹如银线穿珠,一溜地光亮。流利、畅快、有节奏感,形成幽默效应。

《红楼梦》多处出现贯口趣笔,皆以流利的口齿,罗列多种名物、辈分,如百药名、百花名、百菜名、盔甲赞等,诙谐幽默,表现人物特征,活跃场景气氛。

第五十四回中,凤姐以讲笑话“数辈份”。凤姐儿想了一想,笑道:“一家子也是过正月半,合家赏灯吃酒,真真的热闹非常,祖婆婆,太婆婆,婆婆,媳妇,孙子媳妇,重孙子媳妇,亲孙子,侄孙子,重孙子,灰孙子,滴滴搭搭的孙子,孙女儿,外孙女儿,姨表孙女儿,姑表孙女儿,……嗳哟喲,真好热闹!”

在这里,从祖婆婆数到滴滴搭搭孙子,再到姑表孙女儿,凤姐一口气说出了十四个辈次。

第二十七回中,小红说“奶奶”。红玉道:“平姐姐说:我们奶奶问这里奶奶好。原是我们二爷不在家,虽然迟了两天,只管请奶奶放心。等五奶奶好些,我们奶奶还会了五奶奶来瞧奶奶呢。五奶奶前儿打发了人来说,舅奶奶带了信来了,问奶奶好,还要和这里的姑奶奶寻两丸延年神验万全丹。若有了,奶奶打发人来,只管送在我们奶奶这里。明儿有人去,就顺路给那边舅奶奶带去的。”

在这里,小红一口气说了十三个“奶奶”。

凤姐数辈份,意在形容人多。把这十四个辈次一口气说清楚,本身就十分的逗了。小红所说的十三个奶奶,如绕口令一般,很有趣味。曹雪芹通过贯口趣笔,展示了凤姐、小红的伶牙俐齿,以及辩捷、强记、犀利的聪明智慧。同时,通过卖弄技巧或者逗笑,丰富了小说情节,增强了幽默感。

猜你喜欢
凤姐刘姥姥贾母
贾母的品位
刘姥姥吃鸽子蛋
刘姥姥
论荣国府演《八义记》八出和贾母对“热闹戏”的态度
凤姐的妙计
跟贾母学养生哲学
向“凤姐”学习批评艺术
贾母并非真心喜欢鸳鸯
WHAT A TANGLED WEB WE WEAVE...
刘姥姥的爱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