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定触发点,串起一根红线
——记叙文“形散神聚”写作技法摭谈

2019-07-08 01:25王鹭华程必荣
中学语文 2019年17期
关键词:弹痕联系点书签

王鹭华 程必荣

在考场紧张的气氛中,不少考生一看到作文题目,首先会有一种“无话可说”的感觉,这并不是记忆仓库中没有材料,而是不能善于运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积累“思接千里,浮想联翩”,不能由题目或材料联想到与之相关的人、事、物及其所含的道理。其实,世上万事万物都有许许多多的联系点,关键是要张开联想的翅膀,找到恰当的联系点,打开记忆的闸门,让丰富甚至独特的题材呈现在自己眼前,让自己的描写或记叙情景交融、含义深远。

由此观之,高考作文的成败很大程度上与考生的联想能力有关。

要想运用联想写好记叙文,就必须了解联想的特点,把握联想的方法。

联想是作者依据写作主旨,由甲事物想到与其相关的乙事物而构成的生动形象、较为完整的思维过程。它首先需要具有一个引起展开联想的依据,这个依据可以是具体的事物,或者也可以是某段文字,某段音乐,或是某一偶然的场景。它是联想这个思维活动的“一端”。由此而想到的相关事物,或是其他的东西,就是思维活动的“另一端”,在这两端之间,还有有一个“联系点”或是纽带。

运用联想要合理、自然,关键在于准确而巧妙的捕捉联系点。即指两事物之间具有相近、相似、相关、相对、相反,或者是相通的关系。找到了合适、恰当的联系点。联想的依据和联想物才能被和谐地联结起来,结为一体,运用到文章中,才能自然、生动。反之则会勉强的凑合,适得其反,损害文章的表现力。

联想的方法很多,这里,主要介绍三种方法:

1.相似联想:由相同、相似的事物所形成的联想称为相似联想。两种事物间的“形似”或是“神似”,是这类联想的特点。“形似”即形状相似。简单的“形似”联想可以体现在比喻修辞的运用上,如由“点点银光(紫藤萝花的光彩)”想到“迸溅的水花”(《紫藤萝瀑布》),由“单瓣的(石榴)花”想到“盛酒的金罍”(《石榴》),它可以使所描写的对象更加的生动、形象。

我们有的课文中所运用的“象征”,则是一种“神似”联想。由海燕想到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的品格(《海燕》),由白杨想到根据地的军民以及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白杨礼赞》),它能够把要表现的人和人的品质、精神表现得形象可感,把抽象的概念表现得更加具体、深刻,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2.相反联想:任何事物总是有它的对立面的,而且截然相反的事物会给人留下强烈鲜明的印象,这时就可以依据事物的特征,联想与之相反的另一事物,这便是相反联想。由成功想到失败,由光明想到黑暗,由“平凡”的白杨想到“贵族化”的楠木,由蜷缩在避风港里的企鹅想到暴风雨中奋力拼搏的海燕,都属于这种联想。只要比较两个事物的差异中,并不需要太多的表述,事物的不同本质便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种联想也就是我们在写作中常用的对比的写作手法。高尔基的《海燕》中,通过海燕的勇敢同海鸥、海鸭、企鹅的联想(对比),把革命者的勇敢和假革命者、不革命者的怯懦、畏惧表现得淋漓尽致。

3.相关联想:人们一提到蓝天,就往往想到白云;一提到秋天,就往往想到累累的果实;一看到枣核,就往往想到祖国(《枣核》);还有一看到同学赠给的文具盒,就往往想到那位同学。人们为什么会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呢?因为它们要么在时空上往往相伴出现,要么之间有其他的联系,于是我们就不由自主把它们联系在一起了,这就是相关联想。同学们作文中由一事物引出往事的回忆,就是相关联想的一种表现。

考场写记叙文,要围绕一个中心,把记忆、印象、见闻、感受等连接起来,进而形成一个整体,这就需要进行联想。没有联想这一思维活动,所占有的材料就是一盘散沙,就很难形成一篇完美的文章。也就是说,我们的思路能否打开,能否像古人所说的进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的神思状态,主要取决于我们能不能找到一些记忆提取的方法、角度和线索(人脑也如同电脑),那么,借助作文题目、话题或作文题中的材料,就给了我们一个提取记忆信息的关键词,以此为触发点进行联想,然后再将联想到的素材围绕一根红线巧妙进行布局,从而使文章结构严谨,收到“形散神聚”的效果。

技法一“平行式”联想构思——选用一根红线,拎起联想素材的颗颗珍珠

所谓“平行式”联想构思,就是选定联想的触发点,用一根红线,将在一个层面上多角度平行发散到的素材串联在一起。比如,选定的“触发点”,运用的是“相似式”等联想发散,那么,联想发散到的素材,可以是多角度、多侧面,但必须都有“相似、相关或相反”这一特性,这就是在一个层面上多角度平行发散构思。

“平行式”联想构思的一般步骤是:

