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中困难立地植被恢复技术初探

2019-07-02 01:21杨志勇宋升治郑云佳沙敏马骏
现代园艺·综合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植被恢复造林技术

杨志勇 宋升治 郑云佳 沙敏 马骏

摘要:通过对昆明市晋宁区宝塔山和阳宗海面山困难立地开展植被恢复试验,筛选出适宜该区域的造林树种滇青冈、球花石楠、旱冬瓜、冬樱花、藏柏、川滇桤木6种,以及相应的造林技术措施及混交模式,为困难立地区域植被恢复提供技术支撑和示范。

关键词:困难立地;植被恢复;造林技术

随着城乡林业生态建设工作的推进,昆明地区城郊及重点交通沿线适宜造林的荒山已经基本实现了绿化,剩余荒山大部分为岩石裸露率较高或土层瘠薄的困难造林地,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低,植被恢复困难。近几年项目组根据造林地块实际,在造林树种选择、造林技术及抚育管护措施等方面开展了试验研究,取得一些初步成果,现整理报道如下。

1试验地概况

造林试验地块2块,分别为晋宁区昆阳镇宝塔山和阳宗海风景名胜区阳宗海面山,造林面积12hm2。晋宁区昆阳镇宝塔山:海拔2056~2091m,坡度15~20°;土壤为黄红壤,土层厚度30~40cm,土壤含石砾率35%;属低纬度高原热带季风气候,干湿季分明,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多年平均降雨量为897.9mm,而降雨主要集中于6~10月,降雨量达784.4mm;最高气温31.4%,最低气温-6.2%,多年平均气温14.7%。

阳宗海风景名胜区阳宗海面山:海拔2080~2100m,坡度15~25°;土壤为山地红壤,岩石裸露率25%~35%,土层厚度为20~40cm,土层中夹杂碎岩石;年平均气温16.3%,多年平均降雨量为912mm,降雨分布不均,6~10月为雨季,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83%~89%,11月至次年5月为旱季,形成夏秋多雨,冬春干旱。因地处阳宗海面山,湖面反射光产生镜面效应加大蒸发,蒸发量达1409~2088mm。

2试验内容和方法

2.1参试树种

综合分析试验区土壤、立地条件、气候特征,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昆明地区适应性较强、有代表性,耐干旱瘠薄、根系萌发力强的树种10种,其中乔木树种9种:华山松(Pinus armandf)、藏柏(Cupressustomlosa)、球花石楠(Photiniaglomerata)、冬樱花(Cera-sus cerasoides)、滇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oide)、旱冬瓜(ANus nepalensis)、川滇桤木(Alnus ferdinan-di-coburgiiSchenid)、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滇朴(Celtis kunmingensis);灌木树种1种:火棘(火把果)(Dyracanthafortuneana)。

2.2试验内容

2.2.1造林技术措施。开展客土、不同整地方式、排管灌溉、滴灌、覆膜试验,总结出有利于树种生长的造林技术和措施。

2.2.2造林树种选择。通过对造林树种生长量及保存率等量化指标统计分析,选出适宜困难立地植被恢复的树种。

2.2.3造林密度。根据不同造林密度树种间的树高、地径、冠幅生长指标统计分析,初步得出适宜树种生长的种植密度。

2.3试验方法

2.3.1造林技术措施。①造林整地措施:在保护原生植被基础上小块状整地,清理树穴周边1m2范围内杂草,植树穴规格为60cm×60cm×50cm或50cm×50cm×50cm。②客土:对土壤含石砾较高的区域,进行客土造林。排管灌溉:2月下旬人工排设管道对幼苗进行灌溉1次,树塘先围堰,灌溉至土壤湿透为止。试验树种4种,每树种25株为1组,各3次重复,每树种设对照(不处理)30株。③滴灌:2月下旬用塑料袋装水,每袋5L刺孔放置于幼苗根部,以流量200mL/h作简易滴灌试验。试验树种5种,每树种25株为1组,各3次重复,每树种设对照(不处理)30株。覆膜:2月下旬幼苗浇透水后用0.08~0.12mm聚乙烯地膜进行树塘盖膜处理,用土壤压实地膜四周。试验树种5种,每树种25株为1组,各3次重复,每树种设对照(不处理)30株。2.3.2造林密度。设计2种造林密度,分别为株行距1m×2m、2m×2m,每一区组4个树种各3次重复,每个处理区种植100株。

2.4调查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实测法,对各区组试验林成活率、生长量全面调查,造林成活率调查于当年12月初;保存率调查于次年5月;生长情况调查于第2年初,分别测量树高、地径,观测病虫害、冻害、干旱等情况。

