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博物馆文创收入的使用

2019-07-05 18:43夏维凯
智富时代 2019年5期
关键词:文创产品博物馆

夏维凯

【摘 要】博物馆文创作为文化事业的一部分日益受到重视,公众的推崇使博物馆文创的收入增长迅速,如何合理运用文创收入成为难题,笔者试从实际工作出发,谈关于博物馆文创收入几点思考。

【关键词】博物馆;文创产品;收入使用

博物馆文创产品是博物馆依托本身的历史文化对社会提供的服务,是为了让公众在参观之外,购买值得回忆的纪念品,满足他们“把博物馆带回家”的愿望。博物馆的文化和创意产品的创意来源是主要基于博物馆收藏和展览。当博物馆承载的历史和文化被实体化为文化创意产品进入商品流通领域、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的同时,历史和文化的气息也就跨越了时间与空间的范畴,影响力不拘于一地,有了扩大化的可能,更有利于博物馆履行社会教育服务的职能。

一、博物馆文创的前世今生

根据国家文化和旅游部《2017年文化发展统计公报》,2017年末全国共有各类文物机构9931个。其中,博物馆4721个,占47.5%,包括综合类型,社会史,革命历史,军事,人文,艺术,自然,民俗等类型。

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段落:20世纪90年代,以文物复制品为主要代表的萌芽阶段;21世纪初期,以复制和衍生运用为主要开发理念的起步阶段;经过10多年的努力后,文创产品开发开始注重产品的文化品位和生产工艺,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随着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化部等部门《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迎来健康稳定的发展阶段。

以扬州博物馆为例,文创产品服务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当时“收藏热”刚刚兴起,产品策略针对艺术品市场,以销售古旧物品和社会热点收藏品为主,定位接近于文物商店,旨在获取经济收益,补贴行政支出。2005年扬州博物馆新馆建成开放,文创工作也打开了新的思路,当时居民的收入水平提高,市场对于礼品的需求旺盛。针对于此,博物馆开发了具有博物馆气息的收藏类文化产品:仿霁蓝釉白龙纹梅瓶——景德镇生产,3种规格,适合不同需求;汉玉璧与“宜子孙”玉璧——便于携带;古籍线装书——利用馆藏古籍版片,配合工艺流程演示,適于收藏、赏读;仿“清·乾隆 豆青釉里红倒流壶、公道杯”——休闲雅致,赏玩佳品。这类产品,为博物馆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但是价格较高,流通数量也较少,宣传及服务属性不明显。自2008年免费开放之后,博物馆定位越来越倾向于面向社会公众的文化娱乐休闲场所,收藏类产品渐渐就不受欢迎了。展览是博物馆的主要文创产品,免费开放之后,观众的文化需求越来越多,标准也越来越高,为适应社会文化服务的多元化需求。博物馆调整文化产品策略:配合展览,开发较为轻便的文创产品;以馆藏文物为对象,开发重点文创产品。

二、博物馆文创的新形势

在国家政策支持和市场的推动下,国内博物馆的文创工作开始进入加速期,博物馆文创销售收入增长迅速。根据咨询服务公司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博物馆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至2015年底北京故宫博物院,共推出文创产品8683种,2013年-2015年,推出的文化创意产品合计1273种。与之相关,故宫博物馆的文创销售额也提升很快,从2013年的6亿元提升至2015年的10亿元。再来看上海,根据《2017上海市博物馆年报》透露的数据,2017年,上海博物馆实现销售额3862万元,特别是配合“大英博物馆百物展”设计开发的产品成为年度热点,收到追捧。苏州博物馆是市级博物馆,根据其官网报道,2013年到2017年,博物馆文创产品的销售额翻倍增加,年增幅达到40%—50%,2017年产品销售额1400余万元。

三、博物馆文创收入到底怎么用

(一)博物馆文创是新的经济增长点

1、博物馆文创的天然优势

博物馆开发的文创产品与普通旅游纪念品的主要区别,一是产品背后的文化内涵,二是博物馆的品牌和IP。博物馆承载的历史文化知识和多样的文物遗存,于产品开发而言是一座巨大的设计元素宝库。观众买走某一件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在意的不仅是这个产品本身,更多的是产品背后的故事,是对中华历史文化的传承。

而品牌和IP,其通俗意义也适用于博物馆,他既能增强了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吸引力,也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大型博物馆有自己的“IP”,中小型博物馆也可以有自己的“品牌”。国外的大博物馆对产品IP 开发走在我们的前面。大英博物馆是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他在天猫开办了周边产品旗舰店,30天店铺就拥有了超过13万的粉丝。故宫博物院,作为博物馆网红届的前辈,推出了多款“萌萌的”文创产品,也得到了社会的交口称赞。

2、文化消费需求的全面提升

2008年博物馆全面免费开放以后,博物馆年观众量比免费开放前平均增加50%,有些省份和博物馆观众增量达到免费开放前的几倍。如江苏省2007年博物馆观众1585万人次,免费开放后2008—2010年分别为3220万人次、3928万人次和4557万人次。客流量的大幅增加带来了关注度,也带动了公众文化消费的需求,推动了国内博物馆文创产业的发展。

有个说法是“2016年是中国中产阶级的消费元年”。同年启动的“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被国务院列为我国教科文卫领域36项保增长措施之一。

3、互联网打破了消费的屏障

博物馆的游客数量有限,但是有独特的历史文化特色,有只能在博物馆才能买到的文创产品,通过开设网上博物馆、网上店铺等方式,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打造博物馆品牌和IP,培养自己的粉丝群体。

