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是老北京,可千万别在夜里刷他的剧……

2019-07-06 02:31:54
电影 2019年4期
关键词:何冰刘家味儿

四九城的干炸酱,汉子们的火一腔,丰润的大豆香,黄子浸透了芳。

刘家成导演

设若让我写一本小说,以北平作背景,我不至于害怕。让我单摆浮搁的讲一套北平,我没办法。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真觉太少了。可是,我真爱北平。

——老舍 《想北平》

“北京人局气仗义,他的缺点,侃大山耍嘴皮子,只知道一二就得说成八九,爱侃、爱与人为师,有爷们的劲儿。生活在皇城根下就觉得我是全国的中心,难免那个傲气就出来了,让人觉得很高冷、很孤傲。

北京人也让人家外地人说懒,就是懒,奋斗精神跟人家外地人比不了,人家没有六(周六)日(周日),没有家庭公司之分。北京人一到六日,别理我啊,老婆孩子热炕头,我得弄杯热茶穿着趿拉板儿晒着太阳。(不过)你能说他就是缺点么,北京人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知道怎么生活。北京人把钱比其他地方看得淡。”

这是导演刘家成对北京人的描述,优点缺点都入木三分,他就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

刘家成导演的“京味儿剧”《傻春》《正阳门下》《情满四合院》《正阳门下小女人》,以及省级卫视收视第一的《芝麻胡同》,因为表现了一批“根正苗红”的北京人,甚至吸引了很多年轻观众。

飒爽干练的小酒馆老板娘、耿直火爆的饭馆厨师、拉洋片儿的遛鸟儿的扛大力的、街道干部京郊农户年轻学生,构成了一幅幅老北京胡同街头巷尾的速写。无论是打架斗殴、吵嘴骂街,还是儿女情长、英雄气短,串成了一个个咂摸有味儿的故事,就像老艺人口中的评书,每逢片尾,都想听下回分解。

他说小时候,北京吃正宗西餐的地方就俩,老莫餐厅(也就是今天的莫斯科餐厅)和新侨饭店,采访的地点也约在了北京新侨饭店。

在他的剧里,老北京不是都是穷酸相,也有有品质的、讲究的,充满了北京人生活里的“意趣”。

“查阅老资料老照片时,意外发现1947、48年,街上怎么这么多时髦的女人,那么讲究的北京爷们,貂皮的帽子、皮大衣!哎呦,不是传统意义上《龙须沟》《骆驼祥子》,挺洋范儿的!”

北京人生活的柴米油盐,饮食起居,在刘家成的戏里都是“原汁原味”地展现。

“(有一次)冬天(拍戏),道具师不是北京人,他车往那儿一摆,西红柿、黄瓜——停!作为京籍导演,我告诉你(道具),只能摆两样,一个是萝卜,一个是白菜,北京人到了冬天只有大白菜,别的没有,一直到了八十年代,我从云南带回一箱西红柿来,把我们街坊都震了,冬天他怎么能有西红柿?”

前门的城楼子、胡同里的木头电线杆、小酒馆里的二锅头、冒着热气的澡堂子、饭桌上的酱疙瘩、丰泽园的赛螃蟹、八大胡同的姑娘们、戏园子里的角儿,这些老北京城的特色,是刘家成“京味儿”剧的底色。

正是因为对北京生活的了解,他的剧里,有的只是北京人的局气仗义、通达敞亮和对生活的无限热爱。爷们儿透着耿直清明,大妞儿也是爽快义气。就连骂街都透着一股北京的幽默劲儿,一点儿不狗血,还能逗得人直打转。

何冰、李光复、雷恪生这些舞台上的“演技教科书”,总是刘家成戏中不可缺少的亮点;北京人艺的吴刚和冯远征也纷纷向刘家成抛出橄榄枝,“如果赶上档期,他们肯定首选,大家彼此信任,特别希望合作。”《情满四合院》豆瓣评分一度高达8.9,这部剧之后,刘家成在采访中曾经表示,自己不想拍“京味儿剧”了,至少,要等几年。

