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远宇
【摘要】美术教学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色彩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色彩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往往有着“先声夺人”的效果。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加强学生色彩感的培养,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为学生今后的成长与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本文主要对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色彩感的培养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色彩感 小学美术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2-0206-01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育的黄金时期,也是认知事物的关键时期,在大部分学生的眼中,他们所生活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但是学生对色彩的认知仍稍显不足,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求小学美术教师要重视学生色彩感的养成。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色彩感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性格气质的形成,引导学生更好地感知世界。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遵循素质教育的理念,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色彩感。
一、利用游戏,激发兴趣
爱玩是学生的天性使然,小学生更喜欢色彩丰富的美术作品,美术工具是培养学生色彩感的重要抓手。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游戏的形式帮助学生认识美术工具,认识到图画色彩的源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课前准备彩铅、水彩笔、蜡笔、水粉等美术工具,向学生简单介绍这些美术工具,之后利用多媒体展示美术作品,让学生猜测这些图画是由哪一种美术工具创作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图画上的色彩[1]。教师还可以利用小组竞赛的游戏方式引导学生感知色彩,例如在学习三原色时,教师可以将4-6名学生划分为一组,向学生提问哪些颜色可以与红色组合,组合后的颜色是怎样的,让学生小组探究学习,自己使用画笔搭配颜色,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在规定时间内搭配出颜色最多的小组获胜,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色彩,也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掌握色彩的应用方法。
二、借助音乐,营造氛围
小学美术主要是通过色彩、构图等让学生发现美、认识美、感知美,而音乐则可以通过旋律、节奏等呈现美。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音乐营造美术学习的氛围,这也符合小学生心理发育的特点,从而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2]。例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知蓝色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播放平静、舒缓的音乐,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蓝色所代表的意义;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知黑色,教师可以向学生播放悲伤、肃穆的音乐;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知红色,可以向学生播放节奏快速、旋律激昂的音乐。
三、通过信息技术,强化色彩感
在信息技术尚未普及时,教师在课堂上大多只能利用彩笔、简单的图画等引导学生感知色彩。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已经得到了普及。因此,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设备等为学生展示多幅美术作品,例如教师可以将相同或相近主题的中国传统水墨画与西方油画向学生展示,让学生从风格、颜色等角度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中国传统水墨画整体画面较为淡雅,颜色以淡色为主;而西方油画视觉冲击力较大,色彩浓郁;二者风格截然不同,情感表达方式差异较大。在学生比较完中西美术作品的差异后,教师可以重点向学生介绍中外绘画在色彩运用上的不同,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色彩意识。
四、联系生活,深化认识
相比于美术课堂,生活实践、自然界中的色彩十分丰富,所以教师可以尝试在美術教学中联系生活,引导学生从美术教学中感知色彩,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色彩的认识。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前往周边的公园让学生观察公园的植物,让学生记录所观察到的植物颜色;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观察同桌以及班级其他同学书包、铅笔盒、橡皮擦的颜色;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观察学校树木在不同季节的颜色,从季节变换中感知色彩。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引导,让学生能够将美术色彩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教师还可以组织“我的卧室”、“我的小花园”等主题绘画活动,让学生仔细观察卧室中每一项事物的颜色,并能够将其在画纸上呈现出来,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色彩感知,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色彩运用能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色彩感的培养是小学美术教学的目标之一,色彩感也是小学生美术创作的重要前提。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冲破传统教学理念的桎梏,要综合运用音乐、游戏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兴趣,结合小学生的生活,提高学生对色彩的认知。
参考文献:
[1]王峥如.小学美术教学对学生色彩感的培养策略探究[J].戏剧之家,2016(9):205-206.
[2]尹萌.探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色彩感的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7(24):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