1.开篇——选定联想的触发点

从作文题材料中选定某一信息作为“触发点”,再从“相似式”联想或“相关式”联想,抑或“相反式”联想等中选定一种,进行发散,盘活素材,打开思路。

2.主体部分——选定一根红线拎起联想到的素材

从“相似式”联想或“相关式”联想,抑或“相反式”联想等中选定一种,以“此”与“彼”的“联系点”作为线索,串起“由古至今、由表及里、由物及人……多角度平行发散”而联想到的素材,即用“联系点”的纽带作为一根红线,拎起联想素材的颗颗璀璨珍珠。

3.结尾——回扣联想的触发点

结尾,即联想的收束,指收束思路,回扣触发点进行总结,或进行主题延伸推想等。

如,2016年高考北京卷作文题:

书签,与书相伴,形式多样。设想你有这样一枚神奇的书签:它能与你交流,还能助你实现读书的愿望……你与它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请以“神奇的书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表现爱读书、读好书的主题;有细节,有描写。

请看优秀记叙文:

神奇的书签

北京一考生

正是人间四月天,我和孔夫子在杏林中散步。点点杏花可真够亮眼,这簇赶着潮儿吐蕊,空气中的香气沁人心脾;那枝摆出公主范儿,红嘟嘟的小嘴久久不舍咧开。

“夫子,这满树繁花,您觉得哪株开得最美呢?”“都美。每一朵都开得富有个性,每一朵都开出了自己的韵味。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笃定了绽放的目标,又与身边花朵构成迎春图,从未花云亦云,盲目追寻……”

“古人的智慧怎样?”夫子一边回答我一边往前走,我上衣口袋里的书签借机悄声问我。

“这还用问?孔夫子可是咱中国一等一的好老师呢!我顶礼膜拜!”

“好了,世界那么大,咱按照计划去老人圣地亚哥的英雄之海看看?”

这几天我非常兴奋,因为老爸从M 星球带给我一个神奇的书签。把它插在书页间,只需稍等几分钟,我和书签便可以尽情游走于书中的某个场景。

这不,转眼我已经化身成一个古巴渔夫了。

在清新的海风中,在一艘破旧的船上,一位老人正檫着舵柄。他不时看看辽阔的海面,眼睛像海水一样深邃蔚蓝,一条身长五米多的大马林鱼伏在船板上。

我带着书签划船过去,近距离地感受老人身上如海风初起般强劲的力量。“老先生,您好!我是镇上新来的渔夫,今儿个来海上探探路。您捕到的鱼可真是漂亮!”

“哦,你好!我没想到除了马若琳那孩子,还会有人跟我这个老头子打招呼!不过我这条鱼倒是真不错,我折腾了两天两夜才捕到的!虽然很艰难,”老人顿了顿,“但好汉不怕难。”

我激动不已,附和道:“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老人定定地望着我,那眼神,比看到鲨鱼还吃惊。

“快走!”书签却把我召唤了回来!

“我彻彻底底地被这位硬汉打动了!不过我不能看着你这么剧透下去。”估计书签害怕我责怪它,赶在我开口前慷慨陈词,“但是不论结果如何,老人的勇气已渗透在海风,老人永不言败的精神已镌刻在海岸上,老人的男儿本色已珍藏在你我的心房里!”

“好了,好了,别抒情了。下一站——看看咱们中国的倔老头——苏武,苏武牧羊!”“对,对,还有鲁迅、秋瑾、马云……”

作者娴熟地运用“平行式”联想构思,以“神奇的书签”作为触发点,用“书籍的价值和阅读的意义——从中汲取前人的智慧,感受不同人物的精神力量和人格魅力”作为线索,通过“相关联想”把书中的两个主要画面、场景串联起来:先以“中国古代孔子——杏坛——杏林”为叙述的视角进行描写,尤其对杏花的描写细致入微——“点点杏花可真够亮眼,这簇赶着潮儿吐蕊,空气中的香气沁人心脾;那枝摆出公主范儿,红嘟嘟的小嘴久久不舍咧开”,美丽的画面场景聚焦在孔夫子“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充满哲学意味的对话上,让读者感受到古代夫子高屋建瓴的人生智慧。而后将这一画面转换联想到国外古巴老渔夫桑提亚哥在海上捕鱼的场景上——“清新的海风”“破旧的船”“五米多的大马林鱼”,衬托出老人“海风初起般强劲的力量”,让读者感受到老人永不言败的硬汉精神。这两幅场景、画面正是从不同的角度、侧面聚焦在文章所要表达的深刻主旨“书籍的价值和阅读的意义——从中汲取前人的智慧,感受不同人物的精神力量和人格魅力”上。最后收束思路,回扣触发点并进行拓展升华——下一站——看看咱们中国的倔老头——苏武,苏武牧羊!”“对,对,还有鲁迅、秋瑾、马云……”

全篇借助“平行式”联想构思,以“相关点”作为线索串起颗颗素材珍珠,使得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内容充实具体,是一篇很有特点的考场优秀记叙文。

