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财经类高校审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2019-07-08 03:29喻梅
商业会计 2019年11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

【摘要】  由于审计学课程涉及较多的抽象概念且需要较多的实务操作,同时非财经类高校普遍对文科类专业投入较少,使得非财经类高校的审计学课程教学仍然存在的诸多问题。文章认为非财经类高校审计课程仍需将理论教学作为重点,但需要适度增加审计软件的教学;教师应增加审计系统案例的教学并改变案例教学方式;同时高校应积极探索审计兼职教师和存量教师相配合的师资结构;开拓审计实践基地,解决存量教师审计实务经验不足及学生缺乏审计实习基地的问题。最后,非财经类高校应重视审计软件和实验室建设,并进行必要的持续资金投入,以确保审计软件和实验室的后续维护与更新。

【关键词】  审计学课程;教学改革;非财经类高校

【中图分类号】  F239;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5812(2019)11-0121-03

审计学课程是高校会计、财务管理类的专业主干课程之一,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难度,对理论和实践要求都较高。但是,由于审计学课程自身的特点及当前非财经类高校会计类相关课程教师存量及教学方法存在的一些问题,审计学课程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本文试图探索非财经类高校审计学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其课程改革的可能方法。

一、审计学课程特点

(一)概念多且散,理论较抽象

作为一门财会专业的主干课程,审计学课程涉及较多的抽象概念及专业术语。目前我国的很多审计教材基本都是直译国外相关教材,对来源于西方的审计术语和概念,学生在理解时普遍感觉比较抽象、晦涩难懂。比如审计学课程中讲授“重要性”“重要性水平”等概念,学生不能通过以往的知识存量轻易理解和掌握。同时,面对上市公司日趋复杂的业务活动,审计实务也不断发展、创新,出现了各种审计方法和相关理论,这些理论和专业术语分散于审计工作的各个阶段,学生在学习审计课程过程中普遍反映知识量大,概念、专业术语多,不易理解。

(二)操作性强且对实务要求较高

与会计学类似,审计学课程仍然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课程。该门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相关理论概念后,再把这些抽象概念运用到审计实务的各个阶段。比如对审计基本方法——审查法和核对法在审计实务的运用,要求学生熟悉企业相关经济业务发生的逻辑顺序及相关账簿的勾稽关系,审查相关的账簿及原始凭证。但目前的情况是学生在书本中学习了审查和核对的要点后,在审计软件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既不会分析业务流程,也不甚了解各个业务流程生成的凭证和账簿,对各个凭证之间的相互勾稽关系也一无所知,所以面对审计软件中需要审查的账簿往往不知所措,无从发现审计突破点。

(三)綜合性强且需融会贯通相关课程

因为各种审计方法的运用都是建立在审查上市公司全部经济业务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在学习审计学课程之前学生至少需要储备的基础课程有:会计基础、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及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会计信息系统等。学生对这些相关课程知识掌握的扎实程度与审计学课程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关系。比如在讲授审计抽样技术的运用时,会涉及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相关知识,尤其是运用变量抽样估计总体金额时,如果学生对高等数学中的标准差、平均值、放回和不放回抽样等概念模糊,那么在审计课程学习变量抽样时就会感到非常吃力。又比如在讲授审查原始凭证时,如果学生会计基础课程知识不扎实,就找不出原始凭证及记账凭证中是否存在错误;如果学生的财务管理课程基础不牢固,面对案例中的数据,就不会计算相关财务指标,也分析不出异常波动。由此可以看出,不仅是审计学自身的概念多且抽象,审计学方法的运用还需要其他相关课程的知识体系作为支撑。

