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信利 隋东旭
摘 要:为提升竞技运动的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本文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亚洲男篮归化现象的发展历程、实施效果进行辩证分析,并从体育法学和民族意识视角分析了归化现象的利弊和我国篮球运动员实施归化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亚洲篮球的归化促进了区域篮球运动的发展和竞技水平的提高,但不合理的归化运动员也制约了归化国篮球项目的长久发展;我国男篮实行运动员归化存在着制度和意识两方面的障碍,应辩证看待归化现象,坚持自我造血为主,引进归化为辅的归化原则。
关键词:亚洲男篮;归化;体育法学;民族意识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19)04-0059-06
“归化”(英文释义是“naturalize”)一词最早出现于我国的东汉年间,据《汉书·匈奴传》记载:“而匈奴内乱,五单于争立,日逐呼韩邪携国归化,扶伏称臣。”[1]这里的“归化”,是“归顺、归服”的意思,和现在归化一词有所区别,按照当前法律条文中对“归化”的阐释,归化是指某个人在出生国家国籍以外自愿、主动地取得别国国籍的行为。运动员归化是指运动员在出生国籍以外自愿、主动取得其他国家国籍,并代表其他国家参加国际体育赛事的行为。[2]
随着雅加达亚运会的闭幕,中國男篮时隔8年重夺亚运会金牌,胜利的狂喜后我们也不免冷静思考,我国男篮整体的竞技水平不断提升已是不争事实,但亚洲篮球大范围存在的运动员归化现象无时不刻不在给我们制造着麻烦,我们究竟如何看待归化?我们要不要激流勇进、也尝试实施归化?带着这样的疑问,笔者将近年来亚洲男篮的归化问题做了细致地梳理,客观分析了归化对于篮球运动发展的利弊得失,并结合体育法学和民族认同的相关理论予以重新审视和思考,从理论推理上为我国篮球运动员实施归化作以探索。
由于相关法律的制约,我国目前还没有归化他国运动员,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方面尚存有非常大的探索空间,目前可以检索到的有关运动员归化的书籍和文献也相对较少,现在的研究内容多集中于我国到底该不该实施运动员归化以及如何进行归化等。笔者认为,在我国由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的重要历史进程中,我们应客观分析、理智研判运动员归化现象给竞技体育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理清主要矛盾,寻找对策,探索可行性,从而提升竞技运动的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
1 亚洲男篮归化现象的呈现历程
1.1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菲律宾男篮亚洲称雄
亚洲赛区菲律宾男篮是一支传统的强队,一直有着归化篮球运动员的传统,归化球员的数量之多在亚洲也是首屈一指。从1960年亚锦赛创立初期到1973年的七届亚锦赛中,菲律宾男篮凭借“雇佣军”一度统治亚洲篮坛,在美籍归化运动员的助力下,菲律宾男篮夺得了其中的四座冠军奖杯。现阶段,菲律宾男篮最具影响力的归化球员当属NBA骑士队球员乔丹·克拉克森,在2018雅加达亚运会小组赛中他险些以一己之力战胜中国男篮,在比赛的某个时间段菲律宾男篮甚至出现多名归化运动员同时在场的场景;即便雅加达亚运会前出现的“退赛风波”“克拉克森事件”等给菲律宾男篮带来了不少的麻烦,使归化球员问题再度饱受争议,但是,由此反观,也足以看出归化球员在菲律宾男篮中的地位和对球队的重要性。
1.2 本世纪初西亚海湾地区男篮全面崛起
