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燕
(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王村镇中心卫生院,山东 淄博 2 5 5 3 1 1)
药物流产方式是指不用手术方式进行流产,而是通过予以服用药物达到流产的目的,属于近20年所出现的一种新型流产方式,多使用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进行[1]。在临床中,药物流产多用于妊娠在49日以内孕妇,主要是通过降低其机体中孕酮的活力,并增加子宫的强烈收缩,将妊娠组织物质等帮助排出体外[2]。患者在服用药物之后,可能会出现不完全流产,或者阴道出血时间较长等现象,所以需要找寻到一种有效的方式进行干预,帮助减少阴道出血量,进而缩短阴道出血时间,促进康复[3]。基于上述情况,本文就到我院行药物流产的患者开展研究,报道如下。
择取在2017年4月至2018年5月到我院接受药物流产患者88例,随机抽签法分为甲组、乙组,44例/组。甲组年龄最大38岁,最小21岁,平均26.89岁;乙组年龄最大38岁,最小20岁,平均26.91岁。组间资料对比(P>0.05)。
纳入标准:(1)均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2)年龄不超过40岁者;(3)经过彩超检查,确诊为宫内妊娠。
排除标准:(1)伴有内分泌疾病;(2)伴有血液系统疾病;(3)长时间服用抗癫痫等药物进行治疗者。
(1)甲组:行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治疗,入院后服用米非司酮(顿服、200mg),于第3天服用米索前列醇(空腹状态,3粒),等待4h,如果仍然无法有效排出孕囊,则需要继续服用米索前列醇(2粒)。
(2)乙组:于住院第1天开始服用米非司酮(顿服、200mg);在第3天予以宫血宁胶囊进行治疗,2粒/次,3次/d,同时并予以米索前列醇治疗(空腹状态,3粒),等待4h,如果仍然无法有效排出孕囊,则需要继续服用米索前列醇(2粒)。
观察与统计流产情况、阴道出血量情况以及安全性,并予以对比评价。
流产情况:完全流产指服用药物之后,胎囊流出彻底,经B超等检查确认;不完全流产指服用药物之后,胎囊没有完全流出,经B超检查显示宫腔中存在残留物。
研究项目资料纳入SPSS 20.0软件中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行卡方χ2检验,若P<0.05可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流产情况对比(P>0.05),详见表1。
表1 流产情况对比[n(%)]
阴道出血情况对比显示乙组明显优于甲组(P<0.05),详见表2。
表2 阴道出血情况对比[n(%)]
所选择研究对象均有恶心、呕吐等多项不良反应出现,但是对治疗并未产生影响,在停止服用药物之后,自行消失。
对于早期需要终止妊娠的孕妇而言,药物流产属于首选方式,与负压吸宫等多种方式进行对比,其不会给机体带来较大的损伤,且不会出现子宫穿孔等一系列并发症[4]。但是药物流产方式,在流产之后女性通常会出现阴道出血现象,且时间较长,甚至会高达2个月,如果出血量较大,甚至还可能需要行清宫方式干预[5-6]。分析出现阴道出血的原因是由于,通过药物流产之后,其机体中的底蜕膜等没有彻底排出体外,加上子宫收缩情况并不理想、出现感染等[7]。
部分学者认为,女性在服用流产药物之后,其阴道出血量较大主要是受到其自身气虚,且存在血瘀等的影响,而在中医学中,主要是通过止血以及补气等开展治疗干预,予以具有此类功效的药物,促进子宫内膜修复,并获得成功止血的效果[8]。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在临床中属于常见的用于药物流产药物,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流产效果,但是却存在阴道出血量较大这一劣势,使其在推广应用方面存在不足。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研究对象组间对比安全性以及流产情况,差异不显著,组间对比阴道出血情况显示乙组明显优于甲组(P<0.05),提示在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的应用中予以宫血宁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宫血宁是由植物制成的一种纯天然药物,重楼皂苷是其主要成分,具有理想的止血以及促进宫缩效果。在止血方面,主要是通过对血小板进行刺激,增加其数量,并改变其糖蛋白的表达情况,促进聚集,从而帮助止血;在缩宫方面,则主要是对子宫平滑肌发挥作用,调节细胞外的钙内流现象[9-10]。在消炎方面,主要是增加血管内皮细胞,改善炎症,并对炎症反应进行抑制。
综上所述,对于接受药物流产者,在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的应用中予以宫血宁干预,其流产以及安全性情况均较为理想,且阴道出血量现象得到有效改善,可降低对患者机体带来的损伤,在临床中应当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