结果,他食言了,两次。

《正阳门下小女人》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就上线了;半年不到,新剧《芝麻胡同》开播,目前,《芝麻胡同》已经是省级卫视的收视第一。

这次的食言,是因为北京城里,一个叫“沁芳居”的酱菜园子。

说起“酱”和“酱菜”,那可是老北京人饭桌上不可缺少的两样东西,老舍先生经常在小说里写“油盐酱醋”,可见一个“酱”字,在北京人生活中的重要性。它不仅是做菜的调料配菜、饭桌上的蘸料小食,对于嘴巴刁、眼界高的北京人,就像辣椒之于川湘,是味蕾的鸦片。

酱的好坏,嘴巴挑剔的北京人,一尝就明白。

梁实秋说得最好:北平的酱菜,妙在不太咸,同时又不太甜。

为了把酱菜园子里的工艺高度还原,让观众们体验一把,北京人餐桌精髓是怎么来的,刘家成特地请北京制酱老字号“六必居”的老师傅到剧组讲解流程。他了解到,虽然现在六必居已然机械化生产,但老北京过去的酱,是制酱师傅们用脚底板踩出来的。

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训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象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郁达夫《故都的秋》

“还有个别的一两处小车间是手工的,他们自己的大师傅,都吃那个脚踩的,就是不一样,就是香,就是好吃。”刘家成还在大兴、房山、涿州几个小作坊里找到了当年制酱用的大缸,相当壮观。

当你走进了《芝麻胡同》里的“沁芳居”,就像坐上了老北京人的饭桌,甜酱甘露、水疙瘩、酱黄瓜、辣白菜、糖蒜、韭菜花,五花八门的酱菜让你眼花缭乱、口水直流……

“四九城的干炸酱,汉子们的火一腔,丰润的大豆香,黄子浸透了芳。”

“丰润豆、油赛肉,上了屉、香味传出二里地。”

“(辣白菜)断生、加盐、出水,末了加糖、搁辣椒酱,只要是一见酸就叫齐活。早年间我们家自己做辣白菜的时候,那还得放冰糖、白醋、鸭梨、苹果、龙眼,最后来点儿桂花儿,香啊!”

《芝麻胡同》满是“酱香味儿”的台词,如果您是老北京,可千万别在夜里刷这部剧了。

得馋死。

的确馋到了三位主演:何冰、刘蓓和王鸥。

刘家成给了何冰十天时间看剧本,两人在《情满四合院》合作后,刘家成也不确定,何冰这样的“人艺台柱子”会不会再接一个京味儿题材的剧。

五天后,何冰来了电话——

“哥,我十天看来完不成,我现在看了五天,我才看了六七集,十天我可能连一半都没看完。但是我提前就给您确定,这事儿我肯定接了,咱俩一块儿干了!”

刘蓓一接到剧本就说:“导演,这剧本就是我的,这人物就是我的!”

当其他年轻女演员一听有老年妆而拒绝时,王鸥直接跟导演说,“导演我不在乎,我不怕扮丑,您随便!”

《芝麻胡同》的故事讲述了从小过继给舅舅的严振声少年成家,和大太太林翠卿深似海的夫妻情分,夫妻俩一起经营着酱菜园子“沁芳居”;却恰逢亲哥横死,亲生父亲俞老头要他另立一门,为俞家传宗接代,此时遇上了大龄未嫁、为父治病而四处奔走的牧春花。严振声、牧春花和林翠卿,围绕着“沁芳居”,展开了一段爱恨纠葛……

