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晓慧山东省菏泽海吉亚医院内科,山东菏泽 274000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为冠状动脉血管发生粥样硬化病变而导致血管腔隙变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细胞缺氧、缺血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心绞痛是冠心病患者常见并发症,临床症状以心前区阵发性疼痛或闷痛等为主。患者心绞痛发作时,加大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等发生的风险,故此需积极给予对症治疗[1]。该次研究选择2016年4月—2017年8月期间7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观察硝酸甘油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取笔者科室收治的7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均符合WHO缺血性心脏病诊断标准(1979年),排除近期(3个月内)伴有脑出血史与手术创伤史、近1年中有消化道出血史及不配合该次研究者。分为甲组30例与乙组40例,甲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 61~79岁,平均(70.4±5.5)岁;病程 2~12 年,平均(6.4±2.7)年。乙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60~81岁,平均(71.4±5.9)岁;病程 3~13 年,平均(6.7±2.5)年。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对比性。该次研究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参与。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吸氧、镇痛、降压与降血糖等,并嘱患者忌烟酒,密切检测体质量等状况,并酌情给予阿司匹林与钙拮抗剂药物等治疗。甲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硝酸甘油 (国药准字H44020569)治疗,具体方法:将 5~15 mg硝酸甘油与250 mL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充分混合,静脉滴注滴速10~25滴/min,1ci/d。乙组在甲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钠(国药准字J20090094),约为600 U,在应用前需激活全血凝血时间(ACT),将其设为基础值,每隔12 h检测1次,严格管控静脉滴注速率,约为正常速率的1.5~2.0倍。
①显效:心绞痛发作频次与硝酸甘油用量减少>80%,静息心电图基本正常;②有效:心绞痛发作频次与硝酸甘油用量减少50%~80%,静息心电图ST段压低回起>1.5 mm,但未正常,或T波倒置变浅≥50%。③无效:心绞痛发作频次与硝酸甘油用量减少<50%,和治疗前相比静息心电图无显著改变。总有效率为显效与有效人数在本组病例中所占百分比。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主要临床指标(心绞痛发作频次、心绞痛持续时间、ST段下移)、血液动力学相关指标改善情况。
该次试验研究选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表示计量资料(±s)表示,率(%)表示计数资料,行t及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乙组心绞痛症状与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87.5%,甲组以上两项疗效对应指标分别为73.3%、66.7%。乙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甲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心绞痛症状与心电图改善情况比较[n(%)]
乙组心绞痛发作频次少于甲组、心绞痛持续时间短于甲组、ST段下移低于甲组,经比较,差异均存在较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 2。
治疗后,乙组血液动力学相关指标均低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2 两组患者主要临床指标检测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主要临床指标检测情况比较(±s)
组别 心绞痛发作频次(次/d)ST段下移(mm)乙组(n=40)甲组(n=30)心绞痛持续时间(min)t值 P值0.3±0.5 1.9±1.0 7.452 0.001 12.1±3.0 22.6±7.2 8.452 0.000 1.3±0.1 2.5±0.7 5.265 0.002
表3 两组患者血液动力学相关指标检测情况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血液动力学相关指标检测情况比较(±s)
组别 血浆粘度 红细胞电泳时间(s)血小板聚集度(%)血沉(mm/h)乙组(n=40)甲组(n=30)t值P值1.7±0.2 2.0±0.5 3.247 0.037 17.2±3.2 22.5±5.3 3.657 0.021 29.6±6.2 46.3±5.3 7.452 0.000 16.7±3.8 21.9±4.3 5.247 0.000
国内外众多学者指出[2],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生发展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血小板激活、冠状动脉挛缩等相关。大部分冠状动脉患者合并较为严重的心肌细胞缺血、血液粘稠度与血脂水平同步上升等症状,因此患者的血液动力学相关指标均出现出异常状况。很多临床血液分析提示冠心病患者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及血小板指标明显高于健康者;而红细胞表层电荷数目明显低于健康者,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红细胞聚集发生的风险。外加患者血小板聚集度增加,以致其血液粘稠性进一步加剧,易诱发微循环障碍。微循环障碍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促进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与凋亡进程,加剧心肌细胞缺血、缺氧症状,对冠心病病情发展起到促进作用[3]。
硝酸甘油属于硝酸类药物,其在缓解冠心病急性发作期心绞痛症状、改善心肌细胞缺血与缺氧状态、提升左室心功能等方面体现的价值已得到肯定,当下其在多种心脏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均有应用。硝酸甘油的作用机制可做出如下概述:通过细胞代谢,促进NO生成进程,NO对冠脉舒张反应起到良好的维护作用,抑制血小板聚集与活化进程,具备和扩血管药物相关的作用机制,可提升心脏的血液灌注量,减少回心血量,降低心肌细胞耗氧量,增强心肌收缩能力,增加心输出量,进而实现对心功能的有效改善[4-5]。
低分子肝素属于肝素裂解制剂,其是由标准肝素中分离出分子量为4 000~6 000 Da的肝素片段,其具备良好的具有抗Xa活性因子,且其抗IIa因子活性的作用相对较弱,和普通肝素相比较,因为其相对分子量较小,故此对与血小板结合的凝血酶活性体现出更为明显的抑制效能,能更有效的促进机体血液循环,活化纤溶系统,更明显的改善血液的粘稠度,抗凝效果更为优良。此外,有体外研究发现[6-7],低分子肝素钠具备低蛋白结合活性,半衰期相对较长,生物利用率高,故此能进一步优化抗凝血与抗血栓形成的效果。
王杨光[8]选择13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给予硝酸甘油+低分子肝素钠治疗 (观察组),135例患者给予硝酸甘油治疗(对照组)。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12导联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89.1%、85.5%,对照组以上两项疗效测评指标分别为73.3%、71.1%,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王杨光得出了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接受硝酸甘油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有助于减低患者心脏前后负荷、纠正心肌供血状况,缓解患者症状并降低心绞痛发作次数等结论。
在该次研究中,乙组患者心绞痛症状与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高于甲组,心绞痛发作频次、心绞痛持续时间、ST段下移等主要指标改善效果优于甲组,血液动力学相关指标低于甲组,均有较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在接受硝酸甘油治疗基础上,予以低分子肝素钠,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调整血液动力学水平,进而优化疗效,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