二、审计学课程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理论轻视实务操作

这个问题可以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分析。首先,从教师角度进行分析。由前述可知,审计学课程中的理论散且抽象,学生不易理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花费较多课堂时间讲授和分析理论,在理论课程全部结束后紧接着在机房进行审计软件的实际操作。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财务管理专业审计学课程理论课时与软件实操课时比为3∶1,实务操作学时明显较少。其次,从学生角度进行分析,目前课程体系下学生是在理论课全部结束后才进行实操课程,由于时间间隔较长,这时学生对理论课程中相关知识点已经遗忘,因此在有限的软件实操课程中无法快速理解审计软件相关模块的内容。同时大部分学生认为毕业后不会从事审计工作,因此对审计软件的实际操作学习劲头不足,只满足于练习课本中单个案例习题。再加上机房教室比较紧张且学生各种选修辅修课程呈现多样化,在完成固定的审计学理论课程讲授时间后,很难和学生协商出让所有学生都满意的上机时间,因此造成了部分学生不能全勤参加审计软件的操作学习。此外,因目前审计软件版权及版本的问题,实操只能在机房进行,还不能在手机端和学生宿舍电脑端中实现软件的操作,这给学生学习带来不便。相对于门槛较高的审计软件操作,随手可翻阅的课本以及各种培训软件中审计课程视频的方便、快捷,造成学生对于审计理论的学习相对比较重视,而忽视审计软件的操作。

(二)课堂教学单个案例多系统案例少

由于教师解释审计理论和审计方法都需要紧密结合案例进行讲授,因此目前高校审计学课程教学能够做到审计方法与单个具体案例相结合,学生在审计学理论课教学过程中能够具备解答比较单一审计案例题目的能力。比如通过运用变量抽样的方法解答账户余额区间估计,通过运用函证法验证往来款项余额的准确性。但是学生普遍缺乏对审计程序清楚认知及综合案例的解决能力。教学中单一案例过多、系统案例过少的情况,产生学生不能形成审计系统思维、分析和讨论解决系统案例的能力不足的问题。

(三)师资结构比较单一

目前高校中承担审计课程教学的教师,绝大多数毕业于高校相关专业,没有参加过审计工作。虽然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实务经验明显不足。而要求毕业于985、211高校博士或是海归博士这些硬性招聘条件,又限制了那些实务经验丰富、但学历稍低的审计从业者进入高校师资队伍,同时高校的薪资水平与审计从业者特别是与注册会计师的收入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目前高校很难吸引具有审计经验的从业者前来应聘。上述原因导致高校审计专业师资结构比较单一。

(四)审计教学软件新旧更替衔接不畅

对于建校时间较短的非财经类本科院校,相关课程体系的建立及审计学软件教学尚处于探索中,因此会较频繁地遇到相关软件的新旧交替情况。如笔者所在的学校近期投入了较多资金新建了财务综合仿真实验室,其中涉及审计模块内容。但仿真实验室的建设和教师的培训需要一定的周期,因而在仿真实验室启用之前,审计教学软件仍需使用旧的软件版本,但因为种种原因学院没有付费对旧软件进行升级,而不升级的审计软件明显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变化了的审计业务,这样一来,在新旧软件交替时期,审计软件的教学效果就会受到影响。

(五)缺乏审计实践基地

对于非财经类且建校时间较短的工科院校,高校相关专业毕业生尚未成为会计师事务所的中坚力量,因此通过校友拓展审计实践基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同时,审计作为一门专业性较强的职业,大部分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不愿接受学生实习。而大中型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也属于企业较高层次的管理部门,因此也不会大规模接受学生实习,只有少部分学生通过亲朋好友的介绍参与事务所的实习工作,但接触的也是非常初级的审计工作。

三、审计学课程改革的方向

(一)适度增加实务操作课时

建议在目前的基础上适度增加审计软件课程的教学学时,教务人员在学期初安排固定的软件教学时间,最大限度地保障学生都能参加审计软件的学习。同时教师在理论教学时可以适当增加软件相关内容的使用,调动学生学习审计软件的积极性。另外,学校要协调软件开发公司开发出适应当前学生接受信息习惯的审计软件APP,或是增加可以单机操作的功能,在方便学生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促进学生对审计理论的理解。