作为海湾国家的代表,卡塔尔、约旦、黎巴嫩等国凭借丰富的石油资源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同时也为归化球员奠定了经济基础。篮球作为世界三大球之一,在西亚地区普及率越来越高,得到西亚国家的重视,男篮水平迅速的提升,也打破了东亚男篮垄断亚洲的格局。卡塔尔男篮在上世纪末一直是一支弱旅,在千禧年之前仅参加过一次亚锦赛,最后获得18支队伍的第16名。近年来,卡塔尔逐渐开始引入归化球员,显著地效果是获得了两次亚锦赛季军和一次亚运会亚军的好成绩。上世纪,约旦男篮并没有很大的名气,但现在俨然成为了西亚一支强队,也是优先得益于归化球员。近年来,约旦男篮没有停止归化球员的脚步,在今年9月的世预赛比赛中,归化球员塔克成为了约旦男篮的进攻武器之一,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作为亚洲传统强队,黎巴嫩男篮曾经三夺亚锦赛亚军(2001,2005,2007),三度入围男篮世锦赛(2002,2006,2010),黎巴嫩男篮虽然没有站到最高领奖台,但近些年来黎巴嫩男篮在亚洲篮坛的实力以及在国际赛事上取得的成绩是显而易见的。这种实力主要来自于黎巴嫩男篮不断地招兵买马,由于过多的归化球员,其也曾被称作一支国际“雇佣军”。西亚国家男篮的迅速崛起得益于归化球员,但由于归化球员数量较多,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本国优秀运动员的成长和发展。
1.3 近年来日韩纷纷效仿
西亚男篮的全面崛起打破了东亚男篮一统亚洲篮坛的局势,于是,日本、韩国也开始借鉴西亚归化球员的方法,弥补自身男篮的劣势位置,但日、韩不像卡塔尔男篮过度依靠于归化的球员,而是在自身男篮的薄弱环节“查缺补漏”。韩国男篮一直处在亚洲强队的行列中,成绩比较稳定,几乎在亚锦赛和亚运会中处于前三名的水准。韩国开始归化球员是从“血缘归化”开始的,也就是优先归化有韩国血缘的混血。现如今的韩国爱上了归化黑人球员,韩国男篮现在球队的绝对核心球员拉特利夫,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很多比赛中呈现出他一人的独角戏,场均30分都属于正常现象。在刚刚结束的世预赛韩国对战叙利亚的比赛中,拉特利夫有41分17篮板的数据,统治了整场比赛。日本男篮近些年归化的球员五花八门,有从我国归化的,也有从美国归化来的。例如,来自中国的张本天杰,出生在沈阳,在6年级时随父母去了日本,高中时期凭借优秀的篮球天赋归化日本。作为日本男篮国家队的一员,他在2017亚洲杯场均能拿到8.1分的数据。日本男篮新近归化了美籍球员费泽卡斯,并将其作为球队核心中锋来培养,在刚刚结束的世预赛中,费泽卡斯和日非混血八村塁合砍49分,助日本队战胜了强大的澳大利亚队。日韩两国近几年尝到了归化运动员的甜头,不断加大归化球员的力度和归化球员的进程,实力也不断提升,未来势必成为亚洲赛区中国男篮强劲的竞争对手。
2 亚洲男篮归化现象的总体态势
2.1 无归化球员型——中国和伊朗
在亚洲赛区的范围内,中国和伊朗国家队是典型的没有一名归化球员的球队,依靠国家男篮自身实力和男篮的发展成为了亚洲的强队。伊朗男篮在上世纪末基本处于亚洲二流到三流的水平,直到2003年,伊朗政府推出了大力发展篮球发展的“五年计划”,加大了政府对篮球投入和扶持力度,继而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一批有天赋的球员,伊朗男篮实力因此迅速提高,跃居成为亚洲一流强队。我国从1974 年恢复国际篮联的会员资格后,在亚锦赛和亚运会的赛场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亚锦赛上取得了两次五连冠、一次四连冠的战绩;在过去参加的12届亚运会中,更是11次登上领奖台,并且有8次站到了最高领奖台。中国和伊朗是亚洲赛区仅有的两个没有归化球员又能获得如此好成绩的球队,而亚洲其他球队不断地“招兵买马”,实力的提升也给没有归化球员的中国队和伊朗队带来新的挑战。
2.2 依赖归化球员型——菲律宾、约旦、卡塔尔
以菲律宾、卡塔尔、约旦等国家为主要代表,这些国家具有共同的特点,即一直在走归化的路、归化球员多、以归化球员为核心。一方面,这些国家人口基数小,参与到篮球项目的人数有限,职业联赛的水平甚至无法和CBA、KBL这样相对完善的联赛相媲美,高水平的篮球运动员数量更显得相对缺乏。另外,篮球作为世界三大球之一,在国际中的地位越来越重,各国政府和人民普遍重视篮球的发展和竞技。这些国家由于国内优秀的篮球人才有限,为了提高民众对篮球项目的自信心和关注度,大多依靠自然的经济优势大规模的归化外籍运动员来提升成绩,从而形成了对归化球员的过分依赖。
2.3 归化球员补弱型——日本、韩国
通过积极借鉴西亚地区男篮的崛起因素,日本、韩国逐渐尝到了归化球员的甜头。亚洲篮球运动员的典型打法就是“小、快、灵”,所以优秀的内线少之又少,于是日韩主要以引进身体素质出众的内线球员为主,弥补自身的缺点和劣势。随着NBA中刮起了小球时代的风暴,现代篮球运动员场上位置模糊化,能胜任场上多个位置、能突善投的全能运动员成为了时代的主流。韩国男篮中归化的拉特利夫、日本男篮归化的费泽卡斯等都在球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就属于又能在内线站住脚,又具有一定投篮、处理球能力的球员,这些归化球员的加入丰富了球队的进攻方式和手段,在球队防守中也起到重要的护筐作用。
