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萍
【摘要】 目的 观察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86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 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腹部手术护理, 实验组接受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比两组术后恢复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为(0.65±0.35)d, 首次进食时间为(2.93±0.44)d, 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为(2.29±1.37)d, 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59±0.43)、(3.46±0.45)、(3.87±1.43)d,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1.1176、5.5221、5.2318, P<0.05)。对照组患者出现吻合口瘘1例, 术后感染4例, 呕吐3例, 腹胀2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23.26%(10/43);实验组患者出现呕吐2例, 腹胀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6.98%(3/43);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405, P=0.0351<0.05)。结论 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应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 可有效提升患者术后肠胃功能的恢复水平, 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 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加速康复外科护理;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胃肠功能恢复;护理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19.089
近年来随着腹腔镜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 使其在各类腹腔手术治疗中的应用范围也随之扩大, 特别是在各类上消化道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较为广泛, 且患者术后恢复时间较短, 术后并发症较少, 但胃癌根治术对患者消化系统损伤较大, 需在治疗护理中应用可促进其胃肠功能恢复的护理模式, 提升整体恢复质量[1]。因此, 为观察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 故纳入本院86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开展对比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4月~2018年1月于本院接受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患者86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入院后经活检及彩照检查后确诊为胃癌, 且均接受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所有患者均在知晓研究方式后自愿参与。排除标准:存在癌细胞远端扩散者;治疗中因治疗需求改为开腹治疗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 各43例。对照组患者中, 男24例, 女19例;年龄37~59岁, 平均年龄(38.13±6.96)岁。实验组患者中, 男22例, 女21例;年龄34~57歲, 平均年龄(35.68±7.1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全身麻醉(全麻)状态下接受手术治疗, 术后均接受相同消炎、抗感染、水电解质纠正治疗。
1. 2. 1 对照组 接受常规腹部手术护理, 包括术前引导患者备皮、禁食禁水, 术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术后常规病床护理等措施。
1. 2. 2 实验组 接受加速康复外科护理, 具体方法如下。
1. 2. 2. 1 术前护理 医护人员可针对患者病情及手术治疗方式开展健康知识教育活动, 帮助患者加深对自身病情的了解, 以及对治疗操作步骤进行初步掌握, 在此过程中积极与患者建立有效沟通, 并对患者治疗方面存在的疑问予以完善解答, 帮助其树立治愈信心, 有效配合治疗。与此同时, 可在传统术前禁食禁水操作基础上适当进行调整, 如缩短术前禁食禁水准备时间、采用葡萄糖溶液代替固体食物等措施, 避免患者因长期禁食出现低血糖、水电解质失衡等问题影响治疗, 增加患者治疗耐受度。
1. 2. 2. 2 术中护理 通过手术室温湿度环境的调控, 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治疗环境, 并在患者麻醉后, 辅助治疗医师进行导尿管插管、体征检测设备安置等, 并加强对患者术中体征变化的监测及不良反应的观测, 提升术中治疗安全性, 避免不良事件影响患者康复。如及时通过患者心率变化、肢体活动等情况判断患者麻醉效果, 对于麻醉效果较差者, 可追加镇静药物剂量, 使治疗可顺利进行;或通过对患者生理应激指标的实时监测, 对患者中、重度应激反应急躁采取预防措施, 避免治疗中断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1. 2. 2. 3 术后护理 胃癌根治术后的恢复阶段是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重要阶段, 故需要采取更为细致的护理, 促进患者恢复。①镇痛护理:麻药消退后, 患者均存在程度不一的疼痛状况, 医护人员需调整患者体位并合理利用止痛泵降低患者疼痛体感, 避免出现应激反应影响恢复效果;②膳食护理:术后可根据患者术后状态予以相应进食, 逐步将食物性质由流质逐步调整至正常, 并逐步增加进食量直至正常水平, 有效刺激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 增加营养摄入, 刺激恢复;③康复训练:手术8 h后, 便可辅助患者进行相应康复训练, 如辅助患者进行基本创伤训练, 如起身、坐立、卧倒等动作内容。16 h后, 医护人员需辅助患者及早进行下床行走训练, 并在后续康复训练中根据患者实际恢复情况逐步增加训练内容和体能负荷量, 有效促进生理运动机能的恢复。如通过上下楼梯训练, 帮助患者术后下肢功能的恢复;或通过户外运动的涉及, 通过运动刺激患者肠道蠕动及脑垂体分泌水平的提升, 使患者消化功能尽早恢复, 并提升整体免疫功能, 进而实现机体各项机能的整体恢复[2]。
1. 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术后恢复指标(术后首次下床时间、首次进食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术后恢复指标对比 实验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为(0.65±0.35)d, 首次进食时间为(2.93±0.44)d, 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为(2.29±1.37)d, 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59±0.43)、(3.46±0.45)、(3.87±1.43)d,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1.1176、5.5221、5.2318, P<0.05)。
2. 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对照组患者出现吻合口瘘1例, 术后感染4例, 呕吐3例, 腹胀2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23.26%(10/43);实验组患者出现呕吐2例, 腹胀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6.98%(3/43);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405, P=0.0351<0.05)。
3 讨论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是近代临床外科治疗护理中以促进患者快速康复为主要思路所提出的一项护理模式, 欲通过治疗护理过程中各类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 帮助患者在较短时间内实现恢复。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为(0.65±0.35)d, 首次进食时间为(2.93±0.44)d, 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为(2.29±1.37)d, 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59±0.43)、(3.46±0.45)、(3.87±1.43)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1176、5.5221、5.2318, P<0.05)。对照组患者出现吻合口瘘1例, 术后感染4例, 呕吐3例, 腹胀2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23.26%(10/43);实验组患者出现呕吐2例, 腹胀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6.98%(3/43);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405, P=0.0351<0.05)。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主要具有以下优势[3-6]:①通过术前向患者开展健康知识教育活动, 有效解决患者对治疗存在的疑虑, 并通过及时心理护理和对术前准备措施的调整, 增加患者术中治疗耐受度, 提升治疗质量;②通过术中对患者体征变化及应激反应的观测排查, 增加治疗安全性, 有利于避免因意外事故或并发症所导致的恢复时间延长风险;③在上述两项护理实施的基础上, 通过对患者实施各类术后细致护理措施的实施, 如镇痛、进食、康复训练等护理措施的开展, 刺激其术后肠道消化、蠕动功能, 并通过运动康复训练的开展, 进一步对免疫功能水平、消化功能及运动功能的恢复起到提升促进作用, 有效促进患者胃肠功能、进食机能及运动机能的恢复, 进一步提升术后恢复质量。
综上所述, 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应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 可有效提升患者术后肠胃功能的恢复水平, 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 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林霞.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中外医学研究, 2018, 16(25):96-98.
[2] 阿依先木古丽·莫明, 努尔古丽·哈力帕.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分析.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8, 3(12):136, 153.
[3] 呂莉莉.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康复中的影响.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7, 2(40):127, 129.
[4] 李益萍, 谢浩芬, 费惠, 等. 应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病人术后康复的影响. 肠外与肠内营养, 2015, 22(3):190-192.
[5] 赵坤, 王刚, 江志伟, 等.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临床价值研究.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3, 33(7):587-589.
[6] 邓欢, 赵丽君, 吴金玲, 等.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 东南国防医药, 2014(2):199.
[收稿日期:2018-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