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2019-07-08 01:18
科学中国人 2019年9期
关键词:糖苷酶耐药课题组

脑卒中关键机制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内科徐运教授团队在缺血性脑卒中后炎症与脑损伤关系研究中取得进展,研究论文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研究团队发现了一种内源性FASL信号,是调控双阴性细胞转“坏”的关键。进一步研究发现,双阴性T细胞发挥“坏”的功能,依赖其分泌的TNF-α诱导促炎型的小胶质细胞形成,并进一步揭示了PTPN2是抑制FASL信号诱导TNF-α产生的内源性负向调控分子,提出了缺血性脑损伤的新发病机制。基于此,徐运教授团队应用FASL阻断性单抗治疗卒中小鼠,显著促进了“保护型/抑炎型”小胶质细胞的形成,改善了缺血性脑损伤,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干预策略。

青光眼研究进展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何明光教授团队和英国伦敦大学Paul Foster教授合作,开展激光虹膜周切术预防房角关闭——一项单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该成果发表于《柳叶刀》。该研究是为期6年的单中心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通过对广州市荔湾区50~70岁人群进行社区筛查,最终从11991名筛查对象中入选了889名临床试验受试者。所有受试者均达到预定的双眼可疑原发性房角关闭入选标准。对受试者双眼进行随机分组,其中一眼分配至激光虹膜周边切开,作为干预组,对侧眼不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研究结果提示,不应广泛使用预防性激光治疗。这个临床实践的改变,可能会减少没有必要的手术治疗,降低卫生资源的投入。

化疗联合细胞免疫治疗可改善晚期胃癌预后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任军教授团队证实细胞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模式可显著提升晚期胃癌临床疗效,延长总体生存期,并揭示了循环肿瘤DNA(ctDNA)、T细胞受体(TCR)与预后显著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Clinical Cancer Research。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往往在患者确诊时就已处于晚期,丧失了手术机会,通常采用口服S-1联合顺铂进行化疗,但是化疗效果不理想,毒副反应强。因此探索新型治疗模式,延长晚期胃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是须需解决的难题。而肿瘤的免疫治疗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热点,也是未来肿瘤临床治疗方向。

耐药细菌感染治疗研究进展

复旦大学药学院王建新教授课题组和庞志清副教授课题组合作开发了一种新型的仿生红细胞膜融合脂质体,并进行了细菌毒素清除和耐药细菌感染治疗相关研究。研究论文发表于ACS NANO。细菌感染仍然是世界范围内的一类高发病率和高致死率的疾病,而耐药细菌尤其是“超级细菌”的出现给细菌感染治疗带来了更大挑战。成孔毒素是细菌感染的主要毒力因子,在细菌感染过程中协助病原菌的生长、侵袭和定殖。针对成孔毒素的抗毒力因子治疗策略可通过非直接杀灭病原菌避免细菌产生耐药,是耐药细菌感染治疗的重要方向。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采用纳米药物抗毒力因子治疗耐药细菌感染的研究受到持续关注。

食用野生红树莓可降低小鼠餐后血糖

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陈卫教授课题组系统阐明了浆果花色苷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构效机制,并从野生红树莓和草莓中分离鉴定出一种新型的天然来源的花色苷,即天竺葵素-3-O-芸香糖苷。通过实验证明Pg3R具有显著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能有效降低小鼠餐后血糖。研究论文发表于Chemical Communications。α-葡萄糖苷酶是控制餐后血糖的主要靶酶之一。但是,使用目前市售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米格列醇和伏格列波糖)通常会引起胃肠道的不良反应。因此,从果蔬和食源性植物中筛选生物活性好且无毒副作用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对控制餐后血糖具有重要意义。

代表性花色苷与α-葡萄糖苷酶的结合构象(图片源于浙江大学求是新闻网)

幽门螺杆菌有了优化根除疗法

陆军军医大学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消化内科副主任兰春慧团队研究了优化二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组方,首次证明与铋剂四联疗法相当。相关成果发表于《美国胃肠病杂志》。传统治疗幽门螺杆菌采用铋剂四联疗法,但由于四联疗法使用药物种类多、服用方法较复杂、副反应也较多。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根除率没有显著差异,优化二联疗法在幽门螺杆菌初治患者中的疗效等同于铋剂四联疗法,且副反应更小,成本更低。该临床研究也证实优化的二联疗法不受人体CYP2C19基因多态性和抗生素耐药的影响,因此,可推荐优化二联方案用于一线经验性治疗。

免疫调控肝血窦内皮细胞抑制肿瘤肝转移新策略

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张智红教授课题组开展蜂毒纳米颗粒免疫调控肝血窦内皮细胞抑制肿瘤肝转移的研究,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研究发现,含有RKR多肽序列的蜂毒肽纳米颗粒(α-melittin-NP)可高效靶向LSEC并诱导其免疫激活。α-melittin-NP打破了LSEC介导的免疫耐受状态,招募NK和T细胞的肝脏浸润,进而促进NK细胞的分化成熟和T细胞激活,致使肝脏由免疫耐受状态转变为免疫激活状态,有效阻止多种肿瘤(黑色素瘤、乳腺癌、结肠癌)的实验性肝转移和乳腺癌自发性肝转移的发生。解决了LSEC高效靶向标记及特异性调控的难题,提出以LSEC为靶标调控肝脏免疫微环境的新方法。

用于治疗严重型哮喘的新型高效糖皮质激素配体的研究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徐华强课题组联合哈尔滨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中心何元政课题组、美国克里夫兰临床中心布克珉(Booki Min)课题组和美国VanAndel研究所Karsten Melcher开展一种针对激素耐受型严重哮喘的新型高效糖皮质激素的研发。研究论文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全球约有8%~10%的患者。这项研究发现新型高效糖皮质激素配体在动物哮喘模型上10倍优于当前世界上临床上最有效的哮喘药物,并且首次在激素耐受型恶性哮喘的动物模型上实现了对激素抗性的扭转,为治疗致死率很高的恶性哮喘开拓了新思路。

猜你喜欢
糖苷酶耐药课题组
茶条槭叶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及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
高产糖苷酶非酿酒酵母菌株筛选、鉴定及其发酵过程中酶活性变化
基层工商联职能发挥的制约因素及破解路径
如何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
β—葡萄糖苷酶及其应用
抗生素耐药后还能再用吗
沙门氏菌耐药谱分析
浅谈β-葡萄糖苷酶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四川省非重点贫困县脱贫攻坚的实践与思考
——以夹江县“插花式”精准扶贫为例
以“绿色+文化”推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以乐山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