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仙
[摘 要]新课改提倡教学以学生為主体,强调学生“学”的主动性。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以评促学,精心设计前置学习任务,构建全面真实的评价体系,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关键词]小学英语;以评促学;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23.3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8-0054-02
笔者所在学校的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够理想,缺乏家庭教育,自学能力不强。在这样的情况下,笔者开始思考: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如何突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爱上学习?笔者决定以班级英语学习评价体系为抓手,评学同步,以评促学,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自主学习。
一、以评促学的基础——精心设计前置学习任务
在实际操作中,要想让学生最终形成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就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自学。一般来说,教师会通过课堂的预习反馈环节来检查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并对学生的前置学习进行评价,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布置预习任务看似简单,其实意义深远。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就必须重视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前置学习有所收获,对教师来说确实是一项很大的挑战。首先,教师必须提前思考接下来的课堂需要学生做哪些学习准备,这样才能有针对地布置前置学习任务。在布置前置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明确自主学习要求,给学生一些学习的小提示,让学生明白应该怎样学。这些小提示看似简单,实则包含教师钻研教材的基本功。在实验中,笔者延续原来学校较为成功的做法——学历单的编制与使用,指导学生根据学习任务单(见下图)自主学习。
在编制任务单时,教师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可操作、可检测的活动来设计;其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需求,给出不同的学习建议,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性地完成学习任务。与此同时,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拓展性研究问题,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在实践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舍得花时间认真批阅学生个性化的学历单作业,给予学生个性化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让前置学习转变为学生乐于完成、勇于挑战的学习活动。
如教学《Cinderella》之后,笔者让学生结合《灰姑娘》的材料,用自己的话来写一写灰姑娘的故事,参加班级英语故事比赛。
这样设计前置学习,使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而原来评价体系中的物质奖励也变得越来越不重要,因为在长期的评价学习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也感受到了老师、同学对自己的期待。
二、以评促学的前提——构建全面真实的评价体系
为了让学生有意识地合理利用自己的时间,教师要建立健全一套班级学科评价体系,让学生严格要求自己。当然,在设计各项评价表格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让学生有欲望去完成各项评价。
首先,笔者制定班级的英语学习积分标准(如下)并以物质奖励的形式激发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班级评级体系中。
五(3)班英语学习积分标准
同学们,很高兴你们进入了五年级的学习阶段,在今后的学习中希望大家努力加油,比一比谁积分的最高,英语学习表现最棒!
每积到10分可以盖一个印章,每3个印章可以申请免写作业一次,每5个印章可以申请减免双休日作业一次,每10个印章可以得到小奖品一份。印章越多,奖品越丰厚哦!
具体积分办法如下:
一、作业(组长检查报课代表审核统计得分)
有专门的英语作业本且作业本整洁、美观,作业格式正确、规范,按要求书写,按时完成上交者每次+1分,得A[?]者每次+3分,得A[?][?][?]者每次+5分。
能连续一周内作业得A[?]者或连续三次得A[?][?]者,直接减免周一至周四的作业一次。
二、课堂表现(老师统计得分)
如上所示,在每个学生都知道如何通过努力换取积分后,笔者找来班级课代表及组长解读、落实相关要求,并培训相关人员负责积分汇总。接下来,笔者坚持每周一评,评选出“一周学习之星”“一周进步之星”“自主学习之星”和“最佳合作小组”,并在周一进行全班颁奖。这个措施实施近一年,学生从原先的注重物质奖励到如今注重精神奖励,班级英语学习氛围有了很大的变化。
2015年11月,笔者要外出培训,整整一周的时间不在学校,因为有上一届学生在笔者外出期间自主管理的成功经验,所以这一次笔者打算让这批刚接触两个多月的学生进行英语学习自主管理。笔者培训归来回到办公室时,惊喜地发现全班学生的英语作业整齐地放在桌子上。在翻阅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的作业项目五花八门,有课文背诵类的,有短语默写类的,还有练习题类的,各个英语小组长各司其职,结合小组的实际情况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这一切得益于开学以来建立的班级学习评价体系,因为有了它,学生变得自觉、自主,在笔者外出的这一周时间里仍能如往常一样有条不紊地继续学习。
三、以评促学的核心——学评同步
《英语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然而纵观现在的课堂,虽然教师也在努力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但很多时候都是流于形式,学生不懂得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合作。因此,在实际操作时,笔者一再强调学评同步,形式多样,即每一个学习活动都应该有评价,评价的形式尽可能多样化。
课上,笔者一般会先教授不同形式的“学”,如work in pairs(同桌学)、work in groups(小组学)、lets learn together(一起学)等,让学生在不同的团队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为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教师课前要做大量的工作,善于发现哪些学生学得快、学得轻松,哪些学生学得慢、学得吃力,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或分类编号,并选好小组长,同时在课堂中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笔者采用捆绑式评价,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的伙伴,不让一个后进生受到冷落,使后进生积极参与课堂。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取“同组异质”的原则,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座位,形成“兵教兵”的学习模式,要求学生把自己不会读或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向同桌请教,同桌不会的同组讨论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向老师请教。这样一来,帮扶结对的功效就发挥出来了。整个学习过程因为评价又形成了一张巨大的学习网,一个学生或一个小组的学习成果展示后,其他学生或小组进行适当的评价、补充,教师逐步退到幕后,只需要在关键处简单地予以点拨即可。坚持这样长期的学评同步,即使教师不在,学生也能根据学习任务的编排有序地学习,逐步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当学生的讲解远远超过教师的讲解时,证明学习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事情,这样还有什么能阻挡他们前进的步伐呢?作为教师,我们要做的是让学生积极行动起来!
(特约编辑 木 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