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久炎
神奇的长白山山麓是一宗有生命的神话。那古老的原始森林里,有太多的故事可以书写。
那双登山鞋的主人,怀揣一腔激情,只身走进不必渲染的原始森林,一扎进去就是五年。一千八百多个日夜的穿行,走出来的时候,他的面容沧桑了,头发花白了,作家的风度不见了,身后却跟随了一群与他互称哥们的“土老帽”。在生态作家胡冬林的心中,关于原始森林里的一切,让他爱得发狂。
这个文化人,在山里哭过、笑过、兴奋过、懊悔过、挣扎过、幸福过,也绝望过,可他坚持了下来了。那里有原始的厮杀,有岁月的深痕,有奇异的邂逅,有山花的妩媚,有风雨的肆虐,有生态的祥和,也有尸横白骨的悲惨……
人与动物的惊恐对视,经常考验一个闯入者的胆量和智慧,人与大山的和谐相处,时刻磨练着一个人的非常意志力。为了了解动物的行踪,他常常在夜间行动。为了分析动物的饮食结构,他常常采集多份粪便回家,装满各种杯子,摆满一地。为了了解蘑菇的特点,他采集了700种标本,并一一记录其特点。为了拯救黑熊,他和违法分子斗智斗勇,半夜偷偷爬起来上山,用烟把黑熊熏醒放跑。为了不把时间浪费在采购上,他一年有五个月吃山里的野菜。入夜了,在并不温暖的茅屋里,他点亮油灯,独自一人记录当天的观察、跟踪、偶遇、惊险、快乐与悲伤,常常到后半夜依然兴奋得难以入睡。
他曾惊叹。
那是一个夏夜的傍晚,微风扫除了一天的浮躁,却铺陈了一川和悦、温馨的时光。他漫步在荒野间,遥听溪流,近品鸟语,一路遐想。
登上山峁时,突然,他眼前一亮,许许多多的小亮点在空中漂浮,一团接着一团,一片接着一片,像星群在飞舞,像银河在流淌,自己好似来到了一个童话般的世界。眼前的景象,因为太庞大的聚集显得那么壮观,因为太隆重的集结让他感到兴奋,他自己也变得生动起来。他知道,这叫萤火虫,只是小时候偶尔见到并追逐到无影无踪的小精灵。那一刻,他被这成千上万精灵的存在惊呆了。渐渐地,他被这些叫萤火虫的生物簇拥着、包围着、亲吻着……他变成了王,变成了萤火之王,就像大山之王,他膨胀着,欣然着,骄傲着骤然裂变式的拥有……
他顺势起舞,萤火虫就随着手势流动;他打太极,萤火虫就如火炬在空中挥来挥去;他转身,那火团就跟着他形成了旋风;他跳跃,那流云就如魔法般一同上下起伏。密集的流淌,浓稠的泼洒,柔软的跟进,彼此的融合,让静寂的大山里变得生动起来。那醉人心魄的遇见,让他醉入山脉,跌入江河……
他曾难忘。
那个春天,是美丽的。万物在这样的季节中释放着憧憬,焕发着激情,张扬着生命的底蕴。复苏的叶子,觉醒的草根,翘脚的树干,欢乐的溪水,都在那静悄悄的神秘中醒来……
他,也醒了。
他走近了深林,走近了热土,看到了鹿群,听到了鹿群中一声接着一声的鸣叫——他知道那是雄鹿在呼唤母鹿,声音短促而高亢,调子骄傲而霸气,音律中夹杂着柔情蜜意。那短促是雄鹿的宣言,那霸气是鹿王争雄的示威,那柔情是对异性深情求爱。
作家也会调皮。他蹲下身来,捏着鼻子,学着雄鹿的声音,不停地呼叫。雄鹿忽然停顿,似呼在听。当作家再次鸣叫时,鹿王发出了更大气力的鸣叫,接着,鹿王朝着作家的方向走来,它高昂着头,穿过树林直奔另类而来,作家迅速逃到另一个方向继续鸣叫,鹿王就继续追赶,作家边走边叫,鹿王一路穷追不舍,直到作家嗓子喊哑了,败下阵来。
这是人和动物的对话,是生命和生命的斡旋,是人和自然在春天里最动听的故事。
他也曾经历。
大山,有的是雪。狸猫就喜欢雪。冬林先生也喜欢雪。
大狸猫,也叫山猫,在冬天里要自己觅食,它就得在雪后捕捉山雀,当地人叫“杀半斤”,因为杀了能得到半斤肉。作家想亲眼见证山猫是如何过冬的,靠吃什么长得那么肥美。作家跟着狸猫的脚印,一直来到山坳里,脚印没了,狸猫停留在雪地里,一动不动。在作家的眼里,一片积雪,白皑皑的,看不出任何纰漏。为了弄清真相,作家趴在雪地里,眼睛盯着狸猫,耳朵听着山风,任流星划过也无暇顾及,任寒风钻进了裤脚,任手脚被吹得冰凉,任时间在宁静的雪山里凛冽地划过……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三个小时,天终于快亮了,就在作家再也坚持不住的时候,只见狸猫一个腾跃,紧接着呼啦啦,雪地里迸发出几十只山雀,惊叫着,煽动着,盘旋着,遁入山林。再看不远处的狸猫,嘴里叼着一个“战利品”,正摇摇晃晃地消失在雪地里。
