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娜,王涵,刘俊丽,刘金平,李平亚
(吉林大学药学院人参创新药物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长春 130021)
刺苞南蛇藤(Celastrus flagellaris Rupr.)为卫矛科南蛇藤属植物,是我国传统药用植物[1],主要分布于长白山区域[2],具有祛风除湿、消肿止痛等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筋骨疼痛、跌打损伤、类风湿性关节炎等[3-4]。对其非挥发性化学成分研究发现,刺苞南蛇藤的主要活性成分为 -二氢呋喃型倍半萜、三萜、黄酮和木脂素类[5-8]。微量元素含量丰富,其中以铜、锰、镍、锌元素含量较高[9]。
固相微萃取技术(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属于非溶剂萃取法,是一种新型的样品预处理方法[10]。此提取方法无溶剂、快速且灵敏,可以使样品的制备最小化。固相微萃取是通过纤维头从样品中吸附待测物,并解吸于分析设备中的一种无溶剂样品预处理技术,其集采集、萃取、浓缩于一体[11],具有装置简单、操作方便、适合与其他分析仪器联用等优点[12]。为全面了解刺苞南蛇藤的挥发性成分,本试验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刺苞南蛇藤藤茎的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
刺苞南蛇藤采自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经吉林大学李平亚教授鉴定为卫矛科南蛇藤植物刺苞南蛇藤(C.flagellaris Rupr.)的藤茎。
5975-6890N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20 mL样品瓶(聚四氟乙烯胶垫瓶盖)(美国Agilent公司);手动固相微萃取装置(美国Supelco公司);HP-1510气相色谱顶空加热器(上海济成分析仪器有限公司);FA1104N型电子分析天平(上海菁华科技仪器有限公司)。
1.3.1 挥发性成分的提取 称取1.0g样品置于20mL样品瓶中,密封。60℃下顶空萃取60min,260℃解吸2 min。
1.3.2 GC-MS分析 色谱条件:HP-35气相毛细管柱(30 m 0.25 mm,0.25m);程序升温:起始温度60℃,保持3min,以5℃/min升温到280℃,维持280℃至完成分析;汽化室温度260℃;载气为氦气(He,纯度99.99%);柱流量1.0mL/min,不分流进样。质谱条件:电子电离源(Electronionization,EI),温度230℃;四级杆温度150℃;电离方式:EI,电子轰击能量70 eV;溶剂延迟4 min;数据采集模式全扫描;质量扫描范围20~600 m/z;扫描速度 150 u/s。
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质量分数,对相对质量分数大于0.01%的挥发油成分进行积分并鉴定。
应用HS-SPME技术收集刺苞南蛇藤中的挥发性成分,热脱附后经GC-MS分析,共检出105个色谱峰,SPME-GC-MS分析总离子流图见图1。
图1 固相微萃取刺苞南蛇藤挥发性总离子流图Fig.1 Total ion current chromatogram of essential oil from C.flagellaris by SPME
通过HPMSD化学工作站检索NIST02.L标准质谱图库,结合人工图谱解析,共鉴定出102种化学成分,已鉴定的化合物主要包括有机酸、烷烃、烯烃、醇、醛和芳香类化合物等,占总流出峰面积的96.40%,采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含量较高的挥发油成分分别是乙基己醇(12.26%)、正壬醛(5.68%)、己酸(5.05%)、正十四烷(3.64%)、正癸醛(3.09%)、新醇(3.02%)、正十五烷(2.94%)、苯甲醛(2.43%)、香叶基丙酮(2.18%)等。
表1 刺苞南蛇藤挥发性成分的SPME-GC-MS分析结果Table 1 Analysis of C.flagellaris Rupr.by SPME-GC-MS
续表1
续表1
续表1
本试验采用SPME-GC-MS方法分析了刺苞南蛇藤中的挥发性成分,共鉴定了102个化合物,以有机酸、烷烃、烯烃、醇、醛和芳香类化合物为主。含量较高单体成分为乙基己醇(12.26%)、正壬醛(5.68%)、己酸(5.05%)、正十四烷(3.64%)、正癸醛(3.09%)、新醇(3.02%)、正十五烷(2.94%)、苯甲醛(2.43%)、香叶基丙酮(2.18%)等。其中,有机酸类化合物具有挥发性,药理作用广泛,包括抗炎[13]、抗血栓、抗氧化等[14],可能与刺苞南蛇藤祛风除湿、活血止痛的药理作用有关。
本实验首次采用SPME-GC-MS技术测定了药用植物刺苞南蛇藤挥发性成分的含量,较为全面地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刺苞南蛇藤的挥发性成分丰富,为刺苞南蛇藤的进一步研究和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