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学生资助工作方式提高经济困难学生素质

2019-07-05 18:43周雁嫦
智富时代 2019年5期
关键词:学生资助学生素质

周雁嫦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贫困生资助工作形式也发生很大转变,做好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管理能够解决贫困生物质需求,并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在这方面高校还应该加强扶持工作,重视贫困学生的素质培养。

【关键词】学生资助;资助方式;经济困难;学生素质

随着我国高校大学生人数的不断激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也不断上升,伴随而来的是这部分学生群体在学业、人际交往及就业等方面的问题不断凸显,受到党和政府、高校以及社会各个层面的极大关注。因此,创新资助育人的理论与实践途径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健康成长,促进社会稳定、校园和谐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意义

我国高校资助体系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不仅给家庭经济贫困的大学生提供了继续深造的物质保障,实现了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在马克思的人全面发展思想中,高校资助体系的建立,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物质生活,还要对其进行能力辅助和精神激励,满足家庭经济贫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从根本上帮助其解决困难。与传统的高校资助育人模式不同,高校发展性资助育人模式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理念,在保障学生物质生活的基础上,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主要发展方向,最终在促进学生学业发展的同时,促进学生身心、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从而实现帮助学生成功、成就事业的目的;另一方面,从资助的性质上来看,通过发展性资助模式,经济资助已全面发展为育人资金,高校可以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将人力、财力和物力运用到更加贴切的需求中,使其真正渗透于高校家庭经济贫困学生的发展过程中[1]。

二、学生资助工作的核心内容

高校對于贫困学生资助工作的核心在于资金真正援助给家境贫困的学生,当今我国大部分高校判断学生是否贫困的主要依据是学生填写的家庭经济情况报表,而信息的真实性问题一直困扰着高校的认证机构,学生家庭所在地,家庭的经济收入状况等因素都会对高校认证机构造成影响,无法实施对贫困学生的标准统一化。通过以往对贫困学生进行认证的数据显示,要想获得学生家庭情况的真实信息,家访的方式效率是最高的,但是由于进行家访的成本过高,高校无法对所有的贫困学生进行全面开展家访,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高校应当尽可能多的对贫困学生进行抽样家访,同时,对于学生在校内的消费情况进行记录,确保班级内同学间相互评议的功能,增加高校扶贫工作的准确性,确保贫困学生的教育公平性。

三、拓宽学生资助工作方式提高经济困难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贫困生认定工作和动态管理

应出台更加明确和操作性强的认定标准,在进行认定之前,应深入了解情况,有条件时甚至可以开展实地调查和走访,也可以与当地政府和民政部民取得联系,地方在开具贫困生证明的时候必须进入资助系统,按照系统统一的格式进行填写,经办人要写清楚贫困的基本要素,并实行倒查机制,以确保贫困生信息的准确性。学校负责学生在校表现情况的基本审核,最终给予贫困档次的认定。在认定过程中既能有标准可遵循,又能根据掌握的情况灵活处理,避免工作简单化。认定工作结束后,适时对贫困生进行追踪调查,掌握贫困生的各种信息,包括经济情况的变化、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情况,及时更新和完善贫困生信息,以更好地为他们服务。

(二)构建互通互享的新时代高校数据化学生资助工作平台

首先,加强数据化学生资助工作平台建设,全面推进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信息化,构建资助工作信息化平台和资助育人信息化平台。其次,加强顶层设计,建立跨部门、跨院系的大数据共享云平台,实现高校资助工作平台数据和校内各部门(院系)平台数据的有效调取和对接。再次,推动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平台和地方相关政府部门工作平台数据的无缝对接,建立和优化贫困学生动态监测、识别大数据平台。最后,打通高校、社会相关组织、银行等数据对接渠道的“最后一公里路”,实现互通、互享的数据化工作平台[2]。

(三)提高学生在校锻炼机会,加大支持就业的力度

大部分贫困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短板,导致其相比其他学生就业更困难些。学校应提供更多机会与平台给这部分学生,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第一,在招聘学生时,可提供一定比例岗位,侧重考虑贫困生,让更多贫困生有机会提高锻炼工作能力。第二,举办实用性面试或演讲比赛,鼓励更多贫困生参加此类比赛,以此锻炼口才与胆量。第三,国家与学校要加大扶持贫困学生就业与创业。可以开辟创业贷款绿色通道、求职考试来回路费报销等,减轻贫困生在就业过程的经济压力。

(四)拓宽贫困学生认定渠道

在最近几年高校的贫困认证工作中,学校不再以学生填写的家庭情况调查表作为最主要的认证依据,拓宽对于贫困学生的认证渠道,如对进行贫困补助申请的学生进行实地走访,并通过同学之间互相评议对学生的贫困状况进行认证,同时采用对学生消费记录的分析作为认证工作的辅助手段。通过多种方式确保高校对贫困学生资助工作的准确性,一旦有弄虚作假的情况发生,立刻取消高校对该学生的补助,并在年级进行通报批评处理。比如:班级评议是对贫困学生进行认证的重要依据,相对于传统的投票模式,近几年来,大多数高校会让同学们在贫困补助申请人回避的情况下,让熟悉申请人的同学和其他同学进行申请人的经济状况评议,综合同学意见进行投票[3]。

(五)贴近学生,完善服务的拓展机制

在发展性资助育人的过程中,应充从以下三方面,贴近学生,以完善服务的拓展机制。首先,面向学生进行政策宣传,尤其是在学生入学前、报到时、入学教育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发展性资助教学教育,务必使得每一个学生了解到政策的相关内容;其次,要努力搭建一个良好的服务平台,如成立事务服务中心,并设立勤工助学等助学岗位,对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时间,开展社团活动,组织社会实践等形式,使得学生在实践锻炼的过程中,不断拓展其综合素质;最后,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媒体平台,提高发展性资助的科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水平,以提升发展性资助育人的质量。

(六)大力推进精准资助

学校和社会对贫困生的资助,包含了对他们的关心和帮助,也包含了对他们的期望。应该将资助与诚信感恩教育结合起来,增强学生诚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将诚信与自身的发展联系起来,将感恩与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结合起来,将社会支持与回报社会结合起来。在获得资助和帮扶的同时,更要在回报社会的过程中塑造健全的人格,尽可能的为这些学生提供一些参加公益的平台,如参加志愿活动、公益活动和爱心传递活动,使他们通过奉献得到升华。

四、结语

总而言之,做好高校贫困学生贫困资助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高校、社会、学生等多方面做出努力。高校贫困学生的素质不仅关系到他们个人的发展,同时也影响着一批同龄人的成长。长期来看,高校应高度重视贫困学生的素质培养工作,同时也应积极探索更科学和人性化的资助体系,扩宽学生资助工作方式,在多方努力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宏雷,闫新华.北京高校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15):268-269+278.

[2]李洪霞.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资助政策体系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31(14):23-24+27.

[3]吕思菁.高校自治背景下贫困资助政策体系的问题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2):46-49.

猜你喜欢
学生资助学生素质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者胜任力模型研究
新媒体时代学生资助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对初中作文写作评价的思考与创新
浅谈中职学生资助工作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