3 亚洲男篮归化现象的重新审视
3.1 辩证地看待归化现象
现阶段,亚洲篮球归化现象较为普遍,国内对于运动员归化现象的研究虽然各抒己见,但总体集中于两种观点:一种观点大力支持运动员归化,另一种观点对归化球员这一行为持反对意见。但支持也好,反对也罢,“体育运动的发展史,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实际上就是一种体育全球化的历程,而归化运动员正是体育世界从全球化那里派生出来的产物。”[3]随着全球化的步伐,归化球员对亚洲体育格局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因此我们有必要抽丝剥茧般对归化现象进行分析和审视。
3.1.1 归化现象的积极作用
随着体育全球化的趋势,运动员归化现象给亚洲篮球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欧美高水平运动员的加入提高了亚洲篮球的总体水平,提升了亚洲篮球赛事的关注度和观赏性;归化运动员的到来也带来了一系列科学的训练方式、方法和手段,有助于亚洲各国男篮形成科学的训练体系和训练理论;伴随着篮球运动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各国也更加重视篮球这项运动,促进了篮球运动在亚洲各国中的发展,进而有效合理地分配全球优秀运动员资源,避免形成一家独大的现象。
归化球员对一些国家来说是一种需求,可以迅速提高引入国的实力和在国际体育赛场上的话语权。国家在一个项目中的话语权主要还是看该国在这个项目的硬实力,特别是一些人口少的国家,如二百多万人口的卡塔尔,人口基数小,参与到篮球项目中的人口更少,优秀体育人才培养和后备人才储备都是很大的问题,因此归化球员是个快速便捷的通道。同时外来优秀体育人才的“传、帮、带”作用也有助于引入国运动员实力提升。
运动员归化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竞技实力,实现运动员的目标价值。对一名职业运动员来讲,能够参加所从事项目的最高赛事是对其自身实力最大的认可。美国篮球一直处于世界的绝对顶尖,平均水平非常高,这势必造成很大一部分比较优秀的运动员在职业生涯没有机会参加奥运会这样的顶尖赛事。这些运动员为了实现奥运梦选择归化到他国,代表其他国家参与奥运会、世界杯等顶级赛事,在全球化发展的当下,这种人才流动应属正常现象。
3.1.2 归化现象的消极作用
竞技体育的魅力就是在于两个运动员、或是两个团队之间不断博弈所带来的魅力与残酷。不合理的归化严重背离了奥林匹克精神,影响了竞技体育的公平性,导致“金元体育”、年龄造假等问题,进而演变成各国体育的“军备竞赛”,使竞技体育变质。归化球员中的拿来主义破坏了正常的人才培养模式,体育竞赛商业化严重,违背了体育公平竞赛的精神。这种拿来主义使得经常归化球员的亚洲国家“上瘾”,卡塔尔作为最为典型的亚洲归化国家,自从开始归化球员之后,不断加大球员归化的力度,归化球员的数量也逐年上升。像卡塔尔、菲律宾这样大范围归化球员是对亚洲男篮各大型赛事竞赛规则和规章制度的挑战,即便对归化球员有现行的规则制约,但总有像雅加达亚运会中菲律宾队一样打规则的“擦边球”,给亚篮联仲裁和赛事举办方带来巨大的压力。过度的归化球员打破了亚洲男篮原有格局,改变了亚洲男篮的积极发展方向。
此外,长此以往的依赖归化球员来代表本国的实力,会严重制约国内体育人才的培养和锻炼,影响亚洲各国、各民族篮球文化氛围的提升,对亚洲赛区男篮长久发展不利。在亞洲篮球赛事中,大多数的归化球员都是处于球队中的核心地位,包括在比赛激烈、焦灼的关键时刻,一般都会选择归化球员来终结比赛,国内球员则得不到锻炼发挥。金钱雇佣关系之下,很多归化来的篮球运动员把体育竞技当成了一种“义务”,而不是为了一个民族去战斗。归化球员数量的增多使得各亚洲男篮赛事的关注度有所转变,赛前很多的报道不是各球队如何备战,而转变成了各球队有哪些归化球员参加此项比赛、这些归化球员在之前赛事的统治表现等。同时,部分归化到亚洲男篮的运动员未达到理想的状态,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如2011年武汉亚锦赛前,黎巴嫩临时归化了外籍球员霍金斯,但在比赛中的表现让黎巴嫩男篮大失所望,最终只取得了第六名的成绩。我国被归化到日本的球员赵希、李莎莎等,最终也没能代表日本队参加国际比赛,甚至会出现母国对归化运动员的负面舆论,也给这些归化来的运动员带来巨大的外界压力。
3.2 不同视角下的运动员归化现象
