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近年来新课程的不断改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就是课堂提问。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提出有效的问题,就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教师与学生的情感,起到调节课堂气氛的目的。为此,接下来本文就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着重探讨了新形势背景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关键词:新形势;初中数学;有效提问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19-0032-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9.024
师生沟通与交流的主要方式之一是课堂提问[1],同时也是教师实现课堂教学反馈的主要途径。有效的课堂提问有利于促进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对学生学习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当前新形势的背景下,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重要作用,以合理的方法进行课堂提问,如此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有效的课堂互动前提是学生自主学习,如此才能逐渐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知识。通常来说,教师在课堂上提问学生主要是想要得到学生的回应,因此有效的课堂提问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探讨问题、发现问题,并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以及教学目标要与教学内容相呼应,且也要突出每一节课的重难点,让课堂更具开放性与独立性[2]。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以有效提问作为教育改革的目标,重视凸显数学学科的应用价值与科学价值,以有效的课堂提问促进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逐渐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提问的数量过多,且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
很多教师在课堂上过于重视提问的数量,且不知过多的提问只会让学生应接不暇,不仅无法思考与消化,而且也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与此同时,很多教师设置的问题也相对肤浅,非此即彼的提问方法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很容易养成跟风回答的习惯。在这样的課堂上,课堂的主角变成了老师,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凸显,可以说学生都是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没有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更谈不上思考与探究数学问题。
(二)提问的方式不当,没有针对所有学生
大部分教师在课堂上运用比较简单且毫无思维深度的问题去提问学生,比如这道题有哪些已知条件,需要我们求什么?这个问题解决的思路是什么?这样的提问方式是十分模糊的,且没有分析具体的数学内容,也没有分析学生的层次,指导性并不明确。当课堂上的问题设计缺少了必要的启发时,教师提问的有效性也逐渐被削弱。
(一)问题要有探索性,且难度适中
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而且也要有一定的难度与深度,如此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学科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思考,从而顺利地解决数学问题。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比较简单,那么也达不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也无法将学生的思维激活。同样,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过于深奥,就算是学生主动、积极思考也不能解决,那么也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逐渐失去信心。可见,问题过难以及问题太过简单都不利于学生展开思维活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要以学生的基础知识以及认知规律为出发点,结合实际的教学问题在比较浅显的知识中提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在复杂的问题上提出简单的问题,从提问的角度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二)提问要面向全体,因人而异
新课程倡导教师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且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要培养多少精英,而是要进行大众化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此,教师在课堂提问时也应以全体学生的基础水平与认知规律为主,扩大提问的范围,真正实现面向全体学生。在先天因素与后天环境的影响下,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基础知识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教师在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教学时,还应尊重学生各方面的差异,重视因材施教,针对性地设计出符合各个层次学生的问题,让所有学生都能体会学习的快乐。针对后进生,教师要设计简单、基础性的问题;对于中等生,教师应设计一些较为复杂的基础性知识;对于优秀生,教师应设计一些能提高学生能力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各个层次的学生“吃得饱”,让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对于教师而言,提问是很深的一门学问。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深入到教材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如此才能高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数学课堂。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除此之外,教师要善于提问,活跃课堂氛围,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仲崇艳.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2(2):31.
[2]王晶新.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艺术[J].中国校外教育,2016(14):135.
[责任编辑 杜建立]
作者简介: 赵江(1977.12— ),男,汉族,甘肃临洮人,中小学一级,研究方向:初中数学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