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导三学”模式下“认识平均分”教学的探讨

2019-07-02 11:04邹宇辰
关键词:平均分教学

邹宇辰

摘要:善导、优学,分别是教师和学生的行为。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条件下,“导”是前提,“学”是目的,“导”是为了“学”,“学”需要“导”。教师面对不同的场景、不同的环节、不同的声音应采取不同的导法。

关键词:三导三学;平均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9-109-1

“三導”、“三学”是有联系的。唤学对应起点,需要本真导引;愿学对应“自主学习”,需要激趣(疑)导学;学会对应落脚点,需要目标导练。这是一种理念,不仅仅是课堂三步曲,尤其是“三学”的“唤学”,更是贯穿于课堂的始终。

一、小学数学教学基本授课方法

在一年级的时候,小朋友已经学习过了把数分一分,学生已经对把数分一分有了一定的概念,这节课就是在这基础上引出课题,一种新的分法:平均分。本课的重点是认识什么是平均分,体会平均分的特点,初步学会每几个分一份的平均分的方法。首先,从把一堆(6个)桃子分成两堆开始,根据学生在黑板上的不同分法,问问他们哪一种更公平?学生都会说两堆同样多的更公平。从而引出同样多的概念,然后告诉他们“分的同样多”就是平均分。要让孩子说出来那个关键字:“同样多”。老师只是引导者,学生才是主体。其次,通过“还可以怎么平均分?”让孩子自己动手用圆片摆,对平均分有进一步的了解和体会。接着,经过随堂的练习让孩子对平均分有更深的感受。然后,同样以小猴子摘桃子这个有趣的情景导入,让孩子帮小猴子把这8个桃子每2个一份的分出来,让学生自己先在下面用圆片动手分一分,请同学上黑板板演,并指导。之后再让孩子动手每两个一份的分12根小棒,紧接着自己动手把这12根用每几个一份的分法再平均分一分。这样学生就会对平均分有了更进一步体会,也明白了“每几个一份”的分法也是平均分的一种分法。再之后,让孩子完成书上的想想做做2,先指导让他们用圈一圈的方法来平均分,然后独立完成。这样从刚才的实物(圆片)过渡到了书本的图片。最后,出示想想做做3的PPT,先同样引导学生用圈一圈的方法,然后给同学展示排列好的(化无序为有序),最后抽象出数字15和分出来的5个3,很自然的和开始的把数分一分前后呼应。

二、“三导三学”模式在课堂中的运用

1.学会“善导”,敢于“善导”

本次实验课最大的收获,是在设计教案时如何做到“善导”,要真正放手将课堂交给学生。以往对“以生为本”的理解是让学生多说。但这“多说”是老师希望学生说的,有时甚至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过多引导学生,而不能正真的给学生机会说出自己想说的。本节课的设计则充分给予了学生说的机会,老师仅仅只是导,这导也是从学生说的那个点导入,让学生说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进行辩论。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个人对课堂把控和预设不足,在面对意料之外的回答时总是急于将学生拉回到预设问题上,犯了放不开、不敢放的老毛病,很是遗憾。在今后的备课中,要尽可能多的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大胆让学生说。不要怕控制不了课堂就不让学生说,我们教师备课时要多预设,在上课要多听学生,从学生的回答角度去引导学生,正真做到“善导”。

2.将“大问题”融入“善导”

新教师容易将一个大问题切碎,所谓步步引导,通过一个个问题将学生引入预设轨道,但扶得过多往往束缚了学生的独立思考、限制了学生的开放思维,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有“大问题观”,敢于将一个大问题直接抛给学生,让学生去思考。“大问题”主要指那些可以直指本质、涵盖教学难点、具有高水平、以探究为主的问题。它是课堂的“课眼”,亦是课堂教学的主线。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提出“大问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呈现机会,从而使得学生在解决“大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学会思考、分析并解决问题,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3.将“善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善导”不能仅仅停留于纸面,“大问题”需要老师精心设计。本节课在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平均分”、“每几个一份的分法”的学习,通过让学生思考、比较,不做过多引导,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学生在这过程中正真的体会到了什么是平均分,更扎实的掌握“每几个一份的分法”也是平均分。让学生自己动手自己总结,课堂已经成为学生的啦。

三、“三导三学”模式的总结反思

“三导”的中间之“导”,即“激疑(趣)导学”,是本课题的关键,对应主课题的核心,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愿学”是“自主学习”的核心,我们从孩子的情感因素和认知水平入手,分别采取激趣和激疑的手段,不断唤醒和维持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但仅有“愿学”又是不够的,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要得到提高,既不能好高骛远,又不能原地踏步,需要让孩子尝试“吃跳一跳就能摘到的葡萄”。围绕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展开活动是最佳的选择。我们的操作策略是将一节课的重、难点分解为三个左右的“主问题”或“大问题”,然后分而治之。“三导三学”,两头可控,中间可不控。所谓“可不控”,非难控也,乃自主也。学生自主的前提是围绕教师的“主问题”展开,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激趣、激疑。教师要做的就是两个字,即“激”和“问”。相信,这样的实践策略,无论是可控的“首尾导”,还是不可控的“中间导”,对于有素养、有担当的景城人而言,绝非难事。

猜你喜欢
平均分教学
平均分的策略与除法竖式的关联性思考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能“偷懒”的平均数
平均分一半
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两种分法
“平均分”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