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锦波 ,何莉雅 ,鲁培荣 ,吴燕兰 ,余俊喜 ,吴少坚
1.广州市荔湾区人民医院外科,广东广州 510370;2.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荔湾医院外科,广东广州 510170;3.广州市荔湾区冲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卫部,广东广州 510370
在当今世界范围内,老年人口不断增加,老年病也随之上升,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病、外伤等,发病率也逐渐上升,外伤引起的各种皮肤软组织创伤的病人、糖尿病引起的四肢血管病变、皮肤溃疡长期不愈、长期卧床病人发生的皮肤褥疮病人逐渐增多,这些创面如果用传统换药的方法处理,会增加病人的痛苦,延长病人的住院时间,相应增加工作量、浪费医疗资源[1-2]。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ouum sealing drainage,VSD)是由20世纪70年代德国首次应用,开创初期被用于临床复杂创面治疗干预中,通过临床长时间研究证实,VSD临床应用对改善创面局部条件起着重要临床意义,能进一步改善健康肉芽组织后续生长,并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3-4]。文章就2016年3月—2018年12月收入60例复杂创面患者开展VSD干预,对其治疗疗效进行以下分析,现报道如下。
收集 于该院外科住院的复杂创面患者60例,男根据治疗方法分为VSD治疗(治疗组,n=30)和传统治疗 (对照组,n=30)。该次研究经过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经过患者、家属同意后参与该次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治疗组30例,其中男 19例,女 11例,年龄(66.3±17.9岁,对照组30 例,其中男 12 例,女 18 例,年龄(72.5±16.4)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
VSD:该次研究提供厂商为武汉维斯第医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器材,内部以多侧孔引流管、半透性粘贴膜。可依据患者自身需求、创面进行修剪。
1.3.1 VSD治疗方法 ①治疗过程中将局部感染组织彻底清除。②按照患者创面大小修剪VSD敷料并贴敷在创面上,做好缝合处理。③利用无菌纱布并擦净周边皮肤组织,将生物半透性薄膜封闭整个创面组织及VSD敷料。左髂部肿瘤术后伤口感染(病例1)治疗前局部肢体肿胀,肉芽组织生长缓慢,经过VSD治疗后,局部恢复良好。 ④利用负压做好吸引,期间将VSD敷料硅胶管做好连接,另一端通过三通管与中心负压吸引装置进行连接,并做好负压状态调节,维持恒定负压(125~400 mmHg)。一旦出现薄膜组织存在塌陷,表明整体密封程度高,负压效果满意。糖尿病足感染(病例2)术前局部肢体状况较差,且感染部位较多,经过VSD治疗后,脚趾恢复程度良好,脚掌可见新鲜肉芽组织。⑤因维持有效负压吸引,时间总计为7~14 d,期间观察创面愈合情况,一旦出现新鲜肉芽组织生成,利用清创缝合术、游离植皮、皮瓣移植术进行干预。右内踝皮肤感染坏死钢板外露(病例3)伤口外露,感染程度严重,患者肢体制动,通过VSD治疗后,右内踝可见新鲜肉芽组织,恢复程度良好。
1.3.2 传统治疗方法 常规换药,操作如下:对消毒伤口做好清洁、消毒,将坏死皮肤、组织加以清除,对创面反复清洗,每次换药后无菌敷料覆盖伤口,换药频次一般为 l~2次/d,视敷料渗湿情况而定。
1.4.1 疗效 愈合[5]:创面完全愈合,临床症状消失;显效 :创面缩小75%,临床症状消失;无效 :创面缩小于25% ,临床症状无改善。总有效率=(治愈+显效)/例数×100.0%。
1.4.2 疼痛评分 使用数字评分法来量化评定患者对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疼痛强度,选用11点数字评分法(以无痛的0依次增强到最剧烈疼痛的10的11个点来描述疼痛强度)。
研究中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业软件,并以χ2、t对检验结果进行表法,%表示为计数资料、(±s)表示为计量资料。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高于对照组2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来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和对照组疼痛评分都显著下降。术后治疗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O1),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来[(±s),分]
