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中求史,意趣盎然

2019-07-05 12:55王磊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历史课堂古诗词运用

王磊

摘  要: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对历史背景、历史人物以及历史事件的一种表现形式。自诗中求“史”,可以提高中学生对历史的盎然意趣,也能够给沉闷的历史课堂增添丰富的色彩。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古诗词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历史课堂  古诗词  兴趣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6-0122-01

2017年的春节到元宵节,一档央视节目意外“走红”,它不是明星参加的综艺,也不是歌手的选秀,而是以中国古诗词为主题的《中国诗词大会》。无论是新闻报道,还是网络宣传,无数人在关注这档节目,同时也对古诗词重新燃起阅读兴趣。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再一次散发出了它不会因为时间流逝而褪色的强大魅力,而古诗词在校园的“回归”,也成为一种文化传承与文化自信的体现。古诗词中不但有大量优美经典的句子,同时它还是反映历史时期文化、经济、政治、社会风尚和发展过程的珍贵“史料”,它用最让新时期青少年接受和喜欢的一种方式,架构起了中学生与历史进行直接“对话”的桥梁。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有效运用古诗词,让学生们从诗中求史,不但可以提高他们对历史学习的盎然兴趣,还会帮助他们更好的掌握历史规律。

1   用古诗词拉开历史课堂新篇

如同一场好戏开头总是能够引人入戏,怎样让中学生对一堂历史课以及接下来要学习的新知识产生兴趣,关键在于如何导入。历史是由无数个年号、人物和事件组成的,初学历史者常常会被这些信息吓到,而失去对历史探究的兴趣。因此,借助古诗词拉开历史课堂的新篇,让学生们体验历史中的盎然意趣,能够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如学习有关唐朝的历史时,唐朝文化可谓华夏文化的鼎盛时期,但是如此繁盛朝代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衰落的?老师在走向衰落的唐朝时,就通过著名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诗词作为本节内容的导入语,当学生们听到耳熟能详的名句时,自然而然就会想到杨贵妃,从而想到唐玄宗开创的开元盛世,此时再提出问题:“从诗中是否能够找到作者要讽刺的是什么事件?唐玄宗能够被称之为‘有作为的一个皇帝吗?通过该诗句,是否能够找到之所以唐朝会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自诗中求史的方法会让学生们眼前一亮,也为他们探究历史指明了方向,很多学生都想到了唐朝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后期唐玄宗专宠后宫,造成政治腐败。那么还有没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导致了唐朝这样一个伟大时代的终结?带着这个疑惑学生们会更积极的渴望从教材中、从课堂上找到答案。

2   用古诗词引导学生展开联想

在学习历史时如果不会展开联想,就无法“重建”历史场景,无法以身临其境之感去体验历史的一切,对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中所包含的历史观点和规律就做不到深刻理解,让中学生学会用历史方法解现实问题的目标就很难达成。所以要想让中学生学好历史,学懂历史就会培养他们想象和联想能力。如在讲西周时期的“井田制”时,对于土地所有制度学生们可能接触的并不多,这部分内容讲起来又难免枯燥,这时就可以通过《诗·小雅·北山》的名句“溥天之下,莫非王土”让学生们展开联想,去想象天下所有的土地都归周王一人所有,一些功臣和王族他们都是土地的使用者,可以世世代代享用土地,但却没有和买卖和转让权。学生由诗中进行联想,在老师的引导下对“井田制”尝试进行理解,一些思维比较活跃的学生立刻想到我们当今社会的“房屋产权”问题,提出了质疑,是不是井田制就象现在的大产权、小产权是一个概念。这个立意非常的鲜明,同时也证明了学生们通过丰富的想象已经学会将历史与现实如何连接在一起,老师抓住这个可贵的“闪光点”,认真给学生们分析了“井田制”与“房屋产权制”两者的区别,而学生们则对古代和现代的土地制度有了新的认识。

3   用古诗词拓宽学生认知视野

新课标中特别强调,要通过历史来培养中学生的“大历史观”,这就需要学生不但要认真学习历史,同时还要学会如何“跳出历史”,将历史学科与其他多种学科结合起来,具备一种综合学习能力。而将古诗词与历史教学相结合,恰好能够起到这样的作用。中国古诗词中不仅蕴含着一些珍贵的历史信息,同时还包含各种丰富资源。如可以通过杜甫有名的诗“咏怀古迹”中的“群山万壑赴荆门”诗句,问学生们所谓群山万壑指的是什么,从而考量学生的地理知识。而诗中后半阙描写的是昭君出塞的场景,那么从中又反映了当时的西汉民族政策有哪些特点,与现在我们的民族政策有什么异同?这就是帮助学生从历史中把握政治观点的方法。同样的著名古诗词还很多,如在胡曾的《汴水》诗和皮日休的《汴河怀古》诗中,就有着对大运河截然不同的评价,那谁的观点是正确的?能不能从两个不同的观点中“一分为二”的去分析当时的人物与事件,由此得到一个正确结论。这就是锻炼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学习能力的一个最佳切入点。

无论是世事变迁还是王朝兴替,不管是人文现实还是社会制度,都能够在中国的名詩古句中找到历史的影迹。所谓文史相通,用古诗词来开启中学生的历史之旅,是新课标下的一种尝试。而实践证明,中学生自诗中求史,意趣盎然,既提高了对历史的兴趣,也加深了对历史的认识,可谓一举两得,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 缪晓佳.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激发幼儿诵读古诗文的兴趣[J].学园,2012(13):98.

[2] 潘华.中等职业学校如何运用古诗词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青年文学家,2010(17):84-85.

[3] 陈燕.兴趣所向,学有所得——论古诗词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4(35):144.

猜你喜欢
历史课堂古诗词运用
踏青古诗词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引多维思考创灵动历史课堂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古诗词中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