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政帅
【摘要】 目的 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开腹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50例结肠癌患者, 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比组和观察组, 各25例。对比组患者采用开腹结肠癌根治术治疗, 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局部复发情况、癌细胞转移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局部复发率为8%(2/25), 癌细胞转移率为4%(1/25);对比组患者局部复发率为32%(8/25), 癌细胞转移率为28%(7/25);观察组局部复发率、癌细胞转移率低于对比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95.34±14.54)min, 术中出血量为(105.65±20.43)ml;对比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38.53±17.65)min, 术中出血量为(174.65±22.23)ml;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比组, 术中出血量少于对比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比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结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 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 治疗效果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广泛认可, 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结肠癌;腹腔镜手术;开腹结肠癌根治术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19.017
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较大变化, 这类疾病的发病率显著升高。结肠癌是一种发生在结肠部位的肿瘤疾病, 属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疾病[1]。目前, 常见的治疗方法有微创腹腔镜治疗、开腹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等, 传统开腹手术对患者的身体伤害较大, 为了减轻手术治疗给患者身体造成的伤害, 使患者得到良好的治疗, 本文主要比较结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和开腹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1月1日~2018年8月1日收治的50例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比组和观察组, 各25例。观察组患者男18例, 女7例;年龄最大72岁, 最小33岁, 平均年龄(52.35±10.23)岁。对比组患者男19例, 女6例;年龄最大73岁, 最小32岁, 平均年龄(53.23±9.45)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比组 采用开腹结肠癌根治术治疗。首先对患者进行腰椎全身麻醉, 然后进行手术, 手术过程中将患者的直肠与系膜部分完全游离开, 切断乙状结肠, 切除病变骨位, 最后用碘伏进行清洗, 确认没有残留后进行缝合。
1. 2. 2 观察组 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首先对患者进行腰椎全身麻醉, 并建立气腹, 取患者膀胱截石位进行超声刀解剖, 在肚脐上取一长度为1 cm的弧形切口, 并对其进行充气, 然后将腹腔镜插入直肠内, 观察内部情况, 找到癌变位置, 用超声刀进行切除, 最后将伤口清洗干净, 确认无残留后关闭伤口。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局部复发情况、癌细胞转移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于出院前让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完成本院自制的问卷, 根据问卷的审核结果分析其对治疗工作的满意情况, 审核结束后问卷得分<60分为不满意;得分60~80分为满意;得分>80分为非常满意[2]。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局部复发情况、癌细胞转移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局部复发率为8%(2/25), 癌细胞转移率为4%(1/25);对比组患者局部复发率为32%(8/25), 癌细胞转移率为28%(7/25);观察组局部复发率、癌细胞转移率低于对比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0、5.357, P<0.05)。
2. 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对比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95.34±14.54)min, 术中出血量为(105.65±20.43)ml;对比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38.53±17.65)min, 术中出血量为(174.65±22.23)ml;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比组, 术中出血量少于对比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43、11.427, P<0.05)。见表1。
2. 3 两组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和家属非常满意20例, 满意5例, 不满意0例, 满意度为100.00%;对比组患者和家属非常满意11例, 满意10例, 不满意4例, 满意度为84.00%;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比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48, P<0.05)。
3 讨论
一般来说, 结肠癌疾病主要发生于患者直肠与乙状结肠的交界处, 发病人群大多数为40~50岁, 且男性患者的比例要大于女性患者。另外, 结肠癌主要分为腺癌、黏液腺癌以及未分化癌三种[3]。其肿瘤的形态多以息肉状、溃疡形式存在, 且癌细胞可沿肠壁环行并不断发展、扩大, 甚至会沿着肠管纵径向患者肠壁深层浸润, 从而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患有慢性结肠炎、结肠息肉以及过度肥胖的患者容易引发结肠癌[4]。
目前, 常见的治疗方法有微创腹腔镜手术、开腹结肠癌根治术等, 其中开腹结肠癌根治术治疗是一种传统的开腹治疗手术, 在治疗结肠癌患者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于该手术所需要的时间比较长, 对患者的身体伤害较大, 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大出血等症状, 使患者后期恢复较慢, 且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因此, 为了能够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 本文选取部分结肠癌患者并开展腹腔镜疗法。腹腔镜技术最早于1991年应用于结肠外科, 但仅用于治疗良性结肠疾病, 包括息肉、克罗恩病等, 其在肿瘤疾病的治疗中的作用效果仍存在较大争议[5]。本次将腹腔镜手术治疗结肠癌的治疗效果与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局部复发率为8%(2/25), 癌细胞转移率为4%(1/25);对比组患者局部复发率为32%(8/25), 癌细胞转移率为28%(7/25);观察组局部复发率、癌细胞转移率低于对比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95.34±14.54)min, 术中出血量为(105.65±20.43)ml;对比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38.53±17.65)min, 术中出血量为(174.65±22.23)ml;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比组, 术中出血量少于对比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证明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能够有效减少各种医疗器械对患者的损伤, 同时有效帮助患者的消化系统等功能恢复, 另外, 采用腹腔镜能够有效观察到患者的肿瘤位置, 对其进行有效的根治治疗, 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创伤发生[6-8]。
综上所述, 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应用于结肠癌的治疗中能够降低对患者身体的伤害, 促进患者的身体恢复, 治疗效果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广泛认可, 应用价值明显优于传统开腹手术, 因此对结肠癌患者应当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 叶劲松, 梁昭, 李闯, 李伟. 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和开腹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结肠癌的效果对比观察. 辽宁医学杂志, 2018, 32(3):30-32.
[2] 徐洪, 陶元生. 腹腔镜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对比观察及安全性评价. 中国医药指南, 2018, 16(14):175.
[3] 金岩柏, 樊红. 腹腔鏡结肠癌根治术与开腹结肠癌根治术的近、远期疗效比较.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18, 12(1):65-67.
[4] 蒋磊, 孙宏治, 王巍, 等. 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中国全科医学, 2012, 15(8):871-873.
[5] 向春华. 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分析. 中国医药导刊, 2014(5):800-801.
[6] 何毅, 张鸿, 何东生. 腹腔镜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科技通报, 2017(3):81-84.
[7] 李焕朗. 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中国实用医药, 2015, 10(24):76-77.
[8] 丁海涛, 韩智君, 曹杰, 等. 腹腔镜与传统开腹乙状结肠癌根治术临床疗效对比及安全性分析.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 25(35):3923-3926.
[收稿日期:2018-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