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岚
摘要:“城市双修”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措施,绿道建设在城市双修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以城市双修的视角,从生态修复、功能激活以及慢行系统构建方面阐述绿道的作用和意义;列举新加坡绿道建设的成功案例加以借鉴,并以成都为例进一步阐述“城市双修”视角下的绿道建设应该注重增强绿道连通性、城市功能产业带动以及居民的可达性问题。
关键词:城市双修;绿道;生态修复;慢行系统;成都
1城市双修的概念以及内涵
“21世纪以来中国进入城镇化阶段,带来发展的同时也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城市问题。自2011年城镇化率突破50%,中国已经进入了“城市病”的高发阶段。”城市环境资源紧张、水体空气污染严重,忽视城市功能配置,城市空间品质得不到提升。盲目地追求经济的发展破坏了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在这种背景下提出了“城市双修”的概念。
“城市双修”理念是新常态下对城市存量土地和资源进行挖掘、改造和再利用的新方法。“城市双修”即城市修补、生态修复,指通过保障发展用地、更新存量土地、改造建设空间来修补和修复城市现存问题,以实现城市的集约化发展。
“城市双修”的提出体现了城市发展模式和治理方式的转变,其包括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其中,生态修复是指用‘再生态的理念修复城市中被破坏的自然环境,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在城市生态格局下注重生态与城市的共生关系、保护与发展的协调关系、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城市修补是指用“更新织补”的理念,通过有机更新,完善城市功能和公共设施,修复城市空间环境和景观风貌,塑造城市特色,提升城市活力。所以可以从2个方面理解:一方面是城市建成区,可以利用城市修补的方法,对城市进行有机更新比如街区、整体风貌以及设施的完善;另一方面是城郊区域以及收到污染破坏的城市区域,利用生态修复的方法对受污染区域进行整治和宗地修复,城郊区域可以打造休闲乡村景观,恢复原生态的生境减少人为破坏。同时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是治理“城市病”、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举措,也是城市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标志。
2绿道对于城市双修的意义
近年来城镇化速度有所放缓,提高城镇化品质以及人们的生活质量成为重点。即在保护原有城市肌理的前提下对城市进行功能优化、土地集约化使用以及优化城市空间。绿道作为城市重要的生态、文化等多功能的复合廊道,对于改善城市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以及提供游憩等開敞空间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过去十几年我国的绿道建设并没有形成与城镇功能相协调的生态效益良好的网络系统。目前我国的绿色开敞空间以及生态斑块大多分布散乱缺少联系。在新的发展中要重点加强绿道网络的建设,形成与城市功能协调、有良好生态效益的慢行系统。
2.1绿道的概念和含义
绿道作为一种线性开敞空间,连接着河流、山谷、风景区等自然或人工廊道分布,内设骑行者的游览路线以及步行游憩区域,连接主要的公园、自然保护区、历史人文古迹以及居住区等,有利于保护自然资源、历史人文资源,为居民提供安全的步行空间以及户外活动空间。
2.2绿道的生态修复
近年来,我国快速城镇化发展以及经济飞速发展带来了很多生态问题。绿道作为城市生态保护中的重要措施,绿道建立一种强调自然生态系统资源、过程的连通,支持生态功能发挥的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模式,将分散的生态节点和破碎斑块纳入绿道体系,提高资源的利用和可达性。
2.3功能的激活
绿道网络连接各个自然节点以及历史人文节点,连接各个公共空间,创造活力人文节点,赋予场地更多功能,对激活城市空间汇聚人气有着重要的作用。绿道连接的区域可以提供亲近自然、休息游憩的空间,对旧城更新、历史文化遗迹的展示教育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绿道网络的连接为城市带来活力,同时会带来社会经济效益以及文化的传播,达到城市功能的修补和改善的作用。
2.4慢行系统构建
城市为人提供居住、交通、休闲娱乐以及生产功能,绿道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连通性,为城市慢行交通提供修复功能。绿道网络连接城市的居住组团、学校、公园、历史人文节点以及各个商业空间等,承载着多种功能活动,应提高城市居民的可达性以及提高绿道的使用频率。通过这些来引导居民出行,形成导向性,同时提供多种配套服务设施和交通工具,引导人们在绿道网络中进行休闲、散步等多种活动以及慢行交通出行,使绿道网络成为城市慢性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新加坡绿道建设
