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该文以中国特色的新时代为背景,分析中职机电专业工匠精神培养的内涵与必要性,发现目前中职机电专业在工匠精神培养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从师资力量建设、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课程建设和校园文化等方面来提升对机电专业学生的工匠精神培养。
关键词:新时代 工匠精神 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4(b)-0098-02
经过多年的奋斗努力,我国社会发展迈入一个新的阶段,全面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由追求速度的增长逐渐转变为注重质量的提升,经济结构步入战略性调整阶段,创新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面对这些新的发展形势,我们需要重新思考现阶段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扬帆起航,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增强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实现这一伟大梦想,归根结底还是人才的竞争,而工匠精神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至关重要,必须始终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工匠精神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其本质是敬业与精业,随着时代的变化,工匠精神的内涵也在不断完善和创新,工匠不仅要拥有高超的技艺水平,注重产品品质和创新研究,精益求精;同时也要具备爱岗敬业、尽职尽责的职业道德和忘我的工作境界。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我国想要从制造业大国转变为制造业强国,中国制造深入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深化教育改革也势在必行,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教育培养的是各岗位一线服务人才,而机电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为了向机电行业源源不断地输入高素质人才,促进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必须要加强机电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1 新时代背景下工匠精神的内涵与必要性分析
1.1 技工教育精神与和工匠精神的内在一致性
技工教育是专门培养企业一线技术工作人员的主阵地,在注重基础理论教育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技工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使学生能满足市场需要,毕业能胜任企业的一线技术岗位工作。技工教育精神和工匠精神具有内在一致性,都强调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奉献自己的创新精神。中职机电行业的技工教育需要工匠精神的指引。
1.2 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对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
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同时面临的大而不强、大而不精等问题也制约着我国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长期以来以高成本、低附加值占据制造业的中低端市场,我国亟需一大批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技术人才储备为实现制造业强国而努力。机电行业是我国制造业的基础性行业,关系着我国的产业转型升级。工匠精神必须始终贯穿机电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理论课和实践课中融入工匠精神,提高人才的培养规格,为我国的产业转型升级奠定坚实的基础。
2 中职机电专业工匠精神培养的现状及问题
工匠精神是这几年的热词,全国各大职业院校,都在实施工匠精神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不少问题,中职机电专业工匠精神培养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2.1 学校对工匠精神重视不够
工匠精神不是停留在喊口号的层面,必须落到实处。不能一味地只重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同样重要,中职学校机电专业目前从财政投入、师资配备等方面都不够重视,没有营造良好的工匠精神校园环境,对工匠精神教育重视不够。
2.2 工匠精神与专业课程融入不够
机电专业学生不仅要学习基础理论知识,还要能熟练地掌握实践操作技能,工匠精神培养只有与理论和实践课程有效融合,才能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工匠精神。大部分中职院校机电专业工匠精神课程,都是穿插在思想政治课或者就业指导课中,学校缺乏工匠精神的文化氛围,教师也没有针对性的课程安排。
2.3 双师型教师的缺乏,工匠精神的教师较少
教师是教育的传递者,教师的素质直接决定着人才的培养质量,中职机电专业的工匠精神教育效果甚微,与教师自身缺乏工匠精神,不能给学生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有很大的关系。工匠精神不是一蹴而就的,其是一个长期发展、缓慢渗透的过程,而目前双师型教师缺乏,对学生的工匠精神发展不能进行正確的引导,过分注重学生的应试教育,忽视素质教育的提高。机电行业也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操守,工作中追求卓越的品质,不断创新,促进我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2.4 产教融合程度低,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
中职机电专业是实践性强的专业,培养高质量的机电专业人才离不开企业的主体作用,目前,机电专业产教融合程度不高,企业与学校合作培养人才,成本高、回报率低、承担的风险大、积极性不高,导致学生在企业实习环节,都是安排技术性含量不高的简单重复工作,学生既不能参与生产的全过程,也没有优秀的企业技术专家来进行实习指导,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能深刻体会工匠精神。
3 中职机电专业工匠精神培养的策略研究
3.1 增强师资力量建设,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
中职院校,师资力量一直比较薄弱。主要表现在:第一,中职师生配比低;第二,师资结构不合理,老中青年结构失衡;第三,教师水平有限,高学历教师数量少;第四,学校对教师培训不够,双师型教师数量少。中职机电专业工匠精神的培养,离不开优秀的师资力量做保障,而双师型教师在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和基础理论学习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同时也是工匠精神培养的基本前提。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首先要加强在校教师的培训,机电专业应与市场变化随时保持联系,教师也应与时俱进,要深入市场,了解最新行业动态和最新的理论成果,同时也要融入企业,熟悉相关工作岗位技术要点,不断创新自身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双重能力,让学生从老师身上对工匠精神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次,中职机电专业要积极与校外企业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扩充教师队伍,充分发挥其在课程体系、实践指导方面的作用。
3.2 深化产教融合,建立长久稳定的校企合作机制
中职机电专业在工匠精神的培养方面,学校和企业都是非常重要的主体。经实践证明,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是人才培养的有效形式,只有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在模拟或实训工作内容过程中,让机电专业的学生感受精益求精、突破创新的岗位要求,才能让工匠精神深入人心,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深化产教融合,建立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方式,不仅有利于中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也有利于企业储备优秀的人才资源,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实现双赢。
3.3 完善课程体系,重视德育教育
中职机电专业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同时也不能忽视德育教育。德育教育是基础教育,是其他一切教育的根本,随着科技的进步,机电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机电专业必须完善课程体系,把工匠精神融入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道德教育,为工匠精神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在德育教育中,让学生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提升道德水平;在实践课程中,学生在工作中感受追求卓越、严谨认真,专注品质的工匠精神,提升职业素养。学生“匠人”的培养需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胜任一线技术工作岗位;学生“匠心”的培养需要能独立思考动手解决实际问题,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工作场景,成为满足机电一体化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学生“匠魂”的培养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
3.4 打造具有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
工匠精神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精神文化,中职机电专业工匠精神的培养,必须把工匠精神内化为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渗透进学生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第一,学校应该高度重视,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开展各种与工匠精神有关的实践活动或者文化活动。第二,参观企业,机电专业应该组织学生参观进入企业,感受企业工作人员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第三,开展主题讲座,邀请社会创新创业成功人士和优秀的企业工匠之星,让学生耳濡目染地接受工匠精神的熏陶。
4 结语
中职机电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不仅是提升学校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我国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需要,更是迎合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机电一体化发展的需要,理应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对其进行思考。
参考文献
[1] 蒋冬平.基于工匠精神培养的电工电子专业教学初探[J].学周刊,2019(10):40.
[2] 孟稳.高职技能大赛背景下机电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140-142.
[3] 王業挺,王东.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存在的问题分析[J].黑龙江科学,2019(3):56-57.
[4] 赵晶晶.“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机电设备电气控制技术基础》课堂教学改革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12):53-54.
[5] 陈诗慧.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的实践症结及优化思路[J].职业技术教育,2018(14):60-64.
[6] 陈诗慧.供给侧改革视阈下“工匠精神”的时代特征、价值意蕴与培育路径[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4):109-112.
[7] 黄兆牛.职业院校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初探[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39-41.
①作者简介:崔玉林(1971—),女,汉族,云南红河人,本科,高级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