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学校通识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2019-07-08 03:26王文利
学周刊 2019年20期
关键词:通识教育职业素养人文精神

摘 要:通识教育以“人”为逻辑起点,是一种培养人、塑造人、转化人、发展人、完善人的教育理念和实践,体现着强烈的人文精神,具有广泛而深厚的人文关怀内涵。文章以提升职业素养为出发点,阐述了培养中职生通识能力的方法与途径,从关注人生幸福和终身发展的高度,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实现了对人的精神世界的终极关怀。

关键词:通识教育;职业素养;人文精神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20-0023-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0.016

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奇先生认为,社会需要的人才,通才为大,专家次之,品格和做人是最重要的。石家庄市职教中心推行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提升职业素养为出发点,培养学生沟通与表达、礼仪与形象、创新与创业、美与生活等方面的通识能力。让学生充分领略人类文明的思想精髓,启迪心智,健全人格,成为学识宽广、品行端正、发展后劲十足的高素质人才。

下面我从几个方面谈谈我们在通识能力培养中的做法。

一、学会沟通与表达

沟通与表达是通往成功之路的必要途径。沟通与表达是学生走向职场,走上社会,与人交往形成良好的第一印象,保持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以,我们在相关课程中增加面试技巧、沟通艺术、模拟面试等内容,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让学生学会在人前有效表达自我,达到交流思想,交换意见,明确观点的目的。学校注重演讲训练,每周有国旗下演讲,大型主题活动有主题演讲,语文课上有课前2分钟演讲,为每一名学生提供演讲机会。日常文化活动中为学生提供书面表达的机会,注重提升学生语言沟通表达的综合素养,让学生在离开学校之前就具备表现自我,融入团队,开展工作的素质。

二、学习社交礼仪,做谦谦君子

礼仪是指人们在互相交往的过程中,对他人态度的外在表现的行为规范的总和。礼貌、礼节、仪表、仪容、仪态、仪式等,都属于礼仪的范畴。在人与人交往日益频繁的现代社会,作为即将走入社会,走向职场的学生,必须了解、熟悉和正确运用礼仪。接待客户时的奉茶礼仪,吃饭时座位安排的次序,站姿坐姿、手势礼仪、表情礼仪,以及不同场合的着装礼仪等都需要学习。

我们从细节做起,教给学生电话礼节、介绍礼节、奉茶礼节等。把迈向成功好习惯和工作态度十二点编写成顺口溜教给学生。如:“嘴巴甜一点,做事多一点,脑筋活一点;理由少一点,行动快一点,胆量大一点;效率高一点,说话轻一点,微笑多一点;脾气少一点,办法多一点,处世好一点。”

系统学习礼仪知识,有利于学生职场的成功。例如,一个毕业生参加企业的用餐,在安排用餐座位时,因为懂得座次安排礼仪,把来宾、主客、企业领导等的座位安排得非常恰当,获得企业领导赏识,直接被调到办公室工作了。也就是说,我们通识教育中的礼仪教育提前了一点点,学生毕业后距离职场成功就近了一点点。因为在一定的场合,个人的行为代表组织行为,个人形象代表组织形象。具备这一职业素养,将会提升用人单位整体形象。

三、开展美与生活的教育,滋养学生精神世界,提升感知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职业学校的学生处在人生发展最迅速的阶段,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渴望丰富多彩的生活,也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培养他们高雅的生活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学校通过开设舞蹈、绘画、音乐第二课堂,让学生增长见识,提升品位。

我们尝试开设体育舞蹈选修课,因为体育舞蹈是流行而且具有活力的艺术形式,能激活学生自身的运动快乐因子,不仅能提升整体形象,培养优雅气质,还能提高身体素质,激发学生的生活热情。秉承师生共同成长的理念,学校让有爱好兴趣的教师积极参加拉丁舞社团活动,学习伦巴、恰恰、斗牛、牛仔、桑巴等舞蹈;学习舞蹈礼节——请舞、领舞、共舞、谢舞等。只有教师见多识广,爱好高雅,社交得当,才能帮助学生拓展视野,潜移默化地增强他们在生活和社会交往中的软实力,扩大交流范围,为学生人生道路和职业生涯开拓更为广阔的空间。

四、开设茶艺讲座,体验高品质生活

通过学习茶艺让学生了解更多的通用的社会文化活动,提前学习文化内涵丰富的生活技能,丰富人生阅历,不断完善自我。了解中国十大名茶的产地特点,了解茶具的种类,以及常用茶具的特点和使用方法。学习品茶的方法:学会观茶色、辨茶形、闻茶香、品茶味;掌握泡茶、敬茶、品茶的要领等。为学生步入社会,适应社会生活,顺畅交往提供了全面而系统的指导。

此外,我们还开设了绘画艺术选修课,以及声乐、书法等课程,虽然学生不可能很快成为各个领域的专家,但是他们通过通识能力的培养,能够成为精神世界丰盈,情操高雅的人。

面对新时代新机遇的到来,面对社会发展技能转型,通识教育从关注人生幸福的高度,终身发展的高度,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实现了对人的精神世界的终极关怀。在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培养中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

参考文献:

[1]李曼丽.通识教育——一种大学教育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刘金源.我国大学通識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通识学刊(理念与实务),2011(1).

[3]宋斌.高校书法通识课教学模式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3(12).

[责任编辑 李爱莉]

作者简介:王文利(1968.10— ),女,汉族,河北邢台人,中学高级,研究方向:中职专业建设研究,中职生素质提升。

课题项目:本文系河北省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德国职教理念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本土化研究》(项目批准号:JZY17373)成果。

猜你喜欢
通识教育职业素养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寻找历史的缝隙——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述评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