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在肝癌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19-07-05 09:09刘自鹏魏汝峰
实用癌症杂志 2019年6期
关键词:局灶性病变造影剂

刘自鹏 魏汝峰

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发病率高与死亡率高等特点,当前在我国的发病率显著上升[1-2]。肝癌出现症状时往往已处于发病的中晚期,治疗和预后都比较差,早期诊断与治疗肝癌是提高患者预后生存率的关键[3-4]。肝癌多数是由局灶性病变逐步发展而来,为此重视并提高肝部局灶性病变小肝癌的鉴别诊断水平,对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至关重要[5]。超声具有分辨率高、病灶定位准确、无创、价廉、使用方便等优点,特别是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观察病变内部和边缘回声及血流分布状况,显示病变血流动力学特征,有助于局灶性病变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但是检测灵敏度容易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6-7]。超声造影(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CEUS)是将微泡造影剂经外周静脉注射后到达靶器官或靶组织,通过增强后散射、改变声衰减等原理,提高超声诊断的准确度[8-9],特别是实时超声造影能动态观察病灶的微循环水平造影剂灌注全过程,利用不同组织之间的灌注时相差异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并且超声造影可以提供常规超声所不能显示的冠状面的信息,可对血流进行重建,其在乳腺癌、甲状腺癌、肺癌中的应用效果比较好[10-11]。本文具体探讨了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在肝癌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2月到2018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肝部局灶性病变患者79例,纳入标准:患者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或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及临床随访所证实;临床资料详实;无造影剂过敏史;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排除标准:曾因肝部疾病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合并有身体其他部位恶性肿瘤者;妊娠与哺乳期妇女。病理诊断为肝癌(恶性组)50例与肝局灶性良性病变(良性组)29例。2组患者的性别、发病位置、年龄、病灶数量、体重指数、病灶直径等基线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2组基础资料对比

1.2 超声方法

选择Esaote My Lab 90型彩超仪,探头频率3~5 MHz。患者首先取仰卧位,后取左侧卧位或坐位,扫查肝脏,记录肝脏的形态,同时记录回声特征、边界、钙化等情况。

在实时超声造影检查中,超声造影剂采用意大利Braceo生产的声诺维(SonoVue),经外周静脉以快速团注方式注射2~3 ml,绘制时间-强度曲线(TIC)记录造影剂的相关指标等。依据病灶的体积设置好取样框的大小及扫查的角度以形成图像,取样框的大小随着观察范围的改变而改变。观察与记录病灶和周围组织间的界面情况,重建病灶内的三维空间立体。选择的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ROI)大于病灶体积的2倍以上,再用探头进行加压操作,获得较稳定的图像。将超声造影分为动脉相(为开始注射造影剂的30 s以内)、门脉相(注射造影剂后的31~120 s)和延迟相(注射造影剂121 s后),与肝实质对比,分为高增强、低增强和等增强。同时记录超声造影定量指标,包括造影剂通过时间显影时间、达峰时间、峰值强度等。所有病例由同一组超声医师进行操作完成。

1.3 统计方法

选择SPSS 20.00软件对计量数据与计数数据进行分析,以均数±标准差、百分比、率等表示,对比为t检验、卡方分析等,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 常规超声特征对比

恶性组病灶多表现为形态不规则、有钙化、边界不清晰、内部低回声等特征,与良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超声声像图特征对比(例,%)

2.2 造影增强时相及程度对比

恶性组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的增强程度与良性组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超声造影增强时相及程度对比/例

2.3 超声造影定量指标对比

恶性组的造影剂通过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2组的显影时间、达峰时间、峰值强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超声造影定量指标对比

2.4 诊断价值

在79例患者中,超声造影诊断为肝癌52例,局灶性良性病变27例,其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96.2%和100.0%。见表5。

表5 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在肝癌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敏感性与特异性/例

3 讨论

肝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每年有20~30万人死于肝癌。早期发现及治疗,是提高其5年生存率的关键[12]。病理学诊断是区分肝部局灶性病变的金标准,但是病理学检查对于患者有一定的创伤,且并非所有病灶均能通过病理学得到明确的诊断[13]。当前临床上也主要通过对肝癌高危人群行AFP普查和随访来发现肝癌,但AFP在诊断肝癌时部分患者会出现假阴性、假阳性现象[14]。

超声为当前肝癌局灶性病变的主要诊断方法,能较好地对肝癌进行定性分析。本研究显示恶性组病灶多表现为形态不规则、有钙化、边界不清晰、内部低回声等特征,与良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过从局灶性病变逐步转变为肝癌的过程中,各阶段病灶的边界、大小、形态等影像学特征均不具有显著特异性[15]。并且常规超声易受局灶性病变背景、瘤体较小、仪器灵敏度等因素影响,一般不易检测到病变内部的血流信号,故诊断准确率有所下降[16-17]。

超声造影是近年来超声影像诊断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进展,它能够多角度、多切面及多方位地观察病灶特征,并且显示的图像清晰[18]。特别是超声造影可以显示目标结构的空间位置关系,可追踪滋养血管,可以较完整地显示立体血流灌注情况,扩展了获取的信息[19]。超声造影也为甲状腺病灶的诊断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并且可初步评估肿瘤组织微血管的丰富程度。超声造影剂声诺维(SonoVue)是由六氟化硫气体和磷脂包膜组成,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可实时动态地观察病灶内造影剂的灌注全过程[20-21]。本研究显示恶性组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的增强程度与良性组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在于超声造影能准确反映病灶的血供特征,可动态观察肝脏病灶血流改变。肝癌以肝动脉供血为主,血流灌注量大,流速快,病灶强化程度显著,反映在时间-强度曲线上曲线尖度大,灌注峰值高[22]。

超声造影定量分析避免了观察者主观因素对诊断结果造成的影响,可通过对病灶内微循环状态进行定量评估,以达到对其性质的判定[23-24]。本研究显示恶性组的造影剂通过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2组的显影时间、达峰时间、峰值强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79例患者中,超声造影诊断为肝癌52例,局灶性良性病变27例,其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96.2%和100.0%。从机制上分析,肝癌局灶性病变内的新生血管丰富,血流流速相对较快,到达造影剂平均通过时间减少。而良性病变组织接受双重血供,门静脉供血较迟缓,组织内无肿瘤新生血管出现,导致定量分析结果出现差异[25]。但不同病理类型的肝癌局灶性病变的造影剂灌注特点有一定的重叠性,在下一步研究中需要加大样本量进行分析。

总之,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可进一步提高超声对肝癌局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准确性,为肝癌局灶性病变的诊断提供补充性信息和定量分析方法。

猜你喜欢
局灶性病变造影剂
循证护理在增强CT检查中减少造影剂外漏发生的作用
NRG1-ErbB4基因多态性与局灶性癫痫易感性的关系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内镜黏膜下隧道法剥离术在胃肠道肿瘤性病变治疗中的应用
MRI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效果评价
基于Bosniak分级系统的复杂性肾脏囊性病变的诊疗进展
“造影剂肾病”你了解吗
亚低温对大鼠局灶性脑梗死线粒体SOD和MDA水平影响实验研究
靶向超声造影剂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开窗引流术治疗口腔颌面囊肿及囊性病变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