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与尿激酶溶栓治疗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

2019-07-06 03:24邢悦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12期
关键词:激活剂酶原纤溶

邢悦

急性脑梗死属于临床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 也是临床上致死率、致残率极高的疾病, 虽然经过临床治疗技术的不断改善, 患者的致死率得到明显下降。但多数患者无法避免致残的发生[1]。患者的残疾程度直接影响了其预后效果, 也对患者的家庭幸福产生严重的影响。为了照顾患者, 对患者家庭、亲属的经济压力、护理压力也随之增加。因此临床上,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形势依旧严峻[2]。临床研究认为, 超早期溶栓能够减少患者脑组织由于血栓产生的影响, 对改善患者远期预后有显著的效果[3]。本文对所选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资料开展比较, 分析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与尿激酶两种药物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的改善作用, 并分析两种药物的临床应用优劣,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 年1 月~2018 年5 月收治的124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 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62 例。研究组中男30 例, 女32 例;年龄49~69 岁, 平均年龄(57.16±11.84)岁;病程3~27 h, 平均病程(15.66±11.34)h。 对照组中男31 例, 女31 例;年龄50~68 岁, 平均年龄(56.16±11.84)岁;病程4~28 h, 平均病程(16.17±16.16)h。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排除标准:无法配合治疗者;意识丧失患者;颅内出血既往病史患者;心肌梗死病史, 实验用药物过敏、不耐受患者。本次实验所选对象均自愿参与实验并签署同意书, 且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开展实验。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入院后立即开展早期治疗, 包括稳定患者生命体征, 为患者补液, 并根据患者发病时间、病情程度等指标, 为患者开展溶栓治疗。研究组利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 对照组利用尿激酶治疗。对照组选择尿激酶剂量100 万~150 万U, 溶媒选择氯化钠溶液, 溶媒剂量100 ml, 通过静脉滴注方式治疗;研究组则利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为主要用药, 剂量为0.6 mg/kg, 将10%尿激酶通过静脉推注方式治疗, 90%利用静脉滴注治疗。两组患者均以14 d 为1 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疗效判定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3 个等级, 显效:患者症状显著改善, 神经功能有效恢复;有效:患者症状好转, 神经功能缺损好转;无效:患者症状未见好转, 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包括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脑水肿等。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mRS、NIHSS、GOS 评分, 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脑梗死灶体积治疗前后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77%(60/62),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65%(50/6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3%(2/62),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13%(10/6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

2.2 两组患者NIHSS、GOS、mRS 评分及脑梗死灶体积治疗前后差比较 对照组患者的NIHSS 评分(3.23±0.18)分, GOS 评分(13.45±2.08)分, mRS 评分(4.57±0.59)分, 脑梗死灶体积治疗前后差(0.51±0.09)cm3;研究组患者的NIHSS评分(2.01±1.44)分, GOS 评分(18.79±2.41)分, mRS 评分(4.18±1.12)分, 脑梗死灶体积治疗前后差为(0.58±0.25)cm3; 两组患者的NIHSS、GOS、mRS 评分及脑梗死灶体积治疗前后差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由于患者的脑血管缺血导致的循环障碍, 易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 若上述症状达到一定程度, 会造成脑组织凋亡, 进而造成急性脑梗死。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脑梗死组织体积相对较大, 且对患者脑部神经的创伤影响巨 大[4]。因此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后, 多出现失语、偏瘫等症状, 成为临床判断患者疾病症状、严重程度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国临床研究对急性脑梗死进行研究后发现, 我国每年急性脑梗死死亡的患者例数可达100 万人, 且随着我国高血压、糖尿病、心律失常等疾病的患病人群基数不断增加, 导致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

临床将早期溶栓作为急性脑梗死治疗的关键, 多利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尿激酶进行治疗。尿激酶是肾组织中培养的酶蛋白, 能够在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中作用, 减少人体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 增加溶栓功能, 且存在药物价格低的作用,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则属于第二代溶栓剂, 较第一代尿激酶相比的作用更加显著, 且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更低[5]。

本文对所选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别利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尿激酶开展比较研究后发现, 研究组患者利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的效果更高, 各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 脑梗死体积显著降低, 治疗前后的脑梗死体积差差异明显, mRS、NIHSS、GOS 评分均得到明显的改善,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下患者的改善效果更好, 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综上所述, 急性脑梗死患者首先需要溶栓治疗, 保证患者缺血半暗带、其他正常脑组织的活性与健康,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较尿激酶溶栓的治疗效果更显著, 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激活剂酶原纤溶
不同孕期孕妇蛋白C、蛋白S、纤溶酶原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和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与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地鳖纤溶蛋白口服时间/pH依赖结肠靶向微囊的开发及评价
纤维蛋白原联合D二聚体检测对老年前列腺增生术后出血患者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的应用价值
秦皮甙对幼鼠肺炎链球菌肺炎的改善作用及机制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切除术后继发纤溶亢进1例并文献复习
不同剂量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体会
骨折患者术前凝血及纤溶功能对术后血栓栓塞症的风险预测
固体激活剂GJ-1的研制及应用
免疫激活剂勾画绿色农业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