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庆领
摘 要 采油气工程服务中心成立于2016年9月,是油田整合各采油厂井下作业、特车和电泵服务业务,成立的专业化采油气工程服务单位,共有员工4862人。
关键词 员工培训 提升 竞争力
一、做好顶层设计,夯实工作基础
采油气工程服务中心成立初期,一无专职培训人员,二无固定培训场地设备,三无专兼职培训师资。中心白手起家,从培训工作顶层设计入手,成立培训考核站,建设四级培训网络,引进先进管理方法,营造培训动力机制,为强化培训坚实基础。
(一)统一制度,规范行为
为强化员工培训工作,中心在“一穷二白”基础上从头做起,首选是建章立制,制定了《员工培训管理规程》《员工持证上岗管理实施办法》和《员工培训工作考核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明确了工作职责、程序和目标,对管理体制机制科学设计,形成统一的行为规范,凝聚了培训合力。
(二)强化管理,提升能力
为强化对培训工作的统一规划、统一部署和统一管理,中心成立了专门的培训机构——培训考核站,要求各三级单位明确一名副职分管培训,选拔32名精兵强将负责各基层单位的培訓工作,建立了培训管理人员QQ群、微信群等信息共享平台,形成上下通畅、左右互联的培训网络,实现管理信息的快速传递。
(三)筹建设施,强化保障
积极筹措资金近百万元,筹建了中心电教室、技师创新工作室、EAP服务站培训活动室等基础设施。
二、提升全员素质,培育一流人才
井下作业施工长期处于野外环境,工作条件苦、劳动强度大,危险系数高,针对作业系统人员文化素质低、专业底子薄等现状,中心大力倡导“人才是核心竞争力”的理念,把人才培养作为生存发展的“一号工程”抓紧抓实。
(一)组织引领,激励岗位成长
制定了《技师工作站管理办法》《高技能人才管理办法》《现场难题攻关成果评选奖励办法》等管理办法。建立中心技师工作站及创新工作室,成立井下作业、汽车驾驶、电潜泵与机电3个分站、14个基层创新工作室,搭建了技能人才岗位成长成才的平台。
(二)以赛促学,打造人才品牌
坚持以赛促学,形成比技术精湛、比业务精通、比工作精心、比服务精细的“比学赶帮超”氛围,推动技术示范向技术规范提升、技能标杆向技能标准转化,促进员工提高岗位技能。在集团公司2017年井下作业工具工职业技能竞赛中,逐级选拔好苗子,强化学习动力,形成竞争机制,选派8名选手参赛喜获2金2银。
(三)外培交流,促进能力提升
为提升井下作业施工科技含量,增强外部市场竞争力,采油气工程服务中心十分重视对外学术交流与高层技术人员培训,积极选派技术尖子参与油田内外各类学习与交流。
三、强化安全培训,提升安全技能
井下作业施工,地点不固定,施工环境差。复杂的井况、路况决定了井下作业和特车施工的高风险。中心每天近百个施工现场、近500台次特车在油区数千条道路上奔波上万公里,各种危险时刻威胁到施工及道路交通安全。要最大限度降低安全风险,安全培训始终是培训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一)坚持持证上岗,把好安全“第一关”
坚持“先培训再取证,先持证后上岗”,作为集团公司试点单位,积极参与HSE取证考核与上岗晋级挂钩的先导性试点,工作中精心组织实施,注重实效,使考核达标率由最初的15%上升到70%。努力做好员工取换证培训,全年组织安全管理、特种作业等取换证培训4207人次,对未达到持证要求的员工严格执行试岗薪酬,安排师傅传帮带,确保生产施工安全。
(二)开展案例教育,上好培训“第一课”
组织安全管理人员对曾经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故进行整理,编制印发《典型事故案例汇编100例》,并制作3D动画视频作为“HSE第一课”培训教材,组织基层单位在每周一课前进行分享,用身边案例、身边人的教训增强培训效果。中心每月组织对案例学习情况进行抽查,增强了广大员工的积极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通过长期持续的培训不断强化员工安全意识和遵章守纪的自觉性。
(三)重视应急演练,练好岗位“第一功”
将作业过程中23项现场应急处置预案纳入岗位培训计划,强化现场培训,将培训融入现场施工、交接巡查、设备维护等全过程,坚持对实际生产中遇到的操作、事故、技术难题等进行模拟及实操演练,把强化员工安全熟练操作和提升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当作基本功训练的最重要内容。
四、转岗储备培训,盘活人力资源
面对“寒冬期”人多活少、定额下浮、设备老化等压力,坚持以经济效益为核心、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整合机构、优化岗位设置等措施,压缩富余人员1671人。针对性开展转岗人员和外部市场人才储备培训,通过培训推动人力资源转型发展,实现“走出去”创新创效。
(一)开展订单式培训,着力打造外闯市场“硬实力”
根据内外部市场和员工需求,组织外闯市场普光、华北等项目培训取证783人次,做到“岗位有需求,持证能上岗”。在普光项目中,甲方提出了增加钻井液配置的业务要求,这属于钻井液工的业务范畴,我中心的员工大多为井下作业工。但为了完成甲方任务,我们迎难而上,通过跨工种复合型培训解决问题,培训中除确保理论、实操考核双合格外,还增加现场导师指导环节,直至从设备工艺流程到泥浆配比配制全部达到现场操作要求,成功实现了跨工种转型,将富余人员转化为市场创效的资源。
(二)开展个性化培训,着力补充员工转岗“新能力”
中心下属机械采油技术服务研究所,由于油田电泵采油业务锐减,人员多且年龄偏大,鼓励45岁以上员工转岗储备培训。2017年机采所参加钻井液工取证、污水处理工等转岗培训36人次,电、焊工、起重指挥、叉车操作等特种操作取证38人次,为外部市场输送了26人,创收减亏近180万元。
(作者单位为采油气工程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