(二)增加讲授和讨论审计综合案例

鉴于目前在校学生局限于会解决单一案例,缺乏审计系统思维习惯的现状,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增加综合案例的讲解环节,同时应调整教学方式,在综合案例教学中将教师讲和学生讲的方式相结合。具体而言,首先由教师讲授对案例怎样进行每一步的审计程序,如何收集审计证据,并根据审计证据形成综合审计结论。接着进行分组讨论,鼓励学生综合运用审计学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判断,再以组为单位在课堂中进行分组展示,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通过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综合案例的能力,从而形成审计系统思维的习惯。最后由教师或是学生之间进行互相点评,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通过教学方式的变化,在学生间形成互帮互学的气氛,调动学生学习审计课程的积极性;通过系统案例的讨论,帮助学生在操作审计软件前形成必要的审计思维。

(三)多元化师资结构

就目前高校的招聘条件及薪资水平而言,很难在短时期内招聘到既有博士學历又有丰富审计实务经验的教师。因此在既有的约束条件下,高校应该探索审计兼职教师与存量教师相配合的师资结构。一方面需要打破对师资学历的硬性要求,让一些审计实务经验丰富的从业者能够进入课堂讲授审计实务或是进行审计案例专题讲座,并给予他们较为丰厚的课酬。同时,通过审计从业者进课堂讲案例,为学生树立了职业榜样,有助于学生较早地进行职业规划,聚焦审计执业能力的提高,转变当前部分学生懒散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学校需要协助开拓审计实践基地,让存量教师能够进企业或是进事务所进行审计业务的进修,提高审计实务水平,同时学校层面应制定相应的机制,明确将教师进修实践时间纳入其工作业绩范围,以提高存量教师进修学习审计实务的积极性。

(四)增加审计软件的持续资金投入

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会计审计政策和实务也会不断进行调整,相应的审计软件必须持续更新。高校不能单凭成本与效益原则进行决策,在新软件和实验室尚未达到使用状态前仍需对旧软件进行必要的资金投入,确保已有审计软件的教学效果。在新软件及实验室投入使用后,对后续维护资金及软件升级资金给予支持,以确保新审计软件教学效果不打折扣。

(五)学校牵头拓展实践基地

由于审计工作的专业性及排他性,使得当前非财经类高校经管类学生能够进入到注册会计师事务所或企业接触审计业务的实习非常有限。因此建议由学校或是学院层面牵头,有效地利用高校间的校企合作资源,积极拓展学生审计实践基地数量。

四、小结

当前高校的审计学课程教学目标并不是培养出毕业即能开展审计实务的从业者,而是培养学生熟悉审计程序形成审计思维,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毕业生需要拥有这种不断学习的能力才能在审计实践中不断提升执业能力。因此我们认为:第一,当前非财经类高校审计学课程改革仍应该将理论教学作为重点和基础,但需要适度增加审计软件的教学学时,在软件教学中融会贯通审计理论知识。第二,教师应增加审计综合案例的讲授并改变案例教学方式,鼓励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案例并相互点评,促进学生形成审计思维,提高综合解决的能力。通过系统案例的分组讨论,不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助于提高审计软件的教学效果。第三,高校应该不断探索审计兼职教师与存量教师相结合的师资结构,让那些拥有审计实务经验的从业者能够并且愿意为学生授课并形成持续的良性互动。兼职审计教师为学生们树立了职业榜样,有助于转变学生懒散的学习态度,更有助于学生尽早地开展职业规划,有针对性地提升综合就业能力。第三,需要学校和学院层面牵头,利用广泛的校企合作关系积极开拓审计实践基地,一方面解决存量教师审计实务经验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解决学生缺乏审计实践基地的问题。最后,非财经类高校应重视审计软件和实验室建设,并保证必要的持续资金投入,以确保实验室和审计软件的后续维护和更新,保障审计软件的教学和使用效果。J

【主要参考文献】

[ 1 ] 郭傲霜.高校审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商业会计,2019,(3).

[ 2 ] 武东萍.审计教学与审计实务相结合之研究[J].商业会计,2018,(7).

[ 3 ] 靳思昌.审计学课程协同开展研究性教学与学习研究[J].财会通讯,2017,(19).

【作者简介】

喻梅,女,上海财经大学博士,浙江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会计、审计思想,出版独著《中国注册会计师制度思想与制度变迁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
完全学分制下选课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金工实习教育对工科院校创客教育影响分析
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
译林版英语教材的人文特点研究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构建和改进现代化学校美育工作体系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