技法二“立体式”联想构思——串起一根红线,使联想素材“形”散“神”聚

所谓“立体式”联想构思,就是以联想的起点为中心,综合运用“相似式、相关式、相反式”等联想方法,然后把联想的“中心”与“相似式”等联想的“联系点”串联成一根红线,将在不同层面上立体发散到的素材串联在一起。这就是在不同层面上多角度立体发散构思。也就是说,从联想的起点(中心)发散,可以用“相似、相关、相反”等联想,但它们的“联系点”必须与联想的起点(中心)保持一致。

“立体式”联想构思的一般步骤是:

1.开篇——以联想的起点为“中心”

以作文题材料中某一信息的起点作为“中心”,综合运用“相似式”联想或“相关式”联想,抑或“相反式”联想等,进行发散,盘活素材,打开思路;

2.主体部分——串起一根红线串起联想到的素材

将联想的“中心”与“相似、相关、相反”等“联系点”的纽带串起一根红线,串起“由古至今、由表及里、由物及人……多层面立体发散”而联想到的素材,使之形散神聚;

3.结尾——回扣联想的起点(中心)

结尾,即联想的收束,指收束思路,回扣起点(中心)进行总结归纳。

如,2018年高考全国II卷作文题:

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机的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上的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分,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 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请看优秀记叙文:

那些重要却不紧急的事儿

甘肃一考生

我曾经去过一个边远的山村实践,那里的人们日子过得很苦,连温饱都是问题。我们为此给每一户送去了猪苗,希望他们能通过养猪挣些钱,可没过几天,他们就纷纷把猪苗宰了,吃了顿好的。

当时我们对此既惊讶又有些鄙夷,觉得村里的人们目光短浅,只看到眼前的一点蝇头小利却断了发财致富的路。只为了解解当下的馋,却忽视了猪苗未来更大的作用。我们觉得,我们决不会像他们那样傻。

可事实上,这样的错误,我们经常犯。

上学的时候,我们为了应对考试背了许许多多的诗词,可却从不曾真正细细品味字里行间的韵味;我们为了提高成绩而迷信于各种速成班、经验分享会,却又不肯真正踏踏实实地努力。工作的时候,我们忙于不断堆积着的琐事,却抽不出时间做一些真正能提升自己的事情;我们周旋于一场场应酬,却忘记了和一个人交往最基本的真诚。

我们总是最先看到那些明显的东西:一顿美餐、一次分数,一个弹痕;我们总是最先处理那些紧急的事情:一场考试、一次任务,一个应酬。可却总是忽略掉那些真正重要又并不明显的事,譬如读一本书,譬如学一门乐器,譬如脚踏实地而不投机取巧。

可是,真正能让生命更加绚烂、更有意义的,却恰恰是这些重要而不紧急的事。

当我回忆起我的童年,我会感激每个午后读《儿童文学》的日子,让我爱上了读书、爱上了写字;我会感激我闲时画的画儿,让我至今仍然能有兴之所向。可是那些在当时看来更要紧的事,比如伙伴间闹的别扭,比如老师给予的表扬,它们却早已渐渐被我淡忘了。

当我回忆起我的中学,我会感激一直以来的努力,让我能养成良好的习惯,让我拥有更强的毅力;我会感激我记过的日记,让我在一次次迷惘中变得坚定,也变得稳重。可是那些在当时看来更紧要的事,比如某次测试的成绩,比如某天繁重的作业,在今天看来却早已无关紧要了。

我想,再过很久以后,当我回忆起我的大学,回忆起我的工作生涯时,我真正感激的,真正令我受益匪浅的,或许也都是在当时看来并没有那么明显,也并没有那么紧急的事。

林清玄说:“生命中有许多非常重要,却一点也不紧急的事”。忽略了这些事,你会失去很多;抓住这些事,你的生命才会足够精彩。

这篇优秀作文,考生从作文题中“幸存飞机上的弹痕”作为触发点展开联想,想起送猪苗的事,想起上学的时候事,回忆童年、中学时候的事,……联想的材料丰富多彩,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却收到“形散神聚”的效果。作者通过“相似联想、相反联想”记叙生活的经历和见闻,揭示了一个浅显的道理——我们总是最先看到那些明显的东西:一顿美餐、一次分数,一个弹痕;我们总是最先处理那些紧急的事情:一场考试、一次任务,一个应酬,可却总是忽略掉那些真正重要又并不明显的事,譬如读一本书,譬如学一门乐器,譬如脚踏实地而不投机取巧。这样就扣紧了作文题材料的内容——“受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从而鲜明地彰显了文章的主旨“忽略了这些事,你会失去很多;抓住这些事,你的生命才会足够精彩。”

全文将众多素材意蕴融为一体,即以“忽略了这些事,你会失去很多;抓住这些事,你的生命才会足够精彩”为线索,通过“相关联想”“相方联想”立体式的串联起不同层面的素材,既丰富又贴切,更让文章逻辑严密,结构严谨,收到了“形散神聚”效果。

猜你喜欢
弹痕联系点书签
透明书签
临江仙·游卢沟桥感吟
十一月书签
十一月书签
基层立法联系点发挥大作用
观台儿庄大战遗址弹痕墙
师生同台
贰月书签
立法联系点:群众爹与立法新途径
浣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