表3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来[(±s),分]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1。
组别 治疗前疼痛 治疗后疼痛治疗组(n=30)对照组(n=30)t值P值2.17±0.37 2.57±0.85-2.262 0.643 1.23±0.43 1.60±0.81-2.796 0.008
病例1:左髂部肿瘤术后伤口感染
①术前
②VSD负压引流术中
③二期伤口清创缝合术后伤口完全愈合
病例2糖尿病足感染
①术前
②VSD负压引流术中
③VSD负压引流术后创面见新鲜肉芽组织
病例3:右内踝皮肤感染坏死钢板外露
①术前
②VSD负压引流术中
③VSD负压引流术后创面见新鲜肉芽组织
创面恢复一向是外科治疗中比较棘手的问题,传统换药方式往往需要经过较长的时间才能愈合,且临床疗效欠佳。1993年德国医生Fleischanmann首次提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该技术使用与烧伤、整形、普外以及骨科等外科临床领域。随着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广泛应用,该临床机理也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作用机制具有以下几点:①促进创面血液流通灌注:该技术可扩大毛细血管直径,增生血管,进而恢复创面血液流量。该研究中治疗组术后发现,创面肉芽组织增多,基底新鲜,血液供应丰富,炎症反应明显降低,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②清除坏死组织,降低细菌数量: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可移出创面内污染物、坏死组织以及渗液,减少细菌滋生和感染源,使得创面在负压和低氧的环境下持续的恢复。③减轻创面组织水肿,保持湿润环境:炎症反应消失的同时水肿也随之消失,进而缩小组织细胞间距离,减轻创面微血管负荷,恢复微循环,利于细胞间的物质交换,使得创面更好的愈合。④修复创面基因: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可通过对创面细胞扩张、变形、扭曲等操作,向细胞核传递所受信息,打开修复基因表达开关,使得细胞分泌较多生长因子和酶类。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主要适用于糖足创面、褥疮、感染创面、烧伤、外伤;整形皮肤移植等。该研究发现传统措施干预期间,通过清创后续多次换药,无法刺激到肉芽组织正常生长,期间无法清除分泌物、坏死组织。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高于对照组 23.3%(P<0.05)。 虞萍等[8]研究中表明,收入40例复杂创面患者予以VSD治疗,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84.65%,与文章研究结果一致。VSD作为临床常用治疗措施,特点为高效引流,以全方位、高负压下引流区显示为“零积聚”,能及时清除残留伤口积液,将局部及腔系中存在分泌物、坏死组织进行清除,促进创面愈合[6-7]。该研究中治疗组患者不论从创面愈合还是疼痛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疼痛评分分别(1.23±0.43)分、(1.60±0.81),P< 0.O1。 通过该研究表明,VSD负压引流术对复杂创面修复,其疗效明显优于传统治疗方法,并能有效减轻患者痛苦。李振等[9]研究中进一步证实,对临床复杂创面患者开展VSD治疗,与治疗前比较,疼痛评分从(3.14±0.78)分降至(1.24±0.45)分,进一步证实,VSD疗效显著可靠,安全,应用简单。对治疗复杂创面是特别是传统换药方法无法解决的慢性难愈性创面、皮肤缺损较大的创面以及合并有骨髓炎的复杂创面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外科引流技术的革新,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10]。
此外,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存在以下注意事项:①操作前需彻底清创和止血:干性焦痂会阻挠创面基底湿性,阻碍该技术负压吸引,因此,需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和污染物。创面活性出血点需要结扎和电凝,注意血管裸露。②注意敷料与创面吻合程度:负压封闭引流前需将敷料修剪至与创面相吻合,不能留置空腔,如泡沫材料孔径过小也会影响负压吸引效果。尤其是敷料修剪过小会导致创面肉芽覆盖,直至残留。
综上所述,VSD是能够彻底去除腔隙或创面分泌物和坏死组织,促进创面愈合,对复杂创面治疗疗效显著,缓解治疗期间患者疼痛及心理压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