“在过去的历史上,有着这么一个词儿,叫‘兼祧’,就是说,一夫承担两亲,他要为两家姓氏继承子嗣,延续后代。”通俗说,就是“一夫二妻”。

刘家成自己,就是一个姥爷两个姥姥,因此,这样的情感关系,他很有共鸣。在他眼中,“严振声”才是北京人中的“大多数”。

“他是一个有产业的资本家,不算大资本家,他有前店后厂,有酱菜园子,手下有几十位工人,院里还养着七八个仆人,有家有业有老有少,这一大宅子都指着他吃饭、指着他经营,行事坐卧,他都要三思而后行,得琢磨透了,有些东西不值当用命去拼搏,他身上多的那份责任、那份隐忍,代表了更多北京人的状态。”

《芝麻胡同》的编剧刘雁并非专业编剧,他倒过服装做过生意,还捏过泥人儿,是个几十年生活在北京的“小老头儿”。

“剧本细节写的很丰富,就得逼着你认真看,要不你跟不上。北京的话、北京的味儿,有时候你看完七八场,得把前两场再翻翻,你得耐得住咂摸。”

“在那个想解馋、辣和咸,吃食离不开酱和盐的老实年间,活着也好比缸里腌。”

——《芝麻胡同》开篇的念白

刘家成和编剧把剧本咂摸了个透,句句透着北京味儿的台词一下子把观众带回了建国前的老北京。有郁达夫散文里的闲适安逸,有老舍小说里的热闹纷乱,也有鲁迅杂文里的厚重严肃,更有梁实秋笔下,甜酸咸辣的人间清欢。

怪不得鲁迅在《坟》里这样写:一经住过北京,就忘不掉那生活的味道。

为了还原那个“有着生活的味道”的北京城,《芝麻胡同》搭的景,是《情满四合院》的七倍,一万六千平米的实景,实打实的一比一,整个一条街的实景,都“能看到建筑的包浆”。

“包浆就是年代、岁月磨出来的。有的做旧做的不好,一看假、脏。”

“京味儿剧,不能少了‘京味儿’。这个‘北京味儿’就是‘北京文化’,北京文化包含了很多,饮食文化、建筑文化、生活的气息,这里边包括天桥儿、前门大街、瑞蚨祥,我们写的酱菜园子,实际上大家都能从里面看到六必居的影子。这些都是北京的传统文化。”

记录这些,除了表达刘家成对北京的真爱,他还有一个小小的私心——

“这些都是非物质遗产了,而且将来肯定越来越少了,我们通过我们的片子有所记录,将来说白了,大家再想展现北京文化,从我的镜头里、我的戏里,还能找到。这也是对北京,对我们传统文化的一种爱。”

的确,刘家成拍完《正阳门下》,北冰洋汽水和伊利面包热销;拍完《正阳门下小女人》,北京二锅头销量看涨。

“很多人在我的留言里说,导演,看完你这部剧,我就有一种要去六必居买(酱菜)的冲动了。”至少,几位六必居的老师傅看后,特别激动,几次想请刘家成吃饭。

“北京这个宝藏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你往年代更久远的,鲁迅先生的、老舍先生的,很多的题材,我们多有待于重新开发。”

采访结束时,我问刘家成,下一部戏有没有可能挑战一下老舍先生的作品,他说,在思考这件事情了。

猜你喜欢
何冰刘家味儿
虎年春来年味儿浓
今日农业(2022年3期)2022-06-05 07:12:16
演员何冰:娶回初恋,24年不吵架
妇女生活(2022年2期)2022-03-11 22:46:18
“土味儿”拼多多
金桥(2022年2期)2022-03-02 05:43:00
年味儿与虎年春节
北京纪事(2022年2期)2022-02-15 02:55:13
何冰自嘲本色出演:我和刘墉一样都是“耙耳朵”
何冰:最浪漫的事,是把“同桌的你”娶回家
伴侣(2021年12期)2021-01-05 04:43:01
味儿
学生天地(2020年1期)2020-08-25 09:01:38
羽翼
艺术家(2020年6期)2020-08-10 08:35:32
The Effects of Wettability on Primary Vortex and Secondary Flow in Three-Dimensional Rotating Fluid∗
Natural ventilation and cooling system in Hong Kong
魅力中国(2019年18期)2019-10-21 07:4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