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

2019-07-02 10:53韩瑞仁
学周刊 2019年19期
关键词:策略建议有效性

摘 要:随着我国文明社会的不断进步,道德和社会学科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将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相关调查显示,在当前的小学德育与社会课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不足。本文主要针对当前的小学德育与社会教学,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了建议,以期提高小学德育与社会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教学;有效性;策略建议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19-0073-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9.065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小学德育和社会教学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儿童的未来发展需要从小进行训练和研究,而初级阶段中,是学生形成习惯的重要时期。小学德育与社会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学生人格的发展也有很大的积极意义。然而,作为一门学科的特殊教育意义,道德品质和社会仍然有坏的实践教学中教学效果,但为了使学生加强对社会道德和社会学习的理解,有必要找到科学的方法来提高教学在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效率。

一、小学德育与社会教学的不足

首先,我国教育长期受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因此教师教学观念比较落后。在德育和社会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常常不能深入分析材料,使学生在学习中十分被动,导致他们的动手能力很差。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不够重视课程教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他们阅读课本,或给学生播放电影和视频材料。但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利用这种教学方式和“以人为本”的思想存在很大差距,不能促进小学生的成长。在课堂中,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再次,随着当前的教学改革的发展,课堂教学也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但是,在德育教学与社会教学中,教师采取的授课内容缺乏创新。许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继续重复一些古老的故事,不能结合课本内容和当前社会的例子来教,因此,长期看来是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不利的。

二、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对策研究

(一)深入分析教材内容,树立课程教学目标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也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在教师的课堂教学前期,就需要深入分析课程内容,吃透教材。对于教师来说,教材只能够起到指导教学的作用,因此,只有在彻底掌握和深入分析教材之后,才能够掌握教学的目标,并对教学内容进行延伸,灵活教学。同时,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和社会的一些实际现象进行结合,或者是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制定课程教学的目标,形成有效的课程设计。

(二)转变传统教学理念

在新课程的视角下,教学的改革不只是课堂改革。众所周知,在素质化教育改革中,开始的第一步就是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过去的模式比较单一,并且十分枯燥,这都导致学生无法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无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因此,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和理念刻不容缓。在教学体系的构建中,必须要关注对学生能力的评价,重视他们的情感和人生观。另外,贯彻和实施教学目标也是重要的教学过程,对于小学生来讲,落实教学目标就必须要确定正确的教学目标,并确保有效的实施。教学目标的设置突出针对性,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

(三)教学中的情景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进行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学生课程内容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将其有效结合,在其日常生活中,要主动挖掘和他们学习存在着相关性的内容,从而促进学生对工作的了解。在课程《品德与社会》中,在这个课程中,要指引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同时,该课程和日常的生活十分贴切,更加符合当前学生的现状。因此,在课程教学中,需要将现实的生活作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了解自己的学生,这也是形成良好师生关系的重点,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并且鼓励学生都能够参加到课堂教学中去,成为学习的主人。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实践教学。

(四)优化课程教学过程

在小学学习时期,学生都处于好奇心正强的时期,他们对身边的任何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使用利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并且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不断利用新的思维方式,创新教学内容,不断丰富教学方法,采取这些方式能够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使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认识。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和生活密切结合起来,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够将学习的内容充分利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三、结语

为了促进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教师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不断促进校本课程的开发,最大化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从而符合当前的新课改需要。同时,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自身能力的提高,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教学水平。要加强自身专业素养的建设,不断学习新的专业知识,深入进行研究,从而取得高效的学习课堂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晓东.德育在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教学中的创新运用[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5(8).

[2]吴天祥.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有效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7(23).

[责任编辑 万淑蕊]

作者简介: 韩瑞仁(1973.1— ),男,汉族,山东胶州人,中学一级,研究方向:品德与社会教学。

猜你喜欢
策略建议有效性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作业有效性
高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策略研究
大学生群体网络消费市场探究及零售商进入策略
浅析阅读教学中的一大难题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阅读教学有效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