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小华
(安徽省芜湖市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安徽 芜湖 241000)
优质护理是在“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护理理念指导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目前在临床护理中得到广泛应用。本研究以本院收治的内眼手术患者为例,对优质护理的实施效果进行了探讨,报道如下。
研究区间为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研究对象为本院收治的内眼手术患者共计60例,其中包括男、女患者人数分别为33例、27例,年龄36-72岁,平均(58.9±4.8)岁;手术类型:白内障手术、青光眼手术、玻璃体手术、视网膜脱离手术患者分别为20例、16例、14例、10例。随机将入选患者平均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各项一般资料差异均不显著,符合进行对照研究的标准。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的护理服务模式则为优质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2.1 术前护理
术前患者通常对手术效果存在较多疑虑,因此不良情绪较多。护理人员应当多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并利用相应的心理学知识给予患者专业的心理指导。同时多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方法、注意事项、手术效果、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等,使他们有必要的心理准备[1]。指导患者家属术前、术中、术后配合护理人员工作进行患者护理的方法,指导患者如何配合医生治疗、咳嗽以及打喷嚏的正确方法等等。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争取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保证后续治疗的顺利开展。
1.2.2 安全护理
护理人员对患者家属进行安全护理相关知识的培训,指出常见的安全隐患,告知患者及家属安全隐患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引起他们足够的重视,并积极排除隐患。领患者熟悉住院环境并做好相应的指导,例如扶手、桌椅的摆放位置,发生意外情况时的求助方法等等。
1.2.3 眼部护理
给予患者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或托百士滴眼,4次/d,指导患者术前1d剪掉术眼眼睫毛,进行泪道的冲洗[2]。术晨冲洗干净结膜囊,包盖好术眼。另外,由于内眼手术的差异性,为保证手术顺利完成,护理人员应当指导患者在术前1h使用复方托品酰胺进行散瞳,15min/次,滴3-5次。术前准备完毕之后将患者送入手术室。
1.2.4 术后护理
术毕将患者平安送入病房。根据患者手术类型,指导其取合适体位,护理人员加强巡房,1-2h/次,密切关注患者病情以及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对于年龄较大并有不良反应的患者,缩短巡房时间间隔,并对患者病情高度关注,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积极采取应急处理措施[3]。
1.2.5 并发症护理
加强对患者术眼疼痛情况、有无出血等情况,以及患者是否存在恶心、呕吐等高眼压症状的观察。
(1)并发症发生情况。(2)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情况,分数越高,患者心理状况越差。
研究所得数据处理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及计数资料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x2检验,并分别用(±s)和(%)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中并发症发生率为6.67%(2/30),其中术眼疼痛1例,恶心1例,对照组中并发症发生率为26.67%(8/30),其中术眼疼痛3例,出血1例,恶心、呕吐4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均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两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况[(±s)/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况[(±s)/分]
组别 例数(n) SAS评分 SDS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30 51.4±6.3 30.1±3.8 49.2±5.4 29.7±2.9对照组 30 50.8±5.9 42.6±4.4 48.9±5.1 37.6±4.2
内眼手术由于手术部位特殊,较容易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而患者出于对手术的不了解,存在较多疑虑,容易出现多种不良情绪,这不利于手术治疗以及预后。因此,对内眼手术患者加强临床护理十分必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临床护理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优质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实践证明其应用效果十分显著。本研究结果显示,接受优质护理的内眼手术患者手术并发症明显减少,心理状态有效改善。由此可见,优质护理在内眼手术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显著,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