3.2.1 体育法学视角
运动员归化现象与体育法学中的国籍和体育国籍有着密切的关联。在竞技体育中,一个运动员参加国际大赛的基础是拥有本国国籍,运动员的国籍变动不仅受到各国国内法律的制约,同时也要遵从各国际性体育组织的规定。体育运动国籍意指拥有某国国籍并代表该国参加国际体育赛事的一种资格,是主要针对转换国籍或者多重国籍的运动员来讲的。[4]随着归化运动员现象在国际大赛中越来越普遍,为了避免“金元体育”和体育“雇佣军”等有悖于奥林匹克精神的现象出现,奥林匹克委员会和各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章程和规则都对运动员国籍和体育国籍以及参赛前提做出了明确规定。在《奥林匹克宪章》第41条(运动员的国籍)中: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任何运动员都必须是为其报名的国家奥委会所在国的国民。涉及如何确定运动员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所代表国家的一切争议,应由国际奥委会执行委员会解决。[5]国际篮联也有规定:参加国际赛事的国家,可以拥有一名16岁以上通过移民“归化”的原外籍球员,这也在数量上限制了各国家队的归化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雇佣军的出现。
由此可以看出,就体育法学的角度而言,不同国际体育组织对运动员的归化现象所持的是限制态度。实际上,国际体育组织限制转换体育国籍的目的是限制体育雇佣军的发展、避免金钱对体育赛事公平性的破坏。[6]国际奥委会及各国际体育组织对归化运动员的严格规定,也充分体现了体育界对体育雇佣军的态度。但值得注意的是,体育法中并没有对归化运动员完全否定,说明其存在必然也拥有合理性。体育法学对运动员参赛资格做出了规定和要求,亚洲篮联在国际篮联的基础上也要求参加亚洲赛事的各队伍只能拥有一名归化球员。而在实施的过程中,自亚洲部分国家开始归化球员后,在亚洲男篮范围中一直争议不断,并时常出现有些国家由于归化球员太多导致球员禁赛的现象。而亚篮联在处理相关赛事归化问题时不够坚决,经常在外援资格审查过程中不了了之。之所以如此,亚篮联也是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亚洲男篮较美洲、欧洲的水平还有很大差距,这些高水平归化球员的加入有利于提高亚洲男篮的整体水平,缩小与欧美篮球的差距;另一方面,亚篮联也试图通过相关归化的赛事规则和争议仲裁来控制归化球员的数量,避免有些国家出现过多的归化球员。因此,亚洲男篮若要健康稳定发展,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而不能总是徘徊于法律的边缘,从而导致归化问题的模糊,甚至“越界”。
3.2.2 民族、民众意识视角
伟大的民族有着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强大的民族融合了众多民族的各种优良元素。体育竞赛逐渐演变成了代表一个国家除了经济、军事、国力强大以外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现代体育与政治的联姻促使民族主义上升到国家主义的层面,而竞技体育比赛则成为了民族主义情绪的集中体现。[7]亚洲地区约有一千多个民族,各国家的体制和政治制度也不同,亚洲男篮归化球员的出现是对民族主义的一种挑战,尤其是直接归化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他籍运动员,民族认同感不强,在民族意识比较强的国家难以接受。纵观近几年亚洲各国家男篮领域的归化球员,像日本、韩国大多数归化球员具有本民族血统,以混血为主,加入到国家男篮中具有较强的民族认同感。而对于卡塔尔、约旦等国家,大范围归化与本民族没有任何关联的男篮运动员,容易造成民族主义情感的波动,并且民族认同感也不强,而事实也印证了这一点。在民众视角上,亚洲男篮归化球员的问题和新闻俨然成为除了比赛外又一热点。当民众看到和自己的民族毫无关系的男篮运动员在场上表演、比赛,则很难引起民众在爱国主义上的情感共鸣和民族自豪感。
因此,尤其是在民族意识比较强的发展中国家,利用归化运动员这一对策来提高本国体育成绩难以在民族、民众层面所接受,这也是部分亚洲国家对归化运动员这一行为存在顾虑的一个原因。种族、地域、文化的差异造成对男篮运动员归化现象的理解和认识也有所不同。
3.3 运动员规划利弊分析
