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茅盾评价《雷雨》的社会影响时说“当年海上惊雷雨。”《雷雨》这部话剧能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与戏剧的矛盾冲突分不开,也与戏剧中人物性格的矛盾冲突分不开。本文通过探究戏剧,分析周朴园自私、冷酷、矛盾而又真实的人物性格,探究《雷雨》的戏剧冲突。
【关键词】周朴园 人物性格 矛盾 真实
【中图分类号】I2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2-0070-02
“理解《雷雨》全部意义的关键在于明确意识到周朴园的存在并对他的典型意义有一个较清晰的了解”。[1]周朴园作为《雷雨》中矛盾冲突的源头,分析他復杂而又矛盾的人物性格,有助于更全面的了解《雷雨》的戏剧冲突。
一、周朴园与梅侍萍
周朴园与梅侍萍在一起的三年是爱着她的,但当他要融入社会,承担起阔公馆里少爷的职责时,就抛弃了“女下人”梅妈的女儿,娶了“有钱有门第的小姐”。
周朴园与梅侍萍初相遇时,周朴园是刚从德国留学回来、风流倜傥的大少爷,侍萍是年轻活泼、性格顺从的美丽少女。接受自由思想的周朴园对家里女仆的女儿侍萍产生了爱恋,与她同居三年并接连生了两个儿子,两个人浓情蜜意。但是就在侍萍生下第二个儿子的第三天,“忽然周少爷不要她了”,在年三十的晚上这样一个全民团聚、喜迎春节的日子里,被周家逼着抱着“看着快死了”的小儿子冒着大雪离开周家。那时侍萍举目无亲,无家可回,而且也无路可走,只能是在巨大的打击之下,怀着悲愤与绝望投河自尽。
当年周朴园听到梅侍萍投河自尽这个消息时,只是看到她河边的衣服和绝命书就“以为”侍萍死了。按常理,当男人得知为自己生育过两个儿子的女人,抱着自己的第二个儿子投河自尽,怎么样也是要竭力寻找的,起码生要见人,死要见尸,但是周朴园“结了婚,就搬了家”。从这些就能看出周朴园性格中的自私与绝情。
二、周朴园与鲁侍萍
时隔三十多年,当侍萍再一次看见周朴园时,一眼便认出了他;而周朴园却并没有认出侍萍,直到侍萍一再提醒,他才不可思议的认出侍萍。在第二幕中,周朴园跟侍萍相认时,诧异的说“你——侍萍?”并“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向鲁妈”,现在的鲁侍萍“年纪约有四十七岁的光景,鬓发已经有点斑白,面貌白净,看上去也只有三十八九岁的样子。她的眼有些呆滞,时而呆呆地望着前面,但是在那秀长的睫毛,和她圆大的眸子间,还寻得出她少年时静慧的神韵。”虽然经过了三十年的风霜洗礼,但仍能看出侍萍年轻时的美丽。说明现在的侍萍并不是他心目中那个梅侍萍的形象,他心中能接受的是三十年前那个梅侍萍的形象而非现在的鲁侍萍。也许这就是相见不如怀念吧。
周朴园对梅侍萍的怀念,并非是表面形式,也不仅仅是为了让愧疚的自己获得解脱,他与侍萍之间曾是有爱情的,但是他们之间是有身份地位的差别的,不同的阶级让这个在社会中摸爬滚打成为大老爷的周朴园,在与鲁侍萍相见时,经过短暂的温情之后,立即变回他原本的样子“(忽然)好!痛痛快快地!你现在要多少钱吧?”他再一次抛弃侍萍,要用钱打发鲁侍萍,且要割断与其的联系,要将鲁贵与四凤辞退。他为了要维持自己的社会地位,为了维持在家中的权威,假装三十多年前自己没有与“女下人”的女儿同居过,假装没有抛弃她,假装没有为了娶“有钱有门第的小姐”而“逼死”梅侍萍。这就又能体现周朴园性格中的冷酷,侍萍独自承受阶级观念带来的悲剧命运。
三、周朴园与周繁漪
时隔三十多年,周朴园“他与侍萍分别后结过两次婚,第一次是个阔家小姐,抑郁而死;第二次就是繁漪。”繁漪“果敢阴鸷”,“她是一个中国旧式女人,有她的文弱,她的哀静,她的明慧,——她对诗文的爱好,但是她也有更原始的一点野性:在她的心,她的胆量,她的狂热的思想,在她莫明其妙的决断时忽然来的力量。”周朴园将自己为数不多的温情都给了“死去”的梅侍萍,对繁漪“十几年来像刚才一样的凶横,把我渐渐地磨成了石头样的死人。”[2]
繁漪在与周朴园相处的十几年中,渐渐地变成了一个性格偏执,抑郁而又无处发泄的怨妇,她设想过自己以后的出路“他们渐渐学会了你父亲的话,‘小心,小心点,她有点疯病!到处都偷偷地在我背后低着声音说话,叽咕着。慢慢地无论谁都要小心点,不敢见我,最后铁链子锁着我,那我就真成了疯子了”,最终繁漪也确实变成了这样。
从周朴园对待繁漪可以看出他作为大家族家长的绝对权威与对其他人的摧残,写出了他人性中的自私与残忍。
四、总结
通过分析,看出了周朴园自私、冷酷、残忍、矛盾复杂而又真实的人物性格。
参考文献:
[1]王富仁.《雷雨》的典型意义和人物塑造[J].文学评论丛刊,1983:23.
[2]曹禺.《雷雨》[M].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56.
作者简介:
滕鑫(1990年12月-),女,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虎山镇人,研究生在读,中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