3结果与分析

3.1不同参试树种生长情况

项目组分别于2015年5月和2016年5月在晋宁区宝塔山、阳宗海面山开展造林试验,造林面积12hm2,其中晋宁区宝塔山造林4hm2,阳宗海面山造林8hm2。经2年的观测,两造林试验地块不同参试树种生长量和保存情况见表1和表2。

从表1看出,滇青冈、球花石楠、旱冬瓜、冬樱花、藏柏、川滇桤木、滇朴7个树种2年后平均保存率达到95%。从生长情况看,藏柏、冬樱花、球花石楠、川滇桤木、旱冬瓜5个树种高生长和地径生长都达到100%,长势较好。滇青冈属慢生树种,高生长8.7cm,地径生长0.29cm,属正常生长。滇朴为速生树种,高生长2.2cm,地径生长0.01cm,生长不正常。从抗性综合指数看,滇青冈、球花石楠、旱冬瓜、冬樱花、藏柏、川滇桤木抗性较强。综合分析,初步筛选出滇青冈、球花石楠、旱冬瓜、冬樱花、藏柏、川滇桤木6个树种较适宜困难立地植被恢复的造林树种。

表2显示,7个试验树种2年后平均保存率94.9%;从生长情况看,球花石楠、黄连木、川滇桤木、旱冬瓜、火把果高生长和地径生长达到100%,长势较强;滇青冈高生长13.1cm,地径生长0.26cm,华山松高生长3.9cm,地径生长0.04cm,两树种属慢生树种,生长正常;从抗性综合指数看,滇青冈、球花石楠、旱冬瓜、华山松、川滇桤木、黄连木、火把果抗性较强。综合分析,初步筛选出滇青冈、球花石楠、旱冬瓜、黄连木、华山松、川滇桤木、火把果7种树种,作为较适宜困难立地植被恢复的造林树种。

3.2不同造林措施成活率及生长情况

3.2.1排管灌溉的生长量和保存率对比。2017年2月下旬在晋宁区宝塔山试验区选择球花石楠、冬樱花、藏柏、滇朴4个树种实施排管灌溉试验,对试验树种进行人工浇灌,浇水至树塘盛满水为止。12月对保存率、生长情况进行调查。从表3看出,实施排管灌溉对树种的保存率和生长量有所提高,由于排管灌溉成本较高,受困难立地特殊的地理条件限制,很难大面积实施。

3.2.2滴灌、覆膜的保存率和生长量对比。2017年2月下旬,在阳宗海面山试验区选择球花石楠、滇青冈、川滇桤木、黄连木、火把果5个乔、灌树种实施滴灌与覆膜试验。12月对保存率、生长情况进行调查。从表4看出,滴灌措施对造林树种的保存率和生长量影响不明显;覆膜可避免树塘内的水分蒸发,防止苗木因干旱造成死亡,同时也提高了地表温度,降低低温对苗木造成冻害,对造林树种的保存率和生长量有显著提高。

3.3不同造林密度对比

2017年12月对阳宗海面山不同密度造林树种的保存率、树高、地径、冠幅进行了调查。表5结果表明,造林密度对造林树种的保存率影响不明显;从生长情况看,合理的密植能使树种间形成相互竞争,促进树木地下和地上部分快速生长。综合分析,困难立地植被恢复造林密度对幼苗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初植密度大的较密度小的生长量有所提高。

4结语

(1)通过2个不同区域的造林试验研究,从2年后的保存率、生长情况及抗性综合指数等方面的分析评价及造林树种的适应性,初步筛选出滇青冈、华山松、球花石楠、黄连木、川滇桤木、冬樱花、藏柏、旱冬瓜、火把果9种乔灌树种作为困难立地植被恢复造林树种。

(2)通过不同造林技术措施试验,排管灌溉、滴灌、覆膜等技術措施对造林保存率、幼苗生长势效果不显著,且人工成本高及实施困难较大,不建议采用;造林密度可提升绿化景观效果,促进苗木生长。

(3)困难立地植被恢复造林应选择全冠幅,健壮无病虫害的优质苗木,造林时可适当修枝摘叶,减少水分蒸发流失,提高造林成活率。

猜你喜欢
植被恢复造林技术
有关营林防病措施的研究
半干旱地区中的侧柏造林技术有效运用分析
提高干旱区造林成活率的理论与实践
繁昌县沿江滩地杨树造林技术
针叶树容器育苗造林技术研究
广西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模式和效应