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王晶 何辰 通讯员 陈龙
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而垃圾分类能有效地“变废为宝”。全国已有46个重点城市启动垃圾分类工作,按住建部的部署,到2020年,全国各城市将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基本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
这是一场持久战!为此,武汉市制订了《武汉市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指出,按照“政府主导、协调联动,统筹发展、系统推进,全民参与、整合资源,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以区为主、部门协同,构建“分工明确、责任落实、监督有力”的市、区两级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机制;加快建立“干湿分类为基础、节点细分为补充、回收利用为导向”的分类投放系统;建立与分类品种相配套的收运系统;建立与再生资源利用相协调的回收系统,完善与垃圾分类相衔接的终端处理系统。制定出台生活垃圾分类政策及相关管理规范,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全面有序推进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至2020年底,单位(公共机构和相关企业)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全覆盖;社区和行政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85%以上(城区以社区为单位进行统计,农村以行政村为单位进行统计)。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8%,显著提升生活垃圾资源回收利用水平。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100%,基本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
2019年,武汉市垃圾分类工作进入全面攻坚阶段,武汉市城管执法委副主任郑利告诉记者:“今年是垃圾分类‘从点到面’的关键一年,要为2020年全市垃圾分类打好基础、建立信心。”
2018年,《方案》全面启动之初,武汉市城管执法委即做足准备——建立市、区考核机制,将分类工作纳入城市综合管理考核,每月进行工作通报。
完备的硬件设施,是推行垃圾全程分类的前提和基础。为此,武汉市城管执法委强化设施配套,配齐配足分类容器和分类收运车辆,累计配置分类容器136141个,配备分类收运车辆2573台,新(改)建垃圾收集站(屋)93座,建设分散式堆肥设施69座。
针对湿垃圾这一垃圾分类回收工作中的难点,武汉市城管执法委打通湿垃圾收运环节,出台《武汉市生活垃圾分类湿垃圾收运技术导则》,规范了收运模式,明确了处理路径,统一了车辆标识,全市湿垃圾收运量突破200吨/天。
宣传工作是垃圾分类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此,武汉市城管执法委编印了分类宣传手册、科普读本和校园课外分类读本,组织垃圾分类“荣耀家庭”评选、百万大学生参与分类、“百优党课”平台直播等专题活动,开展“开学第一课”等主题实践活动,赢得广泛关注,央视新闻频道还专题报道了武汉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
其中,“荣耀家庭”评选活动让武汉市城管执法委收获满满感动。记者了解到,全市800多个社区的3000多个家庭报名参加该活动,报名者中最年长者有84岁,最小的仅4岁,他们来自社会各界,包括大学教授、普通工人、医师、快递员、厨师、护工,也有公务员、环卫工、企业高管。获得冠军的谢欢一家人,女儿才4岁半,已经会辨别4种垃圾分类桶的颜色,学会了如何对垃圾进行分类。
此外,南湖还成立了“南湖大妈”志愿者团队。志愿者们都是新世纪宝安花园的退休老年人,她们义务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工作,自主印刷的宣传单上详细列举了近百种垃圾分类方法。
据统计,整个2018年,武汉市城管执法委累计印发宣传资料500余万份,开展专题宣传活动8666次,组织培训5067场次,在各类报刊杂志刊发报道363篇。如此高频及全面的宣传,为垃圾分类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至2018年底,武汉市在16151家单位、259个社区和340个行政村开展了垃圾分类工作试点,覆盖率分别为31.06%、19.63%和17.77%,覆盖人口达72.3万户约210万人,圆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这一年里,武汉市城管执法委在党建促分类、环卫与物业公司合作推分类、居民自治抓分类等方面积极进行模式创新和探索,为武汉市全面推进分类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做试点的目的,是探索出好的模式,把政府、企业、社会各方力量有效结合起来,让垃圾分类可持续地做下去。”郑利强调,市、区、街、社区形成城市管理体制,从顶层设计、出台法规标准,到具体实施方案,再到协调落实,每一个环节都需要集中力量,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奋进。
2019年,武汉市垃圾分类从单独“试点”深入扩大至整片区域,开始全面攻坚,目标是完成50%垃圾分类覆盖率。为此,武汉市将在去年分类试点的基础上,重点打造全市垃圾分类可持续的操作模式,推广“环卫+物业+红色党建”。
为完成目标,武汉市城管执法委组建市区分类专班,以确保分类工作的日常检查指导和督办落实;进一步落实宣传督导和分拣队伍,确保居民的知晓率、参与率和分类准确率,充分发挥党员、志愿者作用,由此形成分类的良好社会氛围,有效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进一步深入开展。
同时还着力加强体系建设,在投放阶段探索形成居民自治、物业主导、企业参与等行之有效的工作模式;在收运阶段加大分类收集站(屋)建设力度,建设200多个分类收集站(屋),加强分类运输监管,严禁混装混运;在末端处理上加大分拣中心、大件垃圾、湿垃圾等末端处理设施的规划建设力度。
此外,武汉市城管执法委积极推进智慧管理平台的搭建,与支付宝达成合作共识,充分利用现代生活方式,解决大件垃圾、废旧家电、可回收物的网上预约回收处理,通过“互联网+物联网”形式,有效解决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转化为居民自觉行动并非易事,因此,武汉市城管执法委已建设了2000平米的分类宣教基地,另外,还在江汉区唐家墩街道的工人新村社区、水果湖街道的张家湾社区、星火生活垃圾焚烧厂等地建设了多个分类宣教基地和生活体验馆。
利用线上线下各类资源,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工作,制作公益视频和宣传图片、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口号网上征集活动、开发推广生活垃圾分类小游戏、开设“武汉垃圾分类”微信公众号,全面激发居民参与分类的积极性。
潜移默化中,“垃圾分类,低碳生活,从我做起”的种子在居民心中生了根、发了芽。
记者了解到,通过去年一年的垃圾分类推进工作,试点区域有了明显变化,成效突出的区域也涌现了很多,比如汉阳区的四新街、江岸区的百步亭社区、武昌区的钢院小区等。
而东西湖区作为住建部确定的农村垃圾分类示范区,在先行先试的基础上,加强了整区推进力度,扩大了城区和农村分类覆盖范围,结合本区特点,在区域内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末端处理体系。
2019年,武汉市城管执法委将从点到面,通过对源头减量、全程分类、资源化利用的全链条探索,逐渐形成可在整区复制推广的做法和模式,在全市几个中心城区率先成立垃圾分类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