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探析

2019-07-05 18:43韩鑫
智富时代 2019年5期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

韩鑫

【摘 要】在意识形态斗争激烈,多元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的背景下,大学生面对不同的文化现象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上出现困扰,并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产生误解。因此,如何确立大学生的中华文化的主体意识以及增强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认同和归属感,坚定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成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当前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互通的科学途径显得格外重要。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主渠道,承担着引导大学生的政治导向的作用,而且还肩负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载体,确立大学生中华文化主体意识的文化使命。在意识形态斗争激烈,多元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的背景下,大学生面对不同的文化现象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上出现困扰,并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产生误解。因此,如何确立大学生的中华文化的主体意识以及增强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认同和归属感,坚定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成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当前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互通的科学途径显得格外重要。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向全世界以中国特色和中国风格展现的重要前提,是中国社会不同历史时期的进程中,对各个文化长期融合、发展、演进过程中所形成观念品格及思想精神的总体表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长久不衰的中华民族提供源源不断的创造力和生命力,更是中华文明屹立于世的重要保障。其思想内容不仅博大精深,而且能体现出中华民族的民族特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从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高度充分肯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自然需要不断引导大学生深入了解本民族文化价值诉求与时代内涵。因此,新时代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强国的目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育时代新人,就必须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导向与文化使命相统一,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使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开展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传统,根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历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思想道德教育思想,则无时无刻地不在影响着世世代代中华儿女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和价值选择,是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中国人生存和发展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样态的精神反映。先秦儒家创始人孔子在继承周公治国安邦思想基础上,提出了“仁、义、礼”等基本道德规范,来教育启迪弟子和民众。孟子在此基础上,将“智”作为重要的道德规范,合称“四德”,西汉大儒董仲舒进而将“信”补充纳入其中,从而形成“五德”,即“五常德”,此后“五常”之道成为中华民族公认的道德规范、基本美德和价值标准。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存在认识偏差

在各种社会思潮相互冲击、多元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背景下,使大学生在对于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动性上产生消极影响。

大学生对“传统”一词的概念理解上产生偏差。一些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一直持以消极抵触的态度,认为中华传统文化是落后的文化,不仅将现代与传统的概念对立起来,更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华传统文化也归纳为对立的范畴,仅仅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手中批判的武器,对中华传统文化里的槽粕加以批判,甚至抵制中华传统文化。部分学生对“传统”认始停留在它本身的含义上,认为它是古板、守旧的代名词,是历史的发展中遗留下来的东西的标志。但“传统并不仅仅是一个管家婆,只是把她所接受过来的忠实地保存着,然后毫不改变地保持着并传给后代。它也不像自然的过程那样,在它的形态和形式的无限变化与活动里,仍然永远保持其原始的规律,没有进步。”它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大学生需要客观辩证的看待传统的概念,正确的认识传统文化。汤一介先生认为,中华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是影响中国社会的“两个传统”。他说:“影响着我国社会可以说有两个传统,一个是几千年来的国学,即中国历史上的传统文化,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家思想文化,可以称之为老传统;另一个是影响着中国社会、改变着中国社会面貌的马克思主义,我们可以称之为新传统。”“新传统”与“老传统”并不矛盾,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華传统优秀文化的沃土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人文根基。正是由于“新传统”与“老传统”的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在马克思主义立足于中国实践的发展中,不断地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才能具备历久弥新的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会呈现出生生不息的特征。

新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注重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交融性,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学理支撑。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也并不是落后的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消除学生的偏见与误解,加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困境与挑战

现代社会文化与价值观念发展的新要求以及不同社会思潮的影响,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巨大的困难和挑战。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上来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对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实效果并不理想,主要体现在课程授课内容上的“不平衡不充分”——政治性内容所占比例远远超出道德性、文化性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占比例微乎其微。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力量上来看,一些高校思政课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由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储备不足,缺乏将中华优秀传统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很容易避开或者忽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课的融合这一问题。有的教师尽管在授课过程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但只是通过实用主义、拿来主义的方法,忽略从精神层面去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使得二者不能融会贯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难点, 在于大多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网络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呈劣势状态。随着现代社会多媒体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大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开展的文化传播与文化沟通日益频繁,呈现出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的特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载体形式如果过于陈旧、缺乏吸引力和时代感,就难以激发大学生的兴趣。从高校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说,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认知模糊与文化自觉度低成为最核心的问题。高校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有限,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态度不积极。大多数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本质内容与精神内涵缺少深刻的理解,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自觉性不高、动力不足。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途径

(一)提升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途径就必须增强大学生对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增强大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只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不带任何‘文化回归的意思。”不是要‘复旧,同时也不主张‘全盘西化或‘全盘他化。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时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只有培养起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自觉,增强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信,才能使大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辨识多元文化中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之间的差异,避免迷失于多元文化、盲从于外来文化。才不会导致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受到西方社会思潮的消极影响,难以理解主流文化的合理性,甚至会受到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忽略特定历史时期的背景,否定历史的客观必然性。

(二)实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与实踐教学相辅相成的教学改革目标

首先在教学模式上,思政课教师应当善于创新和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借助启发式、专题式、体验式等多种教学模式,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联系与结合。比如基于天人合一、协和万邦与中和思想的思维方式出发,引导大学生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个人的关系,解读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价值意义,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启示作用。习近平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深入挖掘和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价值内涵及其现代意义。配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高校应该增设“中国传统文化史”、“国学精粹”、“《论语》精读”等一系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题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选修课,不断激发和引导学生对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不仅需要依靠理论教学去引导大学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的道德品质、理想信念和文化素养内化于心,而且还需要日常实践教学活动中外化于行,应鼓励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国学经典书籍,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和发挥校园媒介宣传功能对传统文化与传统节日广泛宣传,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的建设,全面地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渠道,提升高校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身感悟与理解,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主体性。

新时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师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对于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觉、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无疑会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5]习近平.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02-26(01).

[2]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社2011年版,第8页。

[3] 汤一介.瞩望新轴心时代——在新世纪的哲学思考[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140.

[4] 费孝通:文化与文化自觉[M].北京:群言出版社2010年版,第195页。

[6] 李国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4,07.

[7] 迟成勇.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融合[J].思想理论教育,2014,12.

猜你喜欢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研究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