作家来到刚刚狸猫蹲过的地方,发现那里的的雪已经被体温融化成了一个冰穴,几个小时的坚守,让作家看到了狸猫,用狼一样的坚韧和智慧,找到最佳地点,抓住最佳时机,用最机敏的战术,获得了食物。而他,却用最大的耐心,最勇敢的侦察能力,捕捉了这一个瞬间。
他能,他有,他做到了。
匆匆的脚步,是过客。闲散漫步的,是路人。
坚守森林五年,是有信念的人。
用心拥抱原始森林一切生命的人,有大爱。
走出原始深林,他的体重严重减轻,但他更加富有。
他走出了森林,进入喧闹的城市,却更加孤独,因为,他爱大山里的一切。
写作,推朋谢客;整理,浑天黑地。一篇篇散文,一本本小说,一集集剧本,如春风喜雨,繁荣了生态文化的种类,丰富了生态文化的平台,填补了东北黑土地生态文化的空白。
《巨虫公园》的问世带给了孩子们笑声;《野猪王》的长篇故事让人们领略了野生动物的趣事;《青羊回来了》给动物世界平添了又一份精彩;《狐狸的微笑》惊动了学术界,让生态文学的旗帜更加鲜明,新的故事正在构思,可惜,还没写完……
生命,需要呵护;生态,需要保护;生存,需要觉醒。这些,成了他永远的主题。
(二)滥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阅读教学。当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中也存在滥用多媒体技术的现象,就是过分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取代了很多传统课堂所要表达的内容,而代之以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所占用的时间较多,老师和学生的作用都未能发挥出来。多媒体技术毕竟是一个虚拟的环境,过度依赖只能让老师和学生都产生依赖心理,不肯动脑去进行阅读学习和写作,这样对于学生的成长是不利的。
他的选题是世界的,是人类的,是关于未来的。
他,得到了学术界的高度评价,得到了读者的崇拜和敬重,他的生命又一次绽放了。
他,就是生态作家——胡东林。
读胡冬林的书,让人走进了既原始又鲜活的生态世界。
读胡冬林的人生,让人有了关于生命的感怀和思索。
我曾经和生态作家胡冬林有过几面之交。
我读过他的书——《狐狸的微笑》《青羊回来了》《巨虫公园》等。
我听过他在大山里的故事,他是吉林省专职作家。为了开辟新的领域,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原始森林的故事,他毅然离开舒适的都市生活,深入林区,深入大山,深入那里的老百姓中,写下了上百万的文字,被评为生态作家,得到很高的评价。
如今,胡冬林魂归大森林,已经整整一年了,可他那些精彩的遇见,那些奇特的经历,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我必须记录下来,也借此表达我对故人在天之灵的一份敬意。
链 接
胡冬林,满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自幼喜爱野生动物, 大森林。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1995年起不断深入长白山地区采风。2007年起,长期租住在长白山林区小镇,几乎全年与山林动物为伴,与伐木工人、猎人为友,被评价为当今中国“离野生动植物最近”的作家,一位具有真正现代自然文学意义的作家。
出版有散文集《鹰屯-乌拉山野札记》《青羊消息》《狐狸的微笑》,长篇动物小说《野猪王》《金角鹿》,长篇儿童科幻文学作品《巨虫公园》,长篇散文《蘑菇课》《原始森林手记》等。《青羊消息》《拍溅》《野猪王》蝉联三届吉林省政府长白山文艺奖,《蘑菇课》获第三届“在场主义”散文新锐奖,《巨虫公园》获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曾获全国首届环境奖、全国散文大奖赛大奖等奖项。2011年,获评第九届“感动吉林”十大人物。
2017年5月4日,胡冬林去世。去世前5天,胡冬林还在朋友圈里发了一条信息,谴责破坏长白山生态的行为,表示要“放开手脚写《熊冬眠树》,一抒胸中恶气!”
他曾说:“当人类利益与野生世界发生冲突时,我永远站在野生世界这一边。”“你只是去了那个你终生都要捍卫的野生世界。”很多作家和媒体都如此表达对他的悼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