综合思量诸多学者的分析和建议,尽管亚洲男篮运动员的归化存在着诸多问题和制度上、认同上的分歧,但笔者认为男篮运动员的归化还是利大于弊的。一方面,随着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观念的深入人心,任何一个国家都很难独善其身,都需要在合作中共赢,共赢中合作。亚洲男篮运动员的归化是体育全球化的一种体现,促进了亚洲男篮与更高水平篮球的交流和融合,男篮运动员的归化实现了运动员和归化国家的共赢,符合世界发展趋势和人才合理流动,减少了个别体育项目一家独大的现象,使亚洲篮球赛事更加激烈、观赏性增强。另一方面,在世界体育的舞台上,奥运会、足球世界杯、篮球世界杯等重大赛事中都有归化运动员的出现,其中像美国、俄罗斯、德国、法国这样的体育强国也存在着男篮运动员的归化,可见,合理地归化运动员对全球、区域体育项目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也得到了世界体育界认可。还有,《奥林匹克宪章》中“每一个人都应享有从事体育运动的可能性,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视,并体现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8]。运动员归化应该看作是人才流动的一种正常现象,而不是一概并论认为亚洲男篮归化运动员这一现象就是负面的。
当然,由于亚篮联在制度上对男篮运动员归化的规定还不够详细,也出现了一些不合理的归化现象,由此引发亚洲各国体育界的颇多争议,但是我们相信,随着亚篮联和各国共同对归化运动员的制度和規定更加完善,“金元体育”“体育雇佣军”这种不合理的归化现象将会最大程度的减少。
4 亚洲男篮归化现象的启示
4.1 我国归化运动员的两大障碍
入籍政策的不完善是我国归化运动员的一大障碍,很多学者在研究归化现象时提出的对策就包括了修改《国籍法》类似的建议,但是笔者通过对归化国家相关国籍的研究,修改国籍法承认双重国籍和归化球员并没有直接相关的联系。作为运动员归化现象频繁出现的日本,同样也不承认双重国籍,但允许在22岁之前选择一国国籍。因此,我国归化运动员的制度障碍不能完全指向我国的《国籍法》,主要受限于入籍政策。我国现行的入籍政策中,还没有为运动员归化提供入籍的简化手续,从而限制了运动员的归化,使运动员归化只存在于理论的可能,而迟迟没有放宽制度上的局限。
民族主义意识和保守型体育民族主义是我国归化运动员的另一个障碍。在意识形态上,由于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大众心理调适困难,大众文化差异较广,造成我国归化运动员的意识困境。[9]在竞技体育的舞台上,优秀的运动员代表着中华民族,当看到中华儿女在赛场上拼搏时我们不免热泪盈眶,这是民族的力量。我国曲折的近代体育历史也造成了排外意识的形成,作为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我国经济、政治、军事实力和在国际中的影响力不断提高,体育实力的强大也充分体现了民族情绪的高涨。运动员的归化现象打破了民族体育的边界,影响公平竞争的竞赛原则,是对民族自豪感、民族自尊心的强力冲击,因此,对于运动员归化问题,我国无论是在制度层面还是在实践方面都采取保守型的规定。
4.2 我国实施球员归化的重点
4.2.1 制度方面
综合我国法律和入籍规定,现阶段虽然我们还不承认双重国籍,但却可以在其它层面另辟蹊径。在此方面有法律专家已作了深入的研究,即在不修改《国籍法》的前提下,可以对
《国籍法》第七条第三项中有关入籍条件的“其他正当理由”作出解释和说明,把引进急需体育人才作为其中一个“正当理由”,允许外籍运动员加入到中国国籍。[10]另外,取得永久居留的权利是加入到我国国籍的前提,在《2017年关于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审批管理办法》中明确指出:“对中国有重大、突出贡献以及国家特别需要的”可以申请永久居留,而国家急需的体育人才,正可以通过此法条建立快速取得永久居留权利的通道,继而获得我国国籍。因此,归化优秀外籍运动员加入我国国籍是符合我国法律法规的。
4.2.2 民族意识方面
