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互联网+教育”为教育改革增添了無限生机,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学科素养的培育,逐渐成为教师的中心工作。这就意味着教师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入更新、更有效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也是教师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技术,是对教师教学的有益补充。
关键词:信息技术;应用;语文阅读教学
一、信息技术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有益补充,激活了学生的感官
夸美纽斯说过:一切知识都来源于感官体验。也就是说,当学生对于某一知识点有一个切实的感官体验,那就意味着他离这个知识点更进一步。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这一形势下,信息技术中的电子白板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给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电子白板技术的应用,可以将文字、声音、图片、影像等要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教师可以用富有张力、多姿多彩的画面,带给学生不一样的视觉体验;同时也可以利用悦耳的音频资料,刺激学生的听觉感官。
比如教学《下雪啦》时,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伴随着北风呼啸的声音,一些美丽的雪花像精灵一样从天空中纷纷飘落,在风中翩翩起舞。学生情不自禁地挥起了手,舞动了腰。大声地叫着“下雪啦!下雪啦!”。学生被优美的画面和逼真的音乐感染了,仿佛自己来到了雪地中和雪花共舞,和课文中那些快乐的小动物一样,纷纷进入了特定的意境之中。这对于南方孩子来说,生活中极少的有关下雪的体验从这里得到了深化,自然对文本中那种“欢乐”的理解更为深刻。
二、运用信息技术,打破时间、地域的限制,加强对学生感悟能力的“帮扶”
信息技术将声图文密切结合来加强学生阅读理解感悟能力。语文阅读选材特点关注人们的思想生活,反映对社会的人文关怀,需要有很好的理解领悟能力来探索写作的意境和思想情怀。老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以“学”为中心,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模拟作者写作的特定情景和写作的时代背景。
比如学习曹禺的《雷雨》,要正确地理解感悟这部作品的含义,就要了解曹禺先生写作的1925年前后复杂的社会背景和社会现象。语文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搜集曹禺先生的个性特点和写作背景,做成多媒体教案,配上背景音乐,运用多媒体予以讲述。在对人物关系进行剖析的过程中,教师可运用信息技术动图模拟给学生看,更直观地让学生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关系。
三、信息技术丰富了课堂,实现了能力迁移,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语文阅读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化品位和人文素养,同时也是逐步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重要途径,信息技术能够很好地增强学生人文素养。一方面,信息技术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作品本身是作者人文情怀的体现,很大程度上也反映着社会现实。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增强学生这种人文情怀的深度和广度。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阅读不仅仅是语文教学中的内容,也是为学生以后走向社会培养自身综合素质,提高自身品位的一个重要途径。信息技术是一种新的学习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对于学生来说,作文这一部分学习往往令他们十分头疼。一方面,受其年龄的限制,他们缺乏生活经验的积累,在写作的过程中往往面临着无从下笔的问题。另一方面,许多教师不重视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使得他们写出的文章千篇一律,缺乏创新。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展示一些优秀的、有教学意义的文章,或者是利用音响功能,给学生创造朗读文章的契机,使其可以在听、读、写的有机融合中,实现自身写作能力的提升。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整合工作。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的整合是现代教育的趋势和需要。在整合中我们只有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信息技术操作,才能使信息技术为我们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孟庆玉,吕志恒.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析[J].信息化建设,2016(4).
[2]刘娜吉.让情感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灵魂[J].吉林教育,2011(18):81.
作者简介:田茂林(1965—),男,甘肃陇西人,一级教师,专科,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