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志彬 黄畯 黄丽嫦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内分泌系统慢性进展性疾病之一, 可分为1 型糖尿病和2 型糖尿病。其中2 型糖尿病患者在所有糖尿病患者中约占90%, 该疾病主要是因患者胰岛素不足所致, 多见血糖血脂水平明显上升, 长期发展可诱发肾脏、微血管、眼部等慢性并发症,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1]。目前多选择药物方案对该疾病病情进行控制, 阿卡波糖、二甲双胍均为临床常用药。为探究上述两种药物对2 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本文选取76 例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研究, 现具体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2 月~2018 年9 月在本院就诊的76 例2 型糖尿病患者, 入院后行血糖检测, 显示空腹血糖水平>7.8 mmol/L, 且患者餐后2 h 血糖水平>11.1 mmol/L, 确诊为2 型糖尿病[2]。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8 例。对照组男23 例, 女15 例, 年龄42~73 岁, 平均年龄(57.3±6.5)岁;病程4~11 年, 平均病程(8.1±1.3)年。观察组男25 例, 女13 例, 年龄43~71 岁, 平均年龄(56.8±5.6)岁;病程4~12 年, 平均病程(8.3±1.6)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常规饮食运动管理, 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等。在此基础上, 对照组给予阿卡波糖治疗, 阿卡波糖片(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20202, 规格:50 mg×45 片)1 片/次, 3 次/d, 口服。观察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 盐酸二甲双胍片(广州白云山天心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44023514, 0.25 g×48 片)1 片/次, 3 次/d, 口服。两组均需治疗3 个月。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头晕、呕吐、腹胀及低血糖。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比较 治疗前, 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比较 ( ±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比较 ( ±s)
注:与对照组比较, a P<0.05
组别 例数 空腹血糖(mmol/L) 餐后2 h 血糖(mmol/L) 糖化血红蛋白(%)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8 9.26±2.18 6.38±1.16a 12.25±1.38 7.65±1.48a 9.45±2.16 6.32±0.22a对照组 38 9.24±2.17 8.42±1.19 12.28±1.40 9.72±1.52 9.46±2.18 8.41±0.44 t 0.040 7.567 0.094 6.015 0.020 26.190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
当前在我国社会经济大发展的形势下, 人们饮食结构发生了较大的转变, 加之人口老龄化问题不断加剧, 导致我国2 型糖尿病患者数量越发增多, 该疾病属于慢性代谢性疾病之一, 一般发生在中老年群体, 部分患者可伴有血脂水平异常情况[3]。该疾病的发生与患者代谢紊乱、胰岛素不足等有关, 对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产生了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当前针对该疾病的治疗原则为控制异常的血糖水平, 对其胰岛β 细胞功能进行保护[4]。
阿卡波糖与二甲双胍均为该疾病治疗常用药, 其中阿卡波糖副作用风险低, 对机体内糖分解具有良好抑制作用, 但是其在肠道内分解和吸收速度过慢, 可长时间停留, 因此易引发患者胃肠道不良反应[5]。二甲双胍也是常规降糖药, 其药效发挥靶点为蛋白激酶, 进入机体后可对患者胃肠蠕动进行抑制, 减少肠道吸收的葡萄糖含量, 同时促进患者胰岛素敏感性上升, 增强其对葡萄糖利用率以降低血糖[6,7]。同时该药物能抑制肝脏糖异生, 降低肝糖释放量, 并严格控制肝脏葡萄糖输出量, 促进肝脏、肌肉和脂肪细胞对葡萄糖利用率以控制水平[8]。此外该药物可促使患者血脂和脂肪酸水平下降, 减轻外周血管阻力, 并降低血压水平, 促进血供以及局部营养交换, 并规避低血糖发生风险, 能够发挥良好的长期药效[9, 10]。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前, 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空腹血糖(6.38±1.16)mmol/L、餐后2 h 血糖(7.65±1.48)mmol/L 及糖化血红蛋白(6.32±0.22)%均低于 对照组的(8.42±1.19)mmol/L、(9.72±1.52)mmol/L、(8.41± 0.4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8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3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充分说明了二甲双胍对社区2 型糖尿病治疗效果相比阿卡波糖更理想。
综上所述, 二甲双胍治疗社区2 型糖尿病可获得确切的疗效, 该方法能够长期维持患者合理血糖水平, 并降低恶心呕吐、消化道等不良反应, 对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影响, 因此该种疗法可用于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