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城市道路建设与环境保护

2019-07-05 07:44严凯
中华建设 2019年5期
关键词:道路设计环境保护道路

严凯

近年来,我国道路建设突飞猛进,给人民生活带来了快捷与便利。但就道路建设而言,因其线长面广,破坏范围大,过去环保意识不强,在修建道路时对生态环境、人文景观、地形地貌等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现今国家建设主管部门在环境保护设计规划中,提出道路工程设计必须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相统一,并且在遵守国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前提下,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进行设计,这是符合上述新概念的,简言之,这就是“天人合一”的概念。

一、从道路设计与施工阶段充分考虑环境保护

1.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就得对道路沿线环境影响进行评估。

2.在初步设计阶段,应按环境保护的评估意见拟定环境总体设计方案,并进行论证。设计人员从选线到设计的全过程,都要把环境保护设计和工程方案一齐抓,使线路尽可能避开环境敏感点(如文物古迹、水源头及野生动物保护区等),力求采用环保新技术和新材料,把道路工程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道路定线不能只单纯地视其为一个几何图形,而应视其为一个美学实体。一般来说,人们对周围环境的感受,在心理上会产生明显的反应,如桥梁的形状、水的流动、树林的分布,以及急弯陡坡、垃圾坟场等都会引起司乘人员心情的愉悦或烦躁。因此设计人员在着重主体工程设计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周围环境的设计。

3.在施工图纸设计阶段,须根据审定意见,做出环境工程设计。

4.在施工阶段,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随时研究如何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并加以纠正。

5.在运营阶段,应对未能完全避免的交通噪声、行车尾气等进行适当的综合治理。如荷兰的阿姆斯特丹环城高速路靠近城镇居民一侧全部采用隔音板防护,有效地减少了噪声污染。

实行以上所述为准绳的道路设计,必然会建成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道路,收到“天人合一”的效果,这就是现在所提倡的道路设计新概念。

二、从市区、市郊和乡村三方面来阐述道路建设的环保措施

1.市区

市政道路的绝大部分路段是在市区范围,市区内人口密集,车流拥挤,平面交叉及立体交叉道口众多,噪音、尾气污染严重,以上种种都给道路建设与环境保护带来严重和复杂的问题。解决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如在城市中心地带平交较多处,做好渠化设计,使车流通畅,避免堵塞。对交通噪声、尾气污染,无法利用自然条件防治的,可以建造声屏障或栽植行道树以减少噪声和污染。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最好是将路线避开敏感点,或采取工程措施,如在园林道路两侧种满爬山虎等绿色植物,一方面使两侧建筑免遭交通噪声、行车振动、空气污染影响,另一方面也保护了道路两边成为护墙,它们把来往车辆所产生的噪声、振动和尾气基本控制在标准范围内,效果良好。其它如保存重要的历史文物、宝塔、石刻、名人故居、名胜景点等,也是必须考虑的,因为不仅要使人烟稠密的居民有健康安全的住所,还要有文化和美观的环境,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道路设计人员要随时向建筑、交通、文物、艺术工作者咨询,才能较好地达到上述要求。

2.市郊

市郊的人口逐渐在减少,郊区道路面积却不断增大,由此引起的生态变化,破坏自然景观,以及其它妨碍出行等问题市政道路部门应提前与有关部门联系,预作规划。另外,对环城道路或连接市区出入口道路的线形,应注意平纵曲线的组合设计,使汽车能匀速行驶,减少事故,同时也要对汽车噪声、空气污染提出防治措施。

3.乡村

乡村的特征是:土地面积大、人口密度低,气候、地形、水土、地质、生物的差异较大,道路与其它运输体系分散。在这个地区修建道路遇到的问题是:土方工程对农业资源、自然景观的影响,如路线分割耕地、危害植物生长,石方爆破会造成水土流失,边坡失稳,所以道路选线应全面考虑其两侧的社会自然环境,合理保护土地资源,避免不利的地质条件及对名胜古迹的危害。为了满足沿线人民出行及田间耕作的需要,还应设置足够数量的跨线桥、通道。另外,还要根据当地气候特点设计挡土墙、边沟、截水沟,尽可能采用植物防护,这样既可防止水土流失,也有利于自然景观。

在此还需要提出的是:如果遇到路线两侧200m范围内有自然保护区、水源区、森林草原、湿地、野生动物栖息地等,原则上是将路线绕避这些生态环境,如果实在难以绕避,就需提出专项保护方案。

三、道路美学

这是对道路建设与环境保护同时进行所提出的更高要求,如国外的一些高等级道路在建设时把砌筑的双梁护栏隐藏在绿树丛中,这就是工程与美学的结合。一条道路建成后,车辆司乘人员及沿线居民的要求是不尽相同的,前者关心的是路面宽阔平坦,行车速度快,其次才是环境美观;而后者关心的则往往与前者相反。道路设计者为了使汽车能高速行驶,必然考虑采用半径大的平曲线和竖曲线,因此不仅要移去重要地段附近的障碍,甚至还要改变某些地面的自然地貌,因而便破坏了原有自然景观。要减少这些破坏,则要减小平曲线半径,避开风景名胜区,但也因此降低了行车速度。采用小半径的曲线愈多,路上发生撞车的可能性也愈大,这是司机所不希望的。如何解决上述的矛盾,必须做好环境效果分析,或采取空中摄影定线,尽可能多保存风景名胜,将路线绕道或打隧洞通过。如镇江市南徐大道穿越南山风景区的观音山隧道便是一例。

为了使道路沿线美观,还应考虑道路用地宽度问题,它应包括路面本身宽度,两侧的排水设施,公用设施及停车场地等。因此现实生活中,如何美化这一地带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四、结语

总之,道路美学目前已成为道路设计的重要方面,道路的线形、构造物等必须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必须与大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如上文所述不能把道路仅仅视为一个静态图形,而应看成是用土、石、沥青、混凝土、灌木、树林等建成的美学实体,当汽车行驶、转向、变向、爬山、下山、过河时,都能给乘车者一种动态的感觉,因为只有以这种状态进行道路设计,才能全方位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道路建设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纽带,做好全局规划,可以从根本上避免先有公害后治理的情况发生。因此,保护生态、自然、人文环境,栽植树木、扩大绿化、保持水土,降低污染,以及改善景观,都是十分重要的问题。为此本文在这里提出道路建设与环境保护同步进行的道路设计和施工方法。

道路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涉及面广,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将对环境有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如何通过科学管理、技术进步,对道路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保护进行周密设计、精心施工、严格验收、加强维护,完善和提高环保工作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猜你喜欢
道路设计环境保护道路
环境保护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基于道路设计中的选线优化设计研究
分析城市道路设计思路与技术要点
低碳生活理念在道路设计中的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