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武汉,放眼全球的“中国民营企业样本”

2019-07-05 02:58陈润
中国慈善家 2019年4期
关键词:阎志卓尔武汉

过往20年,无数曾经辉煌一时的企业巨头轰然倒下,成为《大败局》中的经典案例,而卓尔却一路稳步前行,从一家作坊式小公司,成为市值过千亿的超级企业航母

过往几年,江城武汉发展迅速,大有成为中国第五座一线城市的趋势。而武汉本土企业卓尔在董事长阎志的带领之下,也是一路高歌猛进,在实体商贸批发市场、B2B平台、航运物流和金融服务等多个领域都颇有建树。

2019年1月,财经作家陈润的最新力作《卓尔的故事:中国民营企业发展和转型》由中信出版社出版发行。作为研究中国企业史的青年作家,陈润与阎志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都是湖北黄冈人,都有着出色的文笔与敏锐的观察力,都坚定地走上了创业之路。

正因如此,陈润才愿意花5年时间,几易其稿,采访了阎志及近百位见证者,整理出一百多小时的采访录音,三四百万字的文本材料,精心打磨本书;正因如此,这部作品上市后,才能赢得不错的销量与不俗的口碑;也正因如此,阎志、卓尔与楚商才得到了越来越多读者的关注。

精练的文笔,翔实的资料,高屋建瓴的分析,细致入微的刻画,让这本书做到了专业性与可读性的平衡,实现了雅俗共赏。既有极高的实用价值,又有鲜明的励志色彩,更能带给读者很多启示与感悟。

创业何需北上广,江城一样能腾飞

尽管武汉在中国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汉口自古就是中国重要商贸集散地,“唯楚有材,于斯为盛”的说法尽人皆知,但遗憾的是,中国传统的十大商帮之中,并没有楚商的一席之地。

随着陈东升、雷军、阎志、艾路明等湖北籍企业家声名鹊起,越来越多的国人看到了湖北商业精英的实干精神与不凡气概。

陈东升是走出体制的“92派”代表,雷军则抓住了智能手机与移动互联网勃兴的机遇。但阎志一直固守江城,从事的领域也更接近传统行业,取得的成就却并不逊色于其他几位。他的成功无疑更不容易,他的经验与得失,无疑对广大创业者与管理者,有着更多的参考与借鉴价值。

阎志出身平凡,但绝非小富则安,而是稳步前进。他以广告起步,以实业崛起,以做大市场成名,更以全面拥抱互联网,把公司做到了国内一流,并实现了相当程度的国际化,确实不愧为新时代楚商的杰出代表。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头脑

1996年,年仅24岁的阎志创作了《天若有情:天王之王刘德华》,得到2.5万元稿费,从而创办了卓尔市场传播有限公司。从购买力来讲,这笔钱至少相当于现在的50万元。但是,阎志得到这个机会,难道仅仅是因为运气太好?

当然不是。如果没有之前展示出的扎实文笔与巧妙创意,文学青年阎志怎么可能赢得书商青睐?如果不是对刘德华的深入研究与独到见解,不是对读者心理的精准把握,以及极具个性化的写作方式,这本书又如何让出版商获取回报?

2011年,当时中国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天下第一街”汉正街整体搬迁汉口北,无疑让阎志及卓尔集团一战成名。但阎志当初布局汉口北时,完全没想到汉正街要搬迁到这里。在5年前的2006年,武汉市黄陂区政府打造南部基地,为了拿到这个项目,阎志几乎拿出了全部家底,甚至是全部前途,并天才地将“黄陂南”改为“汉口北”。用他自己的话说,他“已经做好了倾家荡产的准备”。幸运的是,他“赌”对了。

谁能想到,当年满目荒芜的汉口北,10年之后高楼林立,車水马龙,人流如织,年交易额超过500亿元,成为中国第二大交易市场?阎志的成功,当然不是依靠运气。当然,他的运气也总是不差。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优秀,早已成为他的一种习惯。

关键在于有梦想,有激情,敢创新

市场竞争相当激烈,甚至极其残酷,如果一味求稳,不敢冒险,不做不错,也就不要抱怨业绩下滑了。中国经济大致每4年就进行一次宏观调控与转型升级,卓尔的转型周期与之惊人一致。

若没有做大做强的梦想,今天的卓尔可能还是个小广告公司,或者早就不存在了。

“当别的公司做住宅地产时,我看准了产业发展和商贸平台;当别的公司盯着A股上市时,我看到了港股的潜力。”阎志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不熟不做”的思维,在阎志身上完全没有体现。这些年来,他进入的领域之多,跨界之广,与他的成功同样引人瞩目。

让人感慨的是,过去22年阎志的多项大手笔投资,居然很少失手。这固然有运气的成分,更有着他对经济环境敏锐和超前的判断力,有着“愚公移山”式下笨功夫的决心与毅力,更有着“就算失败不过是从头再来”的无畏气概。

过往20年,无数曾经辉煌一时的企业巨头轰然倒下,成为《大败局》中的经典案例,而卓尔却一路稳步前行,从一家作坊式小公司,成为市值过千亿的超级企业航母。

建设武汉客厅,收购兰亭集势,控股中农网,组建众邦银行,打造世界商品智能交易中心(CIC)……一次次大手笔的背后,是阎志不愿固步自封、小富则安,渴望超越自我的生动体现,也是卓尔集团紧跟世界经济发展大势,掌握运用最新科技成果的有力证明。

懂得感恩,懂得回馈,懂得利益共享

阎志既没有显赫的身世,又没有过硬的人脉;既没有出生在商业世家,又未能因结婚改变门庭,却在39岁时成为“湖北首富”。一定程度上说,没有武汉这座大都会提供的商机与包容,阎志也不可能成为今天的阎志。

因此,当有了条件与能力时,阎志对武汉、母校武汉大学和湖北省的回馈也极其慷慨。2010年,他斥巨资在长江二桥上打广告,内容却只是四个大字“感激武汉”。这种发自内心的感激,懂的人自然会懂,不懂的人也无须解释。

2011年底,阎志接手了跌落谷底的武汉足球队。他既没有足球从业经历,又不是五大联赛球迷,更不清楚中超的水有多深,他只是希望能为武汉文体事业做点事情,即便每年亏损数千万元也在所不惜。至于投资卓尔书店,同样是短期难以赚钱,但对提升城市形象很有帮助的举措。

作为草根出身的企业家,阎志深知善待员工、留住人才的重要性,为此,他不惜辞退所有直系亲属和故交旧友,让卓尔彻底摆脱家族企业烙印;他大胆启动股权激励机制,在集团内部造就了一批千万富翁;他更是以海纳百川的气魄,力邀于刚、卫哲、郭去疾等中国互联网界重量级人物加盟,为冲击世界500强打下坚实人才基础。

如果说马云、马化腾等互联网企业家的成功无可复制,阎志的道路却可以更多地学习和借鉴。在改革开放进入第5个10年之时,大批新一线城市已经崛起,它们的发展与繁荣需要更多卓尔式的立足本地却又胸怀世界的明星企业,需要阎志这样志存高远的商业领袖。正因如此,这部《卓尔的故事》才显得更有样本价值和时代意义。

猜你喜欢
阎志卓尔武汉
诗人阎志韩文版诗集获韩国“文学青春国际文学奖”
一口气捐赠10家医院的“诗人”阎志
决战武汉
LG中央空调携手天津卓尔电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