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卡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 教学设备 教师素质 教学方法
《护理学基础》课程是护理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为护理专业的学生提供必须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从目前的学习效果、教学质量、教师和学生反馈的信息上看,《护理学基础》课程存在一定的问题,无法满足新时期市场对护理人才的要求。基于此《护理学基础》课程必须要进行系统化的教育教学改革,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让护理专业的学生可以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教学安排存在一定的难度
《护理学基础》课程作为护理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是每个护理院校都要开展的课程,但是不同的院校在设置具体的课时存在一定的不足。一般情况下,《护理学基础》课程会根据护理专业的不同层次,设置不同的总课时,范围在158学时-170学时。而且因为《护理学基础》课程中的内容相对较多,因此会由2个学期完成,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护理专业中教学平行班较多,参差较为复杂,因此对于很多学校而言,在教学安排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二)缺少实训教学设备及资源
医疗卫生事业是一个国家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基础事业,也是国家发展建设的重点内容,护理事业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会得到关注。在护理事业深入发展的过程中,护理队伍也在逐渐扩大,报考护理专业的学生也就随之增加。但是对于很多院校而言,学生份额的增加,出现了一定的压力和负担,主要来自于教学资源问题,学校并没有足够的实训教学设备及资源,从而对教学的开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学效果也就无法得到根本上的提升。
(三)教师的综合素质相对较低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发展,学校对教学质量和教师素质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的提高。对于护理院校而言,对人才的需求量较大,因此很多学校都开始了大范围的扩招。以某校为例,该校护理系2003年以来,就开始大量引进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护理专业教师,在一定程度上为护理系教学水平提高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大部分教师虽然可以胜任教学,但是学科知识较为局限,缺少教育学知识、人文知识等,教学能力也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上的解决,教学效果较差,学生的实际能力也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
(四)临床兼职教师还需要完善
现如今,很多护理院校都在积极的展开教学改革,但是传统的学校教育过程中,都存在着教学单一性以及教学实践性较差等问题,因此,很多学校为了弥补这一问题,就会展开相应的教学改革。以某大学的护理院校为例,在探索工学结合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会定期聘请临床护士作为兼职教师。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实训课程的缺失,也能够给学生带来真正的临床经验,但是大部分临床兼职教师的教学质量无法保证,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要求和规章制度也没有深刻的认识,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会出现一些无法预料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优化
对于《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而言,必须要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沿着教学目标规定的方向进行发展,这也是《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系统整体优化实践中最为重要的部分。教学目标的设计要遵守五个原则,第一,教学目标要和一般目标结合;第二,基于教学大纲的同时丰富教学大纲;第三,强调基本知识和技能;第四,教学目标要具有可行性,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第五,教学目标要和非教学目标相结合。根据以上教学目标和原则,编制适应课程的教学目标,并且定期进行完善。
(二)教材内容优化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工具,是保证人才质量的重要材料,一本好的教材,不仅可以给学生带来丰富的学科知识,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针对教材内容进行全面的思考[1]。因此,在重新构建护理学基础学科理论技术体系的基础上,还要编写《护理学基础》的教材,从内容上、逻辑结构上、体裁上进行全面的优化研究。以逻辑结构为例,在基础护理理论的基础上,融入基础护理技术。让学生可以立体、全面的认识、了解病人的真实需要,以此更好的适应整体护理对学生提出来的要求。
(三)教学方法优化
新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因此教学方法也随之发生改变,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态度等能力。基于这种教学目标,就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全面的优化,以此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学能力、批判性的思维能力和主动的学习态度。首先是目标教学法,所谓目标教学法就是为学生明确具体的目标,布置相应的任务和要求,以此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比如,某校教师在展开了目标教学法后,80%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更好的帮助他们进行学习,还有75%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其准确的明确教学重点。其次是情感教学法,借助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加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构建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以及社会上优秀的护士、护理专家的案例对学生进行教育,以此提高学生的情感态度。
(四)教学手段优化
现如今,信息社会得到全面的发展,教育信息化水平逐渐提高,计算机已经成为了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新时期,除了要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之外,教学手段也要进行全面的优化[2]。护理专业的教学对实践性有着较强的要求,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让教学过程更加的形象化、直观化,以此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仅如此,通过信息技术还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第一,护理专业的教师可以和信息技术专业教师进行合作,研制出相应的微课课件,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划分具体的教学模块,从而最大程度的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某校教师为例,该名教师研制完成了《护理病历书写训练系统》微课课件,利用这个课件,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护理病历书写规范。经过实际调查结果显示,有84%的学生认为系统便捷,还有78%的学生认为这个课件对学习护理病历书写规范会产生很大的帮助。其次,教师还可以研发一些护理基本技术视频,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而言,临床实践是学习的重点,但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学生在实际理解上存在较大的困难,但是借助视频等内容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具体的操作方式。比如,某护理院校教师针对《口腔护理》、《胃插管术及其应用》、《注射术》、《导尿术》等内容录制了不同的视频,在视频中展示了具体的操作方法,学生可以通过视频清晰明确地掌握了具体的操作方式。
(五)教学测评优化
除了上述几个方面之外,教学测评也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内容,传统的教学测评以考试为主,对考试过程进行科学的规范,同时展开客观的评价。虽然考试可以客观的看出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质量,但是无法对学生能力和情感态度上的变化进行全面的分析,因此要对教学测评进行全面的优化。首先,可以对考试测评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不仅针对考试成绩进行评价,同时还要统计考试试卷的得分率、难度比、区分度等内容。以某一院校为例,该院校聘请了专业的信息技术团队,构建了《护理学试题库系统》软件系统,不仅可以根据教材中的内容,实现自动命题,还可以科学的控制题型、题量、难度等,因此帮助教师更加全面的考察学生学习情况。同时,根据试卷的难度、题型、题量,结合学生的得分率,进行详细的分析,形成具体的报表,让教师可以清晰明确的看出学生成绩的总体变化情况以及学生个人的总体情况[3]。其次,制定了具体的《护士职业态度量表》,根据这个量表,对学生进行测试,以此观察学生职业态度变化,客观的对护理学情感教学质量和教学进行评价。
综上所述,通过对教学目标、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测评等方面进行全面的优化后,《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得到了实际上的解决。学生经过《护理学基础》教学对护理学形成较为全面的认识,在实验课、临床见习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在对《护理学基础》教学进行系统整体的优化后,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都得到提高,学生也能够将现代护理理念灵活运用到护理实践过程中。
参考文献:
[1]时秀清.浅谈中职《护理学基础》教学的导入优化[J].学周刊,2018,(01):21-22.
[2]陈勿.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的探讨[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6,(02):187-188.
[3]皋文君,叶旭春,吴菁.《护理学基础》教学中患者安全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6,(11):57-59.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鹤岗卫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