我国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如依靠归化球员来发展本国的竞技体育运动,确实在民众意识方面很难接受,但在体育全球化的进程中,归化运动员对于迅速提升竞技运动水平又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我们可否考虑将归化运动员的对象集中于海外华裔,这样便可很好的解决民众意识方面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海外华裔人数达到了五千五百万,华裔中不乏林书豪这样的优秀体育人才,华裔是中华民族血脉传承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优先归化华人或者是其父母双方、一方具有中华民族血统的优秀体育人才,这样归化来的华人运动员民族荣誉感强并且民族认可度高,同时也壮大了国家队的实力,加强了海外华人对我国体育发展的关注和参与,从而为我国体育事业的腾飞贡献力量。
4.2.3 原则方面
国应坚持自我造血为主,引进归化为辅的发展原则。归化运动员只能作为发展我国体育事业的辅助手段,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我国还是应该坚持“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原则,加强后备人才的培养,把培养国内优秀体育人才做为主要任务。我们可通过不断完善大学生联赛(CUBA)的竞赛体制和竞赛制度,促进青少年U15、U18等联赛的成熟,平衡CBA联赛外援和本土球员的分量,加强国内球员的锻炼等多种手段和方法,来刺激和促进本土球员的成长和成熟。与此同时,适当地调整运动员归化的相关政策,尝试归化优秀的华裔、华侨运动员,以优秀运动员由点到面带动整个項目的发展,发挥优秀运动员“传、帮、带”的作用。并注重完善我国运动员和归化运动员的社会保障制度,以法律、制度、政策作为支撑,提高我国运动员的福利水平。
5 结 语
从长远发展而言,归化只是“术”,而“道”则是
整体的人才培养。诚如姚明所说:“如果我们不能从自身着手很好地解决人才问题,那么无论是‘归化别人,还是被别人‘归化,那都只能是争一时而非争一世。”归化球员在不远的将来在我国可能会出现,但归化不是发展我国男篮的长久之计。我们要做的是既要充分利用好归化的“术”,加强交流与融合、促进提高与发展,又应该紧紧抓住其中的“道”,结合我国篮球特点、发展现状,发扬中华民族克难精神,制定相关的人才培养战略,促进我国青少年联赛、大学生联赛和CBA联赛赛制、制度成熟,以提升我国男篮整体的实力和水平,形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1] 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3814.
[2] 林民望.运动员归化的政策选择:经济理性与民族主义的双重考量[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3,28(5):451-455.
[3] 庞建民.“运动员归化”现象的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16,37(3):9-11.
[4] 黄世席.体育运动国籍转换的法律问题[J].体育学刊,2013,20(3):38-39.
[5] 黄一可.川媒:亚洲篮坛雇佣军来袭,中国男篮应做好自己[EB/OL].[2014-04-26].http://sports.163.com/14/0426/14/9QP12UNK00052UUC.html.
[6] 杨璨.论国籍对运动员参赛资格的影响[D].湖南:湘潭大学,2017:7,18.
[7] 王福秋,李哲.民族主义与价值理性的博弈:对运动员归化现象的研究[J].体育与科学,2014,35(6):43-46.
[8] 百度文库,奥林匹克宪章[EB/OL].https://wenku.baidu.com/view/559333aaf705 cc1755270992.html.
[9] 辛松和,赵明元.中国归化外籍运动员的可行性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5,29(3):123-127.
[10] 黄鑫,胡锦光.论我国归化外籍运动员的法律困境及出路[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50(3):58-60.
[11] 王成龙,郭洪亮.国际视野下“双国家队”男篮竞技实力提升战略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9,37(1):59-64.
[12] 张国林.2018年CUBA东南赛区男子前8名球队攻防实力比较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8,36(5):6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