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赏识教育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用欣赏、鼓励的态度去看待和评价受教育者的一言一行。语文代表着我国的语言和文化,是重要的教学科目之一,但是部分学生却对语文不够重视。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正确合理地运用赏识教育,肯定学生的语文学习成果,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关键词:赏识教育;初中;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19-0106-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9.095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发展需要,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应该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利用合理的教学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就素质教育中的赏识教育法进行分析,并阐述赏识教育的重要性和具体应用。
赏识教育的本质可以看成是爱的教育,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对学生的行为提出表扬或者鼓励,而是对学生的行为过程进行赏识,通过激励学生达到教育的目的。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及时纠正学生在行为中的错误,最后反思自己身上的错误。通过实施赏识教育,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改善了教师的教育质量,实现了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生因为对学习语文不够重视,因此缺乏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就可以利用赏识教育来改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认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语文学习观念。通过正确合理的引导,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语文的兴趣,进而提升学习积极性,保证课堂学习质量。赏识教育不仅适用于普通的学生,还可以帮助学困生提升学习质量,进而提高班级的综合学习水平。
尽管赏识教育已经融入初中教学之中,但是因为多方面的原因,赏识教育并没有达到最好的效果,所以如果想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出赏识教育的作用,那就需要教师清楚赏识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对学生的发展、进步给予赏识
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在学习中不管是数学还是英语,学生认真学习后成绩的提升是十分明显的。可是语文则不同,因为语文的进步是体现在多个方面的,比如写作能力、沟通能力、文学素养等,这些方面的进步很难体现在平时的测验中。所以很容易让学生形成错误观念,认为自己付出了努力,却在成绩上没有得到任何回报。这样的结果会导致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信心下降,造成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降低。在赏识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尽可能了解学生语文学习情况,增强与学生的沟通,然后仔细观察学生的进步,对学生的进步提出表扬。这样才能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付出是有回报的,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时候,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掌握许多阅读文言文的技巧,这些技巧在平时的测验中很难体现出来。这就需要教师对日常学习中有进步的学生给予赏识,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努力是有用的,进而提升其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二)赏识学生的人格、思想
语文不仅仅是一门语言学科,在语文学习中,学生会学习到很多先哲的思想。而初中阶段正是学生的人格、思想逐渐完善的时期,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就很有可能改变对世界的认知,进而影响自己的思想、人格。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赏识教育,除了赏识学生的人格思想以外,还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想法,这样就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格和思想。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智取生辰纲》的时候,通过学习学生会对《水浒传》有一定的了解,感兴趣的同学还会阅读相关内容。但要注意的是,尽管《水浒传》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可是这本书的本质还是一本通俗小说,这就避免不了存在一些错误的观点,这样就很容易让学生产生错误的想法,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赏识教育,帮助学生避开错误的观点和想法,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赏识学生的观点
在初中语文学习阶段,学生难免会对教师所教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的观点如果错误,教师就会很轻易地否决,这对学生的综合发展十分不利。对于学生不同的观点,教师应该先充分利用赏识教育的方法,对学生提出不同观点这件事表示肯定,然后再进一步分析学生的观点是否正确,给学生足够的重视。这样学生就能够直接参与到课堂中来,提升学生对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综上所述,赏识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通过正确合理地利用赏识教育,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时候不断提升个人的思想境界,对自己的人格进行完善。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够更好地學习初中语文,教师也能够利用赏识教育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改变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与学生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王娇娇.赏识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7(9).
[2]林叶珍.参与式赏识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3(6).
[责任编辑 李 媛]
作者简介: 张爱玉(1975.10— ),女,汉族,甘肃天水人,中小学一级,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