故宫博物院是最早、也最为成功地尝试了互联网。在2013年,故宫就上线了他的第一款手机App《胤禛美人图》,半个月下载量超过20万,还与阿里巴巴和腾讯公司合作,推出手机游戏、微信表情包以及多款周边产品。在此之后,中国国家博物馆、苏州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四川博物院、河南博物院等数十家博物馆也纷纷开设了网上店铺。跟据新闻报道,故宫博物馆2017年文创销售额就达到了15亿元,其中淘宝网店销售额5000万元。博物馆举着传统文化的大IP,在网络加持下焕发出勃勃生机。

如上可见,博物馆文创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博物馆正坐在资源宝库之上,面对巨大的文化消费市场,博物馆及其藏品的开发价值不言而喻。

(二)博物馆文创所遇到的难题

1、博物馆文创为的是什么

博物馆文创为的是社会效益。在文创产品的开发和销售工作中,面对厂家和观众的疑问,我们不得不经常解释,“博物馆文创不为了挣钱”。

诚然从定义上讲,博物馆是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他对公众开放,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以学习、教育、娱乐为目的。从单位性质上看,除少量的民办博物馆外,国有博物馆大部分是公益一类的事业单位,运行经费由政府财政予以支撑,不能开展经营活动。而商品经营活动都是为了获取经济效益,但是博物馆由于其固有的服务属性和公益性,他的产品经营活动则是为了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社会效益永远大于经济效益。故宫博物院单霁翔院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文创产品的销售为故宫带来了客观的收入。故宫把大多数资金都花在为中国的孩子提供公益性的文化教育活动上,至今已举办了近3万场的文化讲堂活动。

2、博物馆文创收入的分配使用难题

博物馆文创收入使用所面对的障碍主要由政策所致。国有博物馆是文创产品开发的主力,大部分是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按照规定不得开展经营活动。虽然,财政部2012年印发的《文物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第十九条提到了“经营收入包括:文化产品销售收入,即文物事业单位非独立核算部门销售文化产品等商品取得的收入。”;国务院于2015年2月发布的《博物馆条例》第十九条,提到了“博物馆从事其他商业经营活动,不得违反办馆宗旨,不得损害观众利益。博物馆从事其他商业经营活动的具体办法由国家文物主管部门制定”;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文化部等部门《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

由于现有政策法规限制,博物馆从事文创产品经营活动,其经营资金不能导入至博物馆现有账户,所以目前博物馆进行文创产品经营活动大多以企业形式独立核算,有企业法人,其产品开发的投入有政府资金也有自身的经营收入,销售获得的利润既无法上交也不能用于博物馆日常运行和业务工作,除了使用不便之外,更多的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只有明确博物馆文创的身份,理清博物馆文创的资金性质,博物馆文创工作才能放开手脚,保持可持续性的增长。

3、博物馆文创遇到的税收难题

在2016年“营改增”税改之后,博物馆文创经营活动遇到的主要税种是增值税和所得税。根据博物馆文创销售额的不同,其增值税纳税人有小规模纳税人和一般纳税人2种,缴纳3%—16%的增值税,国内文创做的较好的博物馆都缴纳16%的增值税。加上1%的企业所得税和1%左右地方税种,博物馆经营文创需缴纳5%—18%的税收。博物馆文创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推出优质的文化产品,满足观众的文化消费需求,并不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较高的税收比例使得原本就投入大、利润低的博物馆文创工作受到很大影响,产品价格与市场产品比较难以有竞争力,阻碍了进一步发展的可能。

(三)将博物馆文创纳入政府预算或可解决这些问题

《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文件提出“鼓励文物博物馆单位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其所得收入按规定纳入本单位预算统一管理”。在早期工作中,博物馆文创收入因其性质未定、利润金额难以预计,并未纳入政府预算考量。随着博物馆文创收入的增长趋势越来越明显,可考虑将博物馆文创收入纳入政府财政预算中统一考量,既可以减轻政府财政压力,又可将文创产品开发和销售作为博物馆业务工作的一部分进行安排,明确博物馆的经营资格,保证博物馆文创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

四、博物馆文创收入纳入政府预算或可分几步走

(一)先试点后推广,以先进博物馆作为典型探索模式

4千多家博物馆,文创产业的发展并不均衡,很多县级博物馆可能还没有文创产品。国家与省级文创试点博物馆的文创产业都初具规模,博物馆参观量的变动也相对规律,取过去3-5年利润的均值,开始初步尝试。

(二)由内而外,先满足文创工作的需要

首先保证博物馆文创的自我造血能力,收入优先用于产品开发与营销,销售及设计人员工资等,获得更多收益之后,用之于博物馆其他业务工作。

(三)立足当前,一步一个脚印,逐渐减轻政府资金压力

可以预见,随着博物馆文创产业的进步,收入越来越多,文创的收入能够承担起越来越多的博物馆业务支出,为国家减轻财政压力。

博物馆文创产品就是博物馆“最后一个展厅”,通过开发更多实用、 经济、优美的文化创意产品,博物馆将更有效地利用中国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树立博物馆文化品牌。

【参考文献】

[1] 李钦.浅析如何发挥基层博物馆在文博事业中的作用.文艺生活 中旬刊,2017(02).

[2] 王晓玲.浅论地市级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与销售——以益阳市博物馆为例.《博物馆学文集.12》,2017.

[3] 张春宇. 试论博物馆如何应用文物资源研发文化产品. 淮海工学院学报,2011(02).

[4] 张春.传播历史文化 发挥博物馆的社教功能——浅谈基层博物馆的公共服务.《文物世界》,2017(03).

[5]孙中华. 博物馆文化产品开发中的問题及对策. 中国文物报,2011.4.14

猜你喜欢
文创产品博物馆
博物馆里的“虎”
博物馆
文化文物单位开发文创产品意义重大
苏州昆曲文创产品的再设计研究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民族元素在文创产品中运用的教学改革
露天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