3.1新加坡绿道概况
新加坡是一个独立的岛国,人口密集土地资源稀缺。新加坡在1991年开始建设公园连接网络,规划了360km的绿道,并且计划增加290hm2的开放式公园用地,新加坡绿道网络规划政府制定的全面的法律法规以及严格的执行力度。
3.2绿道使用
新加坡发展绿道的土地几乎为可用的未支配的缓冲土地,没有占用建成的社区,保证了大部分的绿道邻接居住区并且迎合居民的需求。在此基础上考虑居民的使用情况。由于新加坡气候高温多雨,遮荫对绿道的使用情况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调查显示,居民使用绿道的时间为早上以及傍晚,理想的访问要避开高温时间,选择速生树种来提供遮荫,成熟树冠为野生动物提供活动空间和庇护场所。所以新加坡绿岛的使用充分考虑了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做出合理的调整。在不同的监管机构与当地政府沟通共同克服土地的问题。
3.3新加坡绿道对城市的修补作用
在生态修复方面,绿道网络的全面覆盖,使城市生态斑块扩大,增加生态效益,在城市中为野生动物提供了栖息地。在功能激活方面,改善了人口密集土地稀缺状况下的缺少休闲游憩场所的现状,带动城市发展。排水缓冲区土地的利用不仅节约土地资源,同时增加了居民的游憩活动空间为城市功能节点聚集人气,为城市发展注入活力。绿道延伸到生活组团增加居民可达性。
4基于城市双修视角下的成都绿道
4.1成都绿道概述
成都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有着丰富自然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规划了198环城生态带,其中锦江白鹭湾生态湿地公园已经建成。近年來成都开始建设绿道网络,绿道规划范围为中心城区到绕城高速以内。成都市规划了三级健康绿道,形成I级健康绿道“九大主题线”,Ⅱ级健康绿道由各区级绿道组成,与I级绿道连通。
绿道以自然节点以及历史遗迹等人文节点为核心串联成绿地网络系统,达到生态效益最大化以及为城市注入活力。目前为止已经建设了温江绿道、锦江绿道以及沙西绿道等。
4.2生态修复方面
绿道连接了环城生态带、风景名胜区、公园用地、休闲旅游区、历史遗迹等。规划198环城生态带防止城市过度开发扩张。绿道对区域生境进行恢复和维护。比如已经建设完成的锦江白鹭湾湿地公园和成都麓湖生态示范区已经取得一定的效果。绿道连接各个生态斑块形成城市范围的生态网络。健康绿道作为成都全域生态廊道,将城乡生态环境中多样生态基质、斑块连接成网络,促进各生态系统间物质交流,平衡全域生态结构的功能。同时对绿道宽度进行控制(表1)。
但是绿道建设依然存在一些不足,成都绿道建设相对较晚,目前还没有完全建成,但就已经建成的温江绿道、锦江绿道来看,场地内的服务设施匮乏,缺少行人休息驿站、垃圾桶以及服务休憩设施等。目前绿道主要为骑行人群考虑缺少对散步、慢跑人群的服务。
就生态效果来说,缺少对绿道周边环境的考虑。绿道植物层次和群落结构单一,不能形成良好的生态群落。植物缺少特色,应该搭配色叶开花植物分段种植增加特色,增加吸引鸟类、蝴蝶等生物的植物以及本土植物的种植来形成生态基底。
4.3城市功能的激活
城市重要的聚集区是承载市民活动的核心节点区域,也是绿道串联的区域,成都市自然生态节点以及历史人文节点众多。成都九大主题线根据不同的主题定位在景观要素衔接上有不同的要求。通过绿道联系不同的景观资源作为节点串联为市民提供多样化的观光、休闲健身教育的场所。带动周边产业为城市注入活力。例如白鹭湾生态湿地具有很好的教育和示范作用,带动区域发展、激活城市周边功能。
4.4绿道连通性以及慢行系统构建
健康绿道的规划建设很好地普及推广了现代慢行交通的理念,为普及慢性交通系统建设作出了尝试,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供新思路。慢性交通主要以步行和自行车交通为主,满足散步者、骑自行车者、慢跑者、轮滑爱好者、徒步远足者等不同人群的需求,鼓励市民广泛使用、参与绿道活动。满足市民采用不同交通工具出行的需求,使其成为承载城市公共生活、社会交往、慢行出行的绿色开敞空间网络。
绿道网络对城市慢行系统进行修补,绿道良好连通性以及区域组团绿道的建设增加慢性出行的比重和可达性。然而就成都市锦江绿道来说,连通较弱,没有深入生活组团,绿道与周围环境相隔离。锦江绿道没有直接与锦江大道相接,使慢性交通与机动交通没有较好的衔接。绿道与周边环境脱节,居民可达性差。绿道与道路交叉口没有明显的标识。各个区域重要节点之间联系较弱,没有形成系统。
5结语
绿道网络规划是我国在新常态背景下实现“城市双修”的重要手段,结合新加坡案例阐述绿道在“城市双修”方面的作用。根据城市发展的特点来制定符合自身情况的策略,分别从建设城市生态网络、激活城市功能以及慢行系统的构建着手实现对城市的修补,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绿道的生态、社会经济价值的功能。由此可以弥补成都绿道建设的不足,为成都